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加環素

替加環素

替加環素是一種新型的廣譜活性的靜脈注射用抗生素,對有抗藥性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有活性,是甘氨醯四環素類中的首個藥品,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於2005年6月批准上市的新藥。

基本信息

簡介

替加環素(Tigecycline,tygacil),別名9-叔丁基甘氨醯氨基米諾環素,丁甘米諾環素,化學名 (4S,4aS,5aR,12aS)-4,7-雙(二甲氨基)-9-[(叔丁基氨基)乙醯胺基]-3,10,12,12a-四羥基-1,11-二氧代-1,4,4a,5,5a,6,11,12a-八氫並四苯-2-甲醯胺,CAS RN:220620-09-7 本品是首個被批准用於臨床的靜脈內給藥的甘氨醯環素類抗生素。其結構與四環素類藥物相似。2005年6月美國FDA批准用於成人複雜皮膚及軟組織感染(cSSSLs)和成人複雜的腹內感染,包括複雜闌尾炎、燒傷感染、腹內膿腫、深部軟組織感染及潰瘍感染。

藥理優勢

替加環素替加環素

替加環素是第一個被批准的新型靜脈注射用甘氨醯四環素類抗生素,有廣譜抗微生物活性,用於治療由革蘭陰性或陽性病原體、厭氧性生物及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會葡菌(MSSA)導致的clA1,DSSSI,替加環素向醫生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在治療初期當病因尚未明了時供選擇的廣抗生素,並且不需根據腎功能受損情況調整劑量,使用方便,每12小時服用一次即可。

作用機制

替加環素替加環素

替加環素屬於新一類抗生素,是已知甘氨醯環素類抗生素的一個新類。甘氨醯環素類抗生素製劑是美滿黴素(米諾環素)的衍生物。四環素類藥物的作用機制是,與30S核糖體A位結合,阻止胺基酸轉運RNA進入核糖體,從而阻止了胺基酸殘基形成肽鏈。甘氨醯環素類與四環素類作用機制相似,但其親和力比後者強。甘氨醯環素類與核糖體A位的另一個區域直接相互作用。替加環素抑制肽鏈形成,影響細菌結構形成及一些功能實現,從而殺滅細菌或抑制細菌繁殖。

替加環素向醫生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在治療初期當病因尚未明了時供選擇的廣譜抗生素,並且不需根據腎功能受損情況調整劑量,使用方便,每12小時使用一次即可。

替加環素的作用機制與四環素類抗生素相似,都是通過與細菌30S核糖體結合,阻止轉移RND的進入,使得胺基酸無法結合成肽鏈,最終起到阻斷細菌蛋白質合成,限制細菌生長的作用。但替加環素與核糖體的結合能力是其它四環素類藥物的5倍。說明本品抗細菌耐藥性的能力優於其它四環素類藥物。替加環素的抗菌譜包括革蘭氏陽性菌、革蘭氏陰性菌和厭氧菌,體外實驗和臨床試驗顯示,替加環素對部分需氧革蘭氏陰性菌(如弗氏枸櫞酸桿菌、陰溝腸桿菌、大腸桿菌、產酸克雷伯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鮑曼氏不動桿菌、嗜水氣單胞菌、克氏枸櫞酸桿菌、產氣腸桿菌、出血敗血性巴斯德菌、粘質沙雷菌和嗜麥芽寡養單胞菌等)敏感。銅綠假單胞菌對替加環素耐藥。

替加環素給藥後有22%以原形物經尿液排泄,其平均消除半衰期範圍為27小時(單劑量100mg)~42小時(多劑量)。

藥理特點

替加環素替加環素

抗菌譜廣

臨床研究表明,替加環素可用於大腸埃希氏桿菌,糞腸球菌 (僅萬古黴素敏感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甲氧西林敏感和耐藥株),無乳鏈球菌, 咽峽鏈球菌屬 (包括咽峽鏈球菌,咽峽鏈球菌中間型和星群鏈球菌),膿性鏈球菌和脆弱擬桿菌,費氏檸檬酸桿菌, 陰溝腸桿菌, 大腸埃希氏桿菌,產酸克雷伯菌, 肺炎克雷白菌, 糞腸球菌 (僅萬古黴素敏感株), 金黃色葡萄球菌 (僅甲氧西林敏感株), 咽峽鏈球菌屬 (包括咽峽鏈球菌,鏈球菌中間型和星群鏈球菌), 脆弱擬桿菌, 多形擬桿菌,單形擬桿菌, 普通擬桿菌, 產氣莢膜梭菌, 微小消化鏈球菌等引起的成人腹內感染(cIAI)和複雜皮膚及其軟組織感染(cSSSI)。

不易產生耐藥性

研究表明,替加環素能克服限制很多抗生素使用的兩種主要耐藥機制:外排泵和核糖體保護。因此,替加環素適用範圍會更廣。

半衰期長

單次用藥半衰期約27小時,多次用藥半衰期約42小時。因此,每12小時用藥一次,使用比較方便。

用量較小

參考惠氏臨床試驗數據,給予替加環素(初始劑量100mg,維持劑量50mg,每12h),對照組靜脈注射萬古黴素聯合氨曲南(1g/2g,每12h)或亞胺培南/西司他汀(“泰能”200~500 mg/200~500mg[按照體重和肌酐清除率],每6h給予維持量),療程相近,兩組比較,療效相當,替加環素甚至較好,但無統計學差異。替加環素用量極低。

適應症

替加環素被批准用於18歲及18歲以上複雜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或者複雜腹內感染患者的治療。包括複雜闌尾炎、燒傷感染、腹內膿腫、深部軟組織感染及潰瘍感染。另外本品的新適應症——社區和醫院獲得性肺炎正在審批過程中。

在臨床試驗中,替加環素引起的最常見不良事件為噁心和嘔吐,其發生時間通常在治療頭1~2天之內,程度多為輕中度。在陽性藥對照臨床試驗中,複雜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患者套用替加環素治療時,其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分別為35%和20%;套用萬古黴素/氨曲南治療時,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分別為8.9%和4.2%。複雜腹內感染患者套用替加環素治療時,其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分別為25.3%和19.5%;套用萬古黴素/氨曲南治療時,噁心和嘔吐的發生率分別為20.5%和15.3%。

劑量及用藥

加環素為一種橙色凍乾粉針,規格為50mg。替加環素的推薦初始劑量為100mg,維持劑量為50mg,每12小時經靜脈滴注一次;每次滴注時間約為30~60分鐘。替加環素治療複雜皮膚和皮膚結構感染或者複雜腹內感染的推薦療程均為5~14天,具體時間應根據患者病情嚴重程度、感染部位和患者臨床表現而定。輕中度肝功能損害患者(ChildpughA級和ChildpughB級)、腎功能損害患者或者血液透析患者均無需調整給藥劑量;重度肝功能損害患者(ChildpughC級)的推薦初始劑量仍為100mg,維持劑量降低至25mg,每12小時一次。

注意事項

替加環素替加環素結構式

對並發性腹內二級感染,臨床上出現腸穿孔的病人,用本品應特別謹慎與其他抗生素藥物一樣,可引起非敏感生物體過度生長,如真菌,在治療過程中要隨時注意監測,一旦發生雙重感染,必須採取適當措施。

在尚未確診之前,切勿盲目使用替加環素。本品只能治療細菌感染,不能治療病毒感染。

間歇式不規則用藥,或者不完成整個療程均可能發生降低治療的效果,增加抗藥性產生,甚至今後不能用本品或其他抗生素來治療。如果本品與華發林伍用,應注意監測凝血酶原時間及其他適當的抗凝血試驗。

懷孕女性若套用替加環素可能會對胎兒造成損害。在牙齒髮育過程中(包括妊娠後期、嬰兒期和8歲以前幼兒期)套用替加環素可使嬰幼兒牙齒變色(黃色或灰棕色)。

替加環素是新一類甘氨醯四環素類抗生素,具有超廣譜的抗菌活性,包括革蘭陽性和革蘭陰性的好氧菌及厭氧菌等臨床分離的重要致病菌。

替加環素能夠克服或限制細菌的外排泵和核糖體保護兩種耐藥機制產生的作用,不易產生耐藥性。其廣泛的組織分布和較長的清除半衰期的藥動學性質令人樂觀。

用於腎功能紊亂患者及需進行血液透析患者時,不必進行劑量和時間上的調整。替加環素已被美國FDA正式批准用於治療複雜性成人腹腔感染和複雜皮膚及其軟組織感染,包括複雜闌尾炎、燒傷感染、腹內膿腫、深部軟組織感染及潰瘍感染。

臨床耐受性好,常見不良反應為噁心、嘔吐和腹瀉,其它不良反應少見。因此對相應的適應症給藥,其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而其所帶來的不良反應相對來說輕微。

專利狀況

美國氰胺公司在中國申請的已授權專利:

1.化合物(中間體)專利,專利名稱:新穎的7-取代-9-取代氨基-6-去甲基-6-去氧四環素申請號:CN92112130.X,保護期至2012年10月

2.製備方法(中間體)專利,專利名稱: 製備7-取代-9-[(取代甘氨醯)氨基]-6-去甲基-6-去氧四環素的新方法 申請號:CN93107463.0是本品的製備方法專利,保護期至2013年6月。

市場前景

替加環素替加環素

臨床研究數據表明,替加環素具有廣譜抗菌的作用,且能有效地對抗耐藥性細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簡稱 MRSA)感染。另據ECCMID所提供的一項對重症監護病房感染的研究數據顯示,替加環素對大多數常見的包括耐藥菌株在內的分離病原菌(除銅綠假單胞菌外)的感染具有很好的療效。基於此,替加環素毫無疑問地將成為超級抗生素

根據ECCMID的數據顯示,單一使用替加環素對全球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患者常見的感染具有廣譜抗菌療效。替加環素向醫生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在治療初期當病因尚未明了時供選擇的廣譜抗生素,並且不需根據腎功能受損情況調整劑量,使用方便,每12小時用一次即可。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噁心(29.5%)和嘔吐(19.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