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諫景公

晏子諫景公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上》,是一篇文言文。

出處

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原文

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公被狐白之裘,坐子堂側階。晏子入見,立有間,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對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嬰聞古之賢君,飽而知人之飢,溫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勞,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聞命矣。”乃令出裘發粟與饑寒者。令所睹於塗者,無問其鄉;所睹於里者,無問其家;循國計數,無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歲。孔子聞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譯文:

齊景公在位的時候,大雪下了三天而不停,景公披著白色的狐皮裘衣,坐在殿堂側邊的台階上。晏子進宮拜見景公,站了一會兒,景公說:“怪啊!大雪下了三天而天氣竟然不寒冷。”晏子回答說:“天氣果真不寒冷嗎?”景公笑了笑。晏子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德君王,吃飽的時候能知道有人在挨餓,穿暖的時候知道有人在受寒,安逸的時候知道有人在辛苦。現在君王不知道民間的疾苦啊!”景公說:“說的對!我聽從您的教誨了。”於是就下令拿出衣物和糧食,發放給饑寒交迫的人。命令凡看見路途時候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個鄉,看見在里閭有饑寒的人,不問他是哪一家,巡行全國統計發放數字,不必報他們的姓名。已任職的發給兩月救濟糧,生病的發給兩年救濟糧。孔子聽到這件事後說:“晏子能夠明白自己應做的事,景公能做他所高興做的事。”

啟示:

在安逸的生活方式下要學會換位思考,知道別人的想法和需要,不能一己私利,只追求自身的滿足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字詞解釋

⑴景公:名杵臼,莊公的異母弟。
⑵雨雪:下雪。雨,音yu(四聲),下雨。霽:雨、雪後天氣轉晴。
⑶被:同“披”。裘:用狐狸腋下的毛皮做的皮衣。
⑷階:台階。
⑸晏子:字平仲,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齊景公時任國相。
⑹有間:時間不長。
⑺逸:安逸,閒適。
⑻聞命:受到教誨。
⑼粟:指救濟糧。
⑽饑寒:指饑寒交迫之人。
⑾塗:通“途”,路上。
⑿里:指里巷。
⒀循:巡,巡視。
⒁既事:指任職。兼月:兩個月。
⒂兼歲:兩年。
⒃明:闡明。欲:慾念,願望。
⒄行:實行。善:善行,德政。
(18)於:在
(19)側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