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紀念館[北京]

曹雪芹紀念館[北京]

曹雪芹紀念館,建於1984年,位於海淀區四季青鄉正白旗村,是我國清代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館舍是一排坐北朝南的清式平房,占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

基本信息

簡介

曹雪芹紀念館 北京植物園中的元寶石,曹雪芹寫《紅樓夢》時曾受此石啟發

一代文豪曹雪芹歷經人間悲涼,在北京香山一帶居住創作了《紅樓夢》,也留下了很多優美動人的傳說。1963年,紅學家在香山老旗人口中得知,曹雪芹的朋友鄂比曾經送給曹雪芹一副對聯:“遠富近貧,以禮相交天下有;疏親慢友,因財絕義世間多。”1971年在第四間屋子西牆上發現了這一對聯。結合相關資料和物證,人們認為這裡就是曹雪芹在西山的一處故居。1984年,北京植物園以發現“題壁詩”的房屋為中心,結合周邊旗建設築,建立起中國第一家曹雪芹紀念館。到目前為止,該紀念館是唯一一處與曹雪芹、《紅樓夢》有直接關係的地方。

館藏主要有與曹雪芹身世相關的文物,曹雪芹一家與正白旗村有關的文物,以及名著《紅樓夢》所描述的實物仿製品等。

館內設定

曹雪芹紀念館曹雪芹紀念館
館內分為五個展室,分別陳列有曹雪芹當年居住的地方;寫作《紅樓夢》的書齋;香山地區美麗的自然環境所給予文學家的靈感;二百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以及與故居有關的資料。 此外還有一些碑刻陳列,反映了曹家與香山地區的關係。

該館原是以北京香山正白旗39號老屋為中心建立起來的一座小型鄉村博物館。1971年在老屋的西壁上發現題壁詩,其中一幅與傳說中的鄂比贈曹雪芹的對聯基本一致,因此部分紅樓夢學者考證此建築是曹雪芹晚年生活和寫作的地方。

為記念偉大文學家曹雪芹,根據有關詩文所說曹雪芹的晚年“著書西山黃葉村”以及其他描述,特於北京植物園(原正白旗所在地)中闢地8公頃,建成曹雪芹紀念館,借名“黃葉村”。紀念館門口現有著名學者、書法家啟功先生的題匾。展室中除介紹了曹雪芹的生平經歷,還陳列有與曹雪芹和紅樓夢有關的許多實物資料。原來的題壁詩重新進行了臨摹複製並按原狀展出。黃葉村中林木蔥鬱,綠草如茵,環境優美而清靜。村內不僅設有“河牆煙柳”、“薜蘿門巷”、“竹籬茅肆”、“柴扉晚煙”等景點,還有茶館、酒肆、古墩、石磨、水井和屋後的菜地,好一派悠閒的鄉村田園風光,令人陶醉。

人物簡介

曹雪芹紀念館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4)是中國清代小說家,代表作為《紅樓夢》。《紅樓夢》以其深刻的思想內容與高超的藝術技巧,贏得了古今中外讀者的普遍喜愛,中外文學界成立有專門研究它的紅學會。

曹雪芹,名霑,號雪芹,又號芹溪居士,或芹溪處士,中國著名長篇小說《紅樓夢》作者。康熙五十四年(1715)生於南京織造世家。13歲時,其父曹寅因經濟虧空案被抄解歸京,先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居住,幾經搬遷,於乾隆九年左右(1744)回歸香山正白旗祖居。他在這裡過著清貧的生活,並遭中年喪妻,晚年夭子之痛。

曹雪芹童年時過著錦衣紈絝的生活,後家道衰敗,曾以教書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這裡開始了他的創作。1971年在香山地區正白旗村發現的一座帶有幾組題壁詩的老式民居被部分專家認為是他著書之所,後以此為基礎建成了該紀念館。
花費10年功夫寫成《紅樓夢》80回,於乾隆二十八年除夕(1764)逝世。自18世紀60年代《紅樓夢》問世以來,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以及他“著書黃葉村”的村址、居所,一直是紅學家和紅學愛好者探索的課題。1971年4月4日,正白旗39號房主在西屋的西壁外牆皮內發現題壁詩文墨跡,一些紅學家認為與曹雪芹有關,是為曹雪芹故居。1983年4月22日,中國曹雪芹研究會在此建立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是我國十八世紀偉大的文壇巨匠,他筆下的《紅樓夢》更是一部馳名中外的不朽著作,通過描寫一個貴族官僚大家庭的興衰,勾勒出眾多的典型人物,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曹雪芹童年時代過著錦衣紈絝的生活,後因家道衰敗曾以教書為生,晚年移居西山,在這裡開始了他的創作生涯。1971年在香山地區正白旗發現的一座帶有幾組題碑詩的老式件民居被部分專家認為是他著書之所,後以此為基礎建成了紀念館。

這是一組低矮院牆環繞的長方形院落,前後兩排共18間房舍,仿清代建築。前排展室陳列有清代旗人的生活環境、曹雪芹在西山生活創作環境的模型、200年來有關曹雪芹身世的重大發現及有關文章、書籍,其中包括發現題壁詩的摽狗縲鶖。後排6間展室內容為曹雪芹的生平家世、《紅樓夢》的影響兩部分。陳列的展品中有再現曹雪芹時代民風民俗的八仙桌、躺櫃墩箱、青花瓷器,以及《紅樓夢》中提到的一些民俗器物如滿族薩滿教的全套祭器、銀鎖、手爐、拂塵等。此外,紀念館還另闢專室展出對曹雪芹研究的成果及各種版本的《紅樓夢》。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08:00-16:00

門票:免票

交通提示

蘋果園乘318路或頤和園乘333、360、904路到臥佛寺站下車,北京市植物園內

相關信息

曹雪芹紀念館曹雪芹紀念館
幾經反覆,曹雪芹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有望在年內復建,地點在崇文區磁器口十字路口的東北側(原廣渠門內大街207號院附近),也就是史料上記載的崇文門蒜市口地區曹雪芹十七間半房故居原址東北方向。復建工程力爭年內啟動昨日記者獲悉,北京市人大代表宋慰祖在今年年初市人代會上提出的“關於加速復建曹雪芹故居”的建議,近日得到了有關部門的回覆。按照規劃,復建故居占地800平方米左右,將成為曹雪芹故居紀念館,展出《紅樓夢》各種版本等。崇文區文委在建議的回覆中表示,由於所在地塊用地規劃審批原因至今未能解決,復建工程遲遲未能啟動,區政府正在努力與市規委、建設部門溝通解決用地審批問題,力爭年內啟動復建。市規劃委在回覆中表示,2003年3月,崇文區文委請古建專家進行房屋設計,並於2004年組織紅學建築界專家進行了討論,確定了設計方案。目前,曹雪芹故居所在地北側尚存小塊畸零地,需入市交易。去年5月已向北京土地儲備中心核發了規劃意見書,待確定主體後,即可按程式辦理後續規劃手續。《紅樓夢》珍貴版本將展出此前,崇文區相關負責人曾介紹,故居復建將按照清代乾隆《京城全圖》中“十七間半房”建造,占地800平方米左右。關於曹氏故居的利用,崇文區文委回復稱已與紅學專家多次論證,一致認為應在此建立“曹雪芹紀念館”。著名紅學家馮其庸先生為其題寫了館名,目前,紀念館的展陳大綱的撰寫已經完成並經過紅學專家論證通過,將展出《紅樓夢》的各種珍貴版本、曹家檔案等。

追訪曹雪芹故居復建兩易其址

曹雪芹故居復建在2000年後便被提上了日程,但一直未有實質性進展。據宋慰祖了解,因為原址已修成道路,復建地點最初定在原207號院向北40米處,但2003年復建規劃方案通過後,卻發現這個地方是捷運5號線的排氣口,規劃方案不得不做出修改,最終確定再向東遷100米。2006年,崇文區將其列入政府工作報告,但復建工程又碰到了麻煩,由於這塊地已經出售,因地皮交易等因素,開發項目進展緩慢,故居復建也一拖再拖。昨日,記者來到宋慰祖代表所說的原址,這裡現在是廣渠門內大街磁器口十字路口的一部分,路口東北口圍擋內是一片工地。一名技術人員介紹,這裡在建捷運7號線的出入口和排風口,此前他看設計圖時,其中一大片地寫著曹雪芹紀念館,後來這塊地改成了商場寫字樓項目。

揭秘原始檔案證實曹宅位置

曹雪芹在北京的故居原有多種說法。1982年10月,中國歷史檔案館研究員張書才在全國《紅樓夢》學術討論會上,介紹了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藏清代內務府檔案中新發現的一件刑部移會,這件原始檔案載明:“後因隋赫德見曹寅(曹雪芹祖父)之妻孀婦無力,不能度日,將賞伊之家產人口內,於京城崇文門外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間半、家僕三對,給與曹寅之妻孀婦度命。”這件檔案證明,曹雪芹一家由南京回到北京後,住在崇文門外蒜市口。張書才拿乾隆《京城全圖》對照,蒜市口街16號院與記載的十七間半房相似。經過實地考證,確定廣渠門內大街207號院為故居原址。院子有18間房子,按照民間的說法,陰陽房和門洞算半間,正好吻合十七間半的格局。而且,當時張書才和多名研究者發現,院子還留存“端方正直”四扇屏門,這四個字曾在《紅樓夢》里出現過。張書才認為,這就是曹雪芹的故居遺址。這一發現得到紅學家普遍認同。端木蕻良、馮其庸等紅學家曾多次來此實地考察。有紅學家認為,曹雪芹在這段地區的居住經歷為他後來創作《紅樓夢》打下了基礎。宋慰祖代表小時候就住在蒜市口附近,據其介紹,2000年,因曹家故居位置處於兩廣路施工路段,經論證後曹雪芹故居不得不被拆除。當時論證認為,拆除時的房子是民國初年建造的,已不是曹雪芹當時居住的清代建築。但隨後工人們修路拆房時發現,其地基正好是十七間半的構造,進一步印證了207號院所在地就是曹雪芹故居原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