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薹草

普陀薹草

普陀薹草,根狀莖木質。稈高25厘米,三棱形,基部具暗褐色無葉片的葉鞘。葉短於稈,寬2-4毫米,邊緣反卷,棕綠色,革質。產浙江。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普陀。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普陀薹草
普陀薹草普陀薹草

種拉丁名:CarexputuoensisS.Y.Liang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薹草屬
屬拉丁名:Carex
國內分布:產浙江。
命名來源:[ActaPhytotax.Sin33(5):486.1995]
中國植物志:12:332

簡介

根狀莖木質。稈高25厘米,三棱形,基部具暗褐色無葉片的葉鞘。葉短於稈,寬2-4毫米,邊緣反卷,棕綠色,革質。苞片短葉狀,具長鞘。小穗2個,頂生1個雄性,棍棒狀,長4.5厘米;小穗柄長7.5厘米;側生1個小穗雌性,圓柱形,長3.5厘米,花密生;小穗柄短。雄花鱗片長圓形,長4毫米,褐色,頂端微凹,背面3條脈延伸成粗糙的長芒;雌花鱗片長圓形,長3.5毫米褐色,上部具白色膜質邊緣,頂端微凹,背面3條脈延伸成粗糙的長芒。果囊長於鱗片,倒卵形,三棱形,長5毫米,紙質,褐色,具多條脈,基部楔形,先端漸狹成中等長的喙,喙緣具疏齒,喙口具2長齒。小堅果緊包於果囊中,倒卵形,三棱狀,中部棱上縊縮,下部棱面凹陷,長2毫米,暗褐色,先端突然收縮成喙,喙彎曲;柱頭3個。

分布

產浙江。模式標本采自浙江普陀。

其他

本種與芒尖鱗薹草(C.tenebrosaBoott)相近,其不同點在於葉短於稈,寬2-4毫米。小穗2個。小堅果倒卵形,中部棱上縊縮,喙短而彎曲易於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