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斯佩·梅里美

普羅斯佩·梅里美

普羅斯佩·梅里美(Prosper Merimee,1803年9月28日-1870年9月23日),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中短篇小說大師,劇作家,歷史學家。他是著名歌劇《卡門》的作者。

基本信息

普羅斯佩·梅里美(1803~1870),法國現實主義作家、劇作家和中短篇小說大師;同時也是歷史學家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和考古學家。他文字底蘊深厚,雖然不具備司湯達巴爾扎克等人的銳利批判鋒芒,但他在小說中將瑰麗的異域風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性格不循常規的人物結合起來,形成鮮明的畫面,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難得一見的手筆,所以僅以十幾個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國文學史上頗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門》經法國音樂家比才改編成同名歌劇而取得世界性聲譽,“卡門”這一形象亦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此外,還有遊記《航海札記》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論著發表。

生平簡介

梅里美於1803年生於巴黎一個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個畫家化學家歷史家,母親是18世紀童話作家波蒙蒂夫人的孫女。1812年,他進入父親任教的拿破崙中學波旁王朝復辟以後,學校改名為亨利四世中學。1819年,他進入巴黎大學學法律。在大學期間,他學習並掌握了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英語以及古希臘語和拉丁語;他還廣泛鑽研各國的古典文學哲學以至巫術,使他成為一個既有點迷信又學識淵博的學者。大學畢業後不久他即進入商業部任職,同時出入於巴黎文化名流聚集的文藝社團和畫室,結識了畫家德拉克洛瓦,作家夏多布里盎斯丹達爾等。當時他既有官職,寫作不過是業餘愛好,文學上浪漫主義正在興起,他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別出心裁地用遊戲筆墨步入文壇,是完全符合他的幽默天性的。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1828年,他在莎士比亞的影響下,創作了歷史劇《雅克團》。當時25歲的梅里美,接受了反覆辟王朝的自由主義政治思潮,以法國14世紀著名的雅克團農民起義為題材,表達了作者反封建的激情。於1929年他又發表了長篇小說《查理九世時代的軼事》,寫的是法國歷史上有名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作者站在啟蒙思想的立場,對宗教進行了批判。這兩本書都是歷史題材,雖然寫得有聲有色,但終缺少個人的經歷,作者的天才未能充分發揮,可以說,梅里美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文學道路。
從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梅里美開始了他生平最大的愛好:旅行。他漫遊了西班牙英國義大利希臘土耳其等國。1834年他被任命為歷史文物總督察官,更給了他機會去訪問法國的名川大山甚至窮鄉僻壤。他不僅走遍了法國各省,還探訪了科西嘉島。他的旅行方法很有特色:他可以騎騾子,騎馬,步行或者坐馬車;他每到一處,必然打聽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書籍和藝術作品;他參觀博物館和圖書館,向嚮導請教,走遍城市和鄉村;他不恥同下層人民交往,自誇曾經同窮漢共用一個飯盒子吃飯,同萍水相逢的旅伴同睡一張床,和趕騾子的人以及鬥牛士交朋友,同煙廠女工以及占卜術士談過話。他也拜訪上層社會人士,在西班牙他偶然結識了德·巴特伯爵,兩人結成好友。德·巴特伯爵的夫人蒙蒂霍女伯爵對西班牙歷史和民族心理擁有相當豐富的知識,受到梅里美的讚賞,他成了她家的常客。她有兩個女兒,大的叫帕嘉,10歲;小的叫歐仁妮,4歲。梅里美每到她們家,藍眼睛、披著一頭金髮的歐仁妮便蜷縮在梅里美的膝蓋上,梅里美一邊撫摸她的金髮,一邊講好聽的故事給她聽。這位歐仁妮後來成了拿破崙三世的妻子,法蘭西的皇后。她封梅里美為參議員,使梅里美成為推勒里宮的常客。
普羅斯佩·梅里美西方十大愛情經典小說

旅行可以開闊眼界,豐富人生經驗,為寫作提供靈感。作為法國的徐霞客,梅里美也寫過不少遊記,然而更重要的,是旅行給予了梅里美無數寫作素材,用梅里美自己的話來說,他可以東一塊西一塊撿起鑲嵌片,組成一幅鑲嵌畫。1829年梅里美果然寫出了他的第一篇不同凡響的短篇小說:《馬鐵奧·法爾哥尼》。這篇小說在《巴黎雜誌》上發表以後,大受讀者歡迎,備受文壇注意。梅里美成功了,他寫出了能觸動讀者神經的獨具特色的短篇小說。他找到了自己的文學道路。

職業生涯

梅里美從小生活在優裕的環境中,作為獨子深得父母的寵愛。纖細、敏感成為他性格的主要特點。1812年,他進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入父親任教的拿破崙中學,他在學校里是一個頗有才能、學習努力但相當任性的少年,長於繪畫,對外國語言有濃厚的興趣。大學期間,他熱烈從事語言學的研究,學習並掌握了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英語以及古希臘語和拉丁語,打下了他作為一個優秀的語言學者的深厚基礎。他還廣泛鑽研各國的古典文學哲學以及巫術,積累豐富的知識,這使他在成為一個作家之前成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學者。

大學畢業後不久,梅里美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他出入巴黎那些文化名流聚集的沙龍,結識了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特別是斯丹達。比梅里美年長20歲斯丹達這時已是一個思想成熟的反覆辟王朝的積極鬥士,並具有了完整的現實主義文藝思想,梅里美接受了他的影響,與他結成了深摯的忘年之交。當時正是新一代作家在浪漫主義文學口號下向偽古典主義文學展開鬥爭的階段,梅里美從其出身與教育來說,都屬於從啟蒙思潮到自由主義思潮這一傳統,這說明他在剛走上文壇道路的時候,就接受了方興未艾的浪漫主義運動的薰陶。

1829年,梅里美在文學創作上找到了更適合他的道路,在一年多的時間裡,他連續寫出了一批成功的中篇小說,其中最著名有《馬鐵奧·法爾哥尼》、《塔芒戈》等。1830年七月革命前夕,梅里美到西班牙旅行,結識了日後對他的生活道路很有影響的蒙蒂霍伯爵夫人一家,而且,西班牙之行還擴大了他創作的視野,帶給他的小說以新西班牙題材和對西班牙性格的描寫。

1930年以後,梅里美在行政機關中得到了晉升,他被任命為一個傑出的考古學者、歷史學家,在發掘、整理和保存法國古代文物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於1835、1836、1838、1840年,整理出4冊《旅行報告》,同一時期還協作和發表了歷史學和考古學的著作和論文多種,如《論羅馬歷史》《論社會戰爭》等等,在學術上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創見。相形之下,1830年以後梅里美在文學創作方面遠不如在學術方面活躍,每隔好幾年才發表一篇小說,不過,最能體現他的思想特點和藝術風格的兩篇著名小說《科隆巴》(1840)年與《卡門》(1845)卻是發表在這個時期。
1853年,拿破崙三世任命梅里美為上議院議員,並使他實際上成為宮廷的卿客,從此,他在喜慶遊樂、儀典宴會中浪費了不少可貴的年華,他作為文學家和學者的生命實際上已經終結,在文學創作上他已是“江郎才盡”,只寫出兩篇不足道的小說《羅基斯》《藍色的房間》。在學術研究上,他也只能偶爾寫出一點隨筆和論文,另外,他切適應拿破崙專制獨裁的需要,編撰了一部《愷撒傳》。晚年,他經常到外國旅遊,過著悠閒的日子。1870年普法戰爭中,他一直忠於拿破崙三世的宮廷,堅持呆在巴黎,後來,才出走到南方的小城坎城,很快就在那裡去世,他的生命幾乎可以說是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而終結的,對梅里美來說,這是最為可悲的結局。

主要作品

劇本集:《克拉拉·加蘇爾戲劇集》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歷史劇:《雅克團》
遊記:《航海札記》
長篇小說:《查理九世的軼事》
中篇小說:《攻占棱堡》《塔曼果》《高龍巴》《嘉爾曼》《伊爾的美神》
短片小說:《馬鐵奧·法爾哥尼》、《查理十一的幻覺》《奪堡記》《塔芒戈》《費德里哥》《古花瓶》《一盤雙六棋》《錯中錯》《煉獄裡的靈魂》《伊勒的維納斯》、《科隆巴》、《阿爾賽納·吉約》、《卡門》、《奧班神父》、《羅基斯》
其他:歷史學、考古學方面的論著

寫作特點

梅里美既不是以《紅與黑》那樣深刻的作品、也不是以《悲慘世界》那樣廣闊的畫面、更不是以《人間喜劇》那樣宏偉的巨著,而僅僅是,或主要是靠不到20篇中短篇小說,就在深受後代讀者欣賞的19世紀法蘭西文學中占有了一席光榮的地位。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馬鐵奧•法爾哥尼》以那么短小的篇幅鮮明地描繪了19世紀文學中一個獨特的個性,使人久久不能忘懷;《塔芒戈》以那樣冷靜的筆法,達到南洋驚心動魄的效果,足以引起人們極大的憤慨;《伊勒的維納斯》的敘述是那么娓娓動人,其中的寓意又是那么若隱若現,具有某種空靈的精緻。小說的魅力,當然不是來自作者的思想力量和藝術才能。梅里美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文體家、形式主義者,他的作品具備一種美好的、“因內而附外”的藝術風格,而這,又是他的時代社會條件、出身經歷、教育素養、性格才能綜合作用的結果。
應該承認,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揭露批判上,梅里美遠不及巴爾扎克那樣全面深刻,觸及勒現代社會生活的各個重大方面,也不像雨果那樣充滿民主主義的激情,表現了強烈的對社會不平的憤慨。不過,他對資本主義現實的不合理有自己獨特的感受,他的選材也有其別出心裁的角度,他在19世紀文學中開闢了自己獨創的領域;把對資本主義關係的不滿表現於對某種淳樸、粗獷、強烈、勇敢的個性的追求,通過讚賞那些多少帶有謝原始氣息的人物,曲折地表現了自己對鄙俗、灰暗地資本主義現實的否定。
在著名的小說《卡門》中,梅里美更達到他這方面的最高成就,塑造了一個舉世聞名的人物形象。卡門是一個社會和法律的“化外之民”,身上具有某些邪惡的特點,但梅里美把她表現為一朵“惡之花”,賦予她某些閃閃發光的東西:自覺地站在社會的對立面,對統治階級的規範和法紀表示公開的蔑視,並以觸犯它為樂事。

文學成就

縱覽十九世紀的法國文苑,梅里美的作品獨樹一幟,它宛如一叢絢麗多彩的奇花,散發著別樣的芬芳,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後代讀者。在我國,梅里美的小說一直很有影響,當年在延安窯洞裡,作家周立波給“魯藝”講課,說起梅里美就眉飛色舞。孫犁等作家對梅里美的作品也十分推崇。前幾年當代作家張承志到了西班牙的安達露西亞(小說《卡門》的背景地),從心裡感嘆:“《卡門》那才叫小說啊!和人家比,自己沒有寫小說的才能,今後不寫小說了!”此語或有誇張,但卻說明了梅里美作品的巨大影響。

普羅斯佩·梅里美普羅斯佩·梅里美

談到梅里美作品的藝術性,首先不得不論及其作品的選材。由於梅里美對資產階級平庸生活的不滿,使他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創作個性:喜愛描寫遠離資本主義文明世界的異國風情,從那些具有幾分野性的人物身上,發掘某些不平凡的、動人的東西,刻畫出獨特而鮮明的性格。梅里美的選材別開生面,可以用“異國風味、獨特性格”八個字來概括。他的作品在讀者面前展現的完全是一幅新奇的畫面。從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到烈日下非洲海岸的風光(《塔芒戈》),地中海科西嘉島上那茂盛稠密得連山羊也休想竄進去的叢林(《馬鐵奧·法爾哥尼》),月光下古戰場的堡壘以及那金戈鐵馬的廝殺(《奪堡記》,或譯《攻克多面堡》),西班牙的人文風情,山川樹林(《卡門》,譯自法語“CARMEN”,或譯《嘉爾曼》),還有那恬靜的古堡庭園,教堂的彌撒……等等。他所塑造的人物性格,也都是獨特而富於傳奇色彩的,如崇尚道義、性格奇特堅強的馬鐵奧,生氣勃勃、果敢大膽的高龍巴,更有那風流綽約,熱情任性的吉普賽女郎卡門等。這些形象,噴溢著一股清新淳樸的正氣,給人以難以磨滅的印象。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