李占通[大通企業任董事長]

李占通[大通企業任董事長]
李占通[大通企業任董事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占通,河南鄭州人,青年時就讀於南開大學政治學專業,獲取法學學士學位。1989年3月,李占通本著產業報國的信念,創辦了大通企業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李占通已將大通企業打造成為了一個具有現代企業發展理念和高科技為主要支柱產出的民營企業。

基本信息

個人資料

李占通,男,漢族。1964年4月生,河南鄭州人,南開大學政法學院政治學專業畢業,法學學士學位。1986年5月入黨,1987年7月參加工作。在天津人學機械學院任教並在黨委學生工作部擔任團的工作。1989年3月創辦大通企業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社會職務:天津市第十一界政協常委,天津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津市商會副會長,市工商金融委員會主任,天律市企業家協會理事,天津市南開區政協委員,天津市青聯委員,六津市殘聯理事。

大通企業旗下產業

李占通李占通

九十年代初,青年教師李占通先生秉承南開精神,勃發創業報國之聯想,率南開大學、天津大學部分青年教師是勉勵志,尋求民族產業報國之路,創立了大通企業。經過十幾年的艱苦努力,逐步發展成為具有現代企業發展理念和高科技為主要支柱產業的民營企業。目前,大通企業擁有直接和間接控股的企業包括:天津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大通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天津大通環保工租有限公司天津力神大通廣告傳媒有限公司;大洋東海燃氣股份有限公司等近20家企業。所屬產業涉及生物醫藥、房地產、環保、燃氣能源、媒體廣告等領域。其中,大通建設集團完成了昔陽東里、綠島家園、大通大廈、盤山度假村、大通公寓、大通花園等城市建設項目的開發;建設了幾處不動產項目,如地處和平區五人道的小洋樓、大通大廈、會園賓館,大通會館等,2001年榮登天津市自強私營企業光榮榜第12位。紅日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O0年以經營業績排位,在全國6300多家製藥企業中名列第98位,並於2001年通過國家藥監局GMP從征。研究開發了十幾種新藥,其中,鹽酸法舒地爾注射液、血必淨,鹽酸西布曲明等一、二類新藥及國家級高新技術推廣項目占50%以上。大通環保么司成功開發出了道會中國國情並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煙氣監測系統技術及設備:用於酒店、餐館的油煙淨化系統技術及設備,並取得了國富專利.在燃氣能源領域裡,成功的開發和建設了全國20座中小城市燃氣管網。

個人經歷

李占通李占通

南大畢業之後,分到天津大學工作。然後在天津大學工作期間,就萌生了要下海創辦企業的想法。因為我是這么認為,在南開大學學習的時候,有一些經濟方面的內容,也都涉及了一些。一些西方國家,像美國的一些大的公司,大的企業集團,它們的發展也都進行了一些學習。尤其是美國的大的企業集團,對美國的綜合實力的影響,對美國經濟的影響非常大。對我觸動很大,因為我在想一個國家的強大,首先是經濟的強大。經濟的強大,首先是企業的強大。這樣就使我萌生了,就要下海創辦企業的想法。

他從計算機行業到餐飲業,再到地產業,有成功也有失敗,最終把握住了機遇。他善於資本運作,組有高智商的團隊,2006年他完成了對一家上市公司的收購,更名“大通燃氣”,成為燃氣行業唯一一家上市的民營企業。
如今,他的天津大通集團已成為以房地產、製藥、公共事業、傳媒等產業為體系的多元化集團公司。參與了天津CBD、濱海新區等多個項目的改造。
揚書生意氣,興民族實業,李占通是“有知識、敢作為”的新一代豫商精英。
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綜合運用好內涵式提高和外延式擴張兩種經營戰略
世紀80年代末,知識分子“下海”是個很熱門的話題。李占通最初把“寶”押在計算機上,但公司的發展並未如想像中的那么順利。他試圖通過其他的產業來改善公司的狀況,隨即目光轉向酒店業,結果是“水土不服”,血本無歸。
如今,大通集團經過10多年的沉澱,已發展成為固定資產近10億元,以房地產業、健康產業、公共事業產業、傳媒業等為主要體系的多元化集團公司。

大通企業

大通企業大通企業在1998年抗洪期間,通過民政部向災區捐贈了價他228萬元的抗菌素藥品;投資50萬元與天天津市衛生局共同設立了“天津市醫療衛生系統優秀思想政治上作者獎勵基金”;2002年10月捐資50萬元設立“南開大學大通獎學金”;2003年5月,在市工商聯發起的“思源.博愛基金”抗非典活動中,報贈價值15萬元的藥品和現金;藉助“希望工程”的平台,資助20名失學兒童再學。

大通企業始終倡導“以人為水,舉手之勞”、“人企合一”的企業文化理念,遵循人才建設是企業發展的關鍵;規範管理是企業發展的保障.不斷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本運營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振興民族實業是企業發展的歸宿的發展理念;並以此為拉動大通企業不斷向前發展的生產力。相信在全體同仁的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大通企業將會對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首屆十大風雲豫商

獲獎感言

李占通李占通

隨著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豫商有了無限商機。關鍵問題是,廣大豫商如何搶抓這個發展機遇,實現新時期新豫商的崛起。——天津大通企業集團董事長李占通

評審評語

他曾是名牌大學的高才生,並留校任教。他投身商海同樣顯示出卓越才華。
真正使“大通”在天津風生水起的是1996年。這一年,恰逢國家公房分配製度進入改革的高潮期,住房的商品化給民營市場帶來了商機,李占通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訊息,他亮出的第一張牌是天津電鍍廠的改造。位於市內的電鍍廠污染比較嚴重,又恰逢市政對“尾改”的大力整治,而且政府又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國有企業的改造。李占通看準這個機會,併購電鍍廠,並把它改造為“大通公寓”。這個占地20畝的樓盤一經推出,很快銷售一空。

李占通回憶說,其實我當時並不懂房地產,但我們知道請專業人士來替我們運營策劃。現在,如果說我們對於多元化有經驗的話,那么,一條重要的經驗就是,投資的每個專業化領域都有一個專業化的團隊來管理,每個專業團隊都有一套法人機制和激勵機制。這應該是大通的競爭力所在。
李占通說,跨領域經營有一定風險,能不能藉此實現跨越式發展,其關鍵在於能不能使內涵式提高與外延式擴張有機結合。所謂內涵式提高,即以產品經營為核心,通過整合企業內部資源,開發新產品,拓展新市場,改善組織結構,提高管理水平,來維持並發展企業競爭優勢。而外延式擴張,則是以資本運營為核心,通過吸納外部資源,進行兼併欲收購,參股和控股其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上市以及其他形式的聯盟與合作,來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擴張離不開資本,資本運營離不開“智本”

1995年,已經有5年創業經歷的李占通成功地收購了天津紅日藥業。“紅日”的收購,成為“大通”進入資本市場的分水嶺,從此之後,以李占通為大股東的“大通”進入了市場操盤時代。

2005年3月,大通集團分別與四川郎酒集團和成都市同樂房屋開發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定,總計受讓4家公司所持有的寶光藥業公司總計5500萬股的社會法人股。通過收購,大通集團成為寶光藥業的第一大股東,並通過產權置換,使大通集團旗下的燃氣公司實現了借殼上市。

李占通這樣看待產品經營與資本運營的關係:“大通”的發展,在於把產品經營與資本運營科學地結合在一起,二者兼而為之,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即以產品經營為基礎,為資本運營創造條件;同時以資本運營自身為直接手段,成就了集團的高速成長。

很多人不是把李占通看做“資本家”,而首先是視之為“智本家”。李占通說,自己與“智本”有淵源,因為包括自己在內,大通集團的創建者都是高校中走出來的,對於知識化的管理一貫比較推崇。

關於知識與“智本”的重要性,李占通說,曾有一段時間,知識無用論的觀點泛濫,也導致一些人很簡單地認為,知識分子缺乏創業能力。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因為知識在創業中很重要,沒有知識無異於蠻幹。當然,我們企業提倡的知識化管理,是建立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基礎之上,並不是單純書本理論提倡的那一套。
“智本”之於管理,首先是規範,只有規範才能規避風險,才能提供發展的技術。他說,一個企業要想獲得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實現資本的社會化和管理的規範化。企業的規範化首先是依照《公司法》確立投資構成的規範,以及由此延伸形成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大通”在成立之初就有意識地規避家族制企業形態的出現,嚴格實行所有者與管理者相分離。

其次,是力圖實現西方管理模式與中國傳統管理理念、管理精髓的有機結合。集團具有嚴格的管理制度,但是制度是為人、為工作服務的,制度本身不是目的,刻板地照抄西方繁雜的制度約束可能會束縛人,降低工作效率。在管理之道這個層面,宗旨是要使員工有歸宿感、責任心,從而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做到義利並舉。
加強企業的誠信建設,既有利於社會,又有利於企業
在參與國有企業改造時,“大通”的成功之處首先是:凡是不願走的職工,公司統統留下,然後重新安置到物業的各個崗位。
關於豫商的形象樹立,李占通認為,當務之急是加強企業自身的誠信建設。關於誠信建設的重要性,李占通說:孔子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現代西方管理大師傑克·韋爾奇也說,“誠信必須是競爭的基礎。”誠實守信,應該是一切企業的“立業之道、興業之本”,也是一切企業持續發展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力量源泉。要從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層面,進行誠信文化的鑄造。企業要在生產經營的全過程中全面深入地踐行誠信原則。

要依法合規經營。企業要按照現代法人治理結構,通過正當合法的手段,追求並努力實現陽光下的利潤。依法合規是企業實現誠信和獲取誠信評價的重要前提、先決條件。 要以人為本,講求誠信商道。現代企業的一條重要商道,就是尊重他人,誠信地對待企業內外的一切人。如果每個企業都講求並努力實現這條商道,那么市場環境將會得到大大改善,市場空氣將會得到大大淨化,公開、公平、公正的良好市場秩序將會呈現在我們大家面前。
企業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一個企業單純追求利潤而無視對社會環境的破壞,無限地浪費社會資源,這個企業是無法取得長久發展的。企業是社會的組成部分,企業擁有社會責任感,受益的不僅是社會,企業自身也會受益。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更容易受到社會和政府的認同,更易於獲得各方面的支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