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涅特,A.

本涅特,A.

正文

本涅特,A.英國作家。出生在斯塔福德郡的小鎮漢利附近。父親是律師。童年時生活窮苦,促使他追求事業的成功,以擺脫貧窮和屈辱。他曾在倫敦學習法律,當過律師事務所的書記員和《婦女》雜誌的編輯,寫過小說、劇本、評論等。以後專門從事寫作。他的第一部小說《北方來的人》(1898)帶有自傳性質,描寫一個青年希望成為作家,從北部工業小鎮來到倫敦,結果一無所成,反映了外省知識分子經歷的辛酸。
1902至1913年,本涅特僑居巴黎,開始發表一系列以家鄉盛產陶瓷製品的五座工業城鎮裡中產階級的日常生活為題材的小說,這使他在20世紀初期英國現實主義文學中與享有盛譽的高爾斯華綏、威爾斯等人齊名。“五鎮”小說的第一部是《五鎮的安娜》(1902),表現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姑娘安娜和她冷酷貪婪的父親兩種對立的道德觀,對唯利是圖的工商業者有一定的揭露和嘲諷。
小說《老婦人的故事》(1908)是本涅特的代表作,它描寫伯斯里鎮布店老闆貝恩斯的兩個女兒從朝氣蓬勃的姑娘變成平庸的老嫗,反映了19世紀後半葉英國工業城鎮裡中產階級的生活。姐姐康斯坦絲嫁給布店的夥計,守著父親留下的小家業平淡地過了一生。妹妹索菲亞不願在沉悶的小鎮中生活,和一個推銷員私奔到巴黎,遭到遺棄,以收取房租維持生活,後來老死在家鄉。小說的主題是青春和美麗不可避免地要變成衰老和醜陋。兩姐妹生活中的悲劇正是平庸空虛的小市民社會環境所造成的。有的評論家認為這部作品反映了英國中產階級的力量和弱點。
本涅特的《克萊漢格》三部曲,包括《克萊漢格》(1910)、《希爾達·萊斯韋斯》(1911)、《老兩口》(1915),描寫“五鎮”印刷廠老闆埃德溫·克萊漢格的一生。埃德溫青年時期愛好建築學,但迫於父命,放棄個人愛好,接替父親經營印刷廠。後來事業有了成就,又受到妻子希爾達·萊斯韋斯的干涉和控制。埃德溫於苦惱中悟出一條道理:“人間的不平是既成事實”,只好逆來順受,以求安寧。《老兩口》寫埃德溫夫婦到了老年才相互諒解。這組三部曲不及《老婦人的故事》,但作者對埃德溫的同情使他成為小說里最吸引人的人物。
本涅特還塑造了一些資產階級典型人物,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小說《怪人》(1911)及其續篇《攝政者》(1913)寫一個毫無道德觀念的“怪人”,他在學生時代就善於花言巧語、投機鑽營。一生不擇手段,厚顏無恥,逐漸飛黃騰達。小說《賴斯曼階梯》(1923)是他的重要作品中唯一不以五鎮為背景的小說。寫了一個極端吝嗇的書店老闆。作者筆下的這些人物是可惡或可笑的,在他們身上可以看出作者的嘲諷,基至也有欣賞和同情。
本涅特還以“五鎮”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一些短篇小說,收在《五鎮的故事》(1905)、《五鎮的慘澹的微笑》(1907)、《五鎮的鬥牛士》(1912)等集子中。他寫過不少劇本,但成就不大,其中以《里程碑》(1912)和《偉大的冒險》(1913,根據作者自己的小說《活埋》改編)較為出色。
本涅特受左拉和巴爾扎克的影響較深,善於描寫平凡的生活瑣事,在平淡無奇中揭示生活中的詩意。他認為作家不應成為生活的評論者或辯護者,而應觀察和記錄人生,因此他的人物描寫帶有自然主義傾向。他對“五鎮”生活的描寫只限於他所熟悉的中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剝削本質揭露得不夠。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