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攻前燕之戰

東晉太和四年(前燕建熙十年,369年),東晉大司馬桓溫率軍進攻前燕失敗的作戰。此戰,東晉軍攻燕,桓溫屢據良策,糧運被斷,導致失敗。前燕軍進出至敵軍後方,威脅其側背,斷絕其糧運,並針對晉軍的弱點,實施伏擊,最終獲勝。

戰爭經過

太和二年五月,前燕太宰慕容恪病死,前秦、東晉均欲乘機圖之。然而,前秦因王公作亂,無暇外顧。四年四月,桓溫親率步騎5萬自姑孰(今安徽當塗)出發開始北伐。參軍郗超認為,北伐前燕,路途遙遠,汴水又淺,恐難通漕運,供應困難。桓溫不聽。六月,桓溫軍至金鄉(今山東嘉祥南),適逢大旱,河床乾涸,水運斷絕。桓溫派冠軍將軍毛虎生在鉅野(今山東巨野北)開挖運河300里,引汶水和清水(古濟水自鉅野澤以下別名清水)會合。桓溫率水軍從清水進入黃河,船艦綿延幾百里。郗超建議,從清水入黃河都是逆流,加以河道曲折,運輸困難,如果敵人不立刻接戰,我們的運輸跟不上,又不能奪取敵人的物資,則形勢嚴峻;不如率全部兵馬直搗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燕人多畏桓公威名,一定望風而逃,如其出戰,則可立即取勝。即使他們想在炎夏堅守鄴城,也不會長久,這樣易水以南的各地將竟相歸附。郗超還建議,如果桓公認為這個策略太輕率,想穩妥一點,那么不如讓大軍停止前進,在黃河濟水之間紮營駐守,然後把糧秣準備充裕,到來年夏天再實施進攻計畫。這樣雖然速度慢,然而成功把握更大一些。桓溫仍不納,繼續揮軍伐燕。先派建威將軍檀玄進攻湖陸(今山東魚台東南),克之,俘燕寧東將軍慕容忠。

前燕帝慕容暐任命下邳王慕容厲為征討大都督,統率步騎2萬人和晉軍戰於黃墟(今河南開封東),燕軍大敗,慕容厲單騎逃回,燕高平太守徐翻舉郡降晉。晉軍前鋒鄧遐和朱序又在林渚(今河南新鄭東北)打敗燕將傅顏。慕容暐又派樂安王慕容臧統率諸軍抵抗,臧深感不敵。於是,派散騎常侍李鳳去前秦求援。七月,桓溫進駐武陽(今山東莘縣東南),前燕舊將、故兗州刺史孫元率宗族起兵回響,桓溫到達枋頭(今河南濬縣西南)。東晉大軍連戰連勝,使慕容暐統治集團十分恐懼。

慕容暐和太傅慕容評商議,欲逃故都和龍(今遼寧朝陽)。吳王慕容垂請求率兵抗晉,認為如果不勝,再走也不晚。慕容暐以慕容垂代替慕容臧為南討大都督,率征南將軍慕容德等5萬步騎抵禦桓溫,慕容暐又派散騎侍郎樂嵩往前秦求救,並答應以割,讓虎牢(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以西的土地給秦為條件。

前秦王符堅召集群臣商議,採納輔國將軍王猛先援弱擊強,後再乘燕衰而取的建議。八月,派將軍苟池和洛州刺史鄧羌率領步騎2萬救援前燕。援軍從秦洛州(今河南)出發,出洛陽進屯潁川(今河南許昌東),又派散騎侍郎姜撫去燕國報信。時桓溫在枋頭徘徊不進,欲以持久靜觀燕國內變,坐獲全勝。慕容垂遣將與桓溫交戰,俘其嚮導段思,又擊斬晉將李述,使晉軍喪失銳氣。攻燕初期,桓溫曾派袁真攻打譙(郡治今安徽亳州)、梁(治今河南商丘南),欲占領石門(即汴口),以通水運。結果袁真攻克了譙、梁而沒有打開石門,晉軍水運斷絕。

九月,慕容德率騎兵1萬,蘭台治書侍御史劉當率騎5000進屯石門,出晉軍之後。燕豫州刺史李邦率州兵5000切斷了桓溫的陸運糧道。慕容德派將軍慕容宙率步騎1000為前鋒,與晉軍相遇。慕容宙知晉軍不善於衝鋒陷陣,喜歡乘退進擊,遂採取後退誘敵,設伏聚殲的戰術,派200名騎兵出來挑戰,其他騎兵伏於三處,挑戰者未戰即退,晉兵猛追,中伏大敗。桓溫接連失利,糧草中斷,又聽說前秦援兵將要到達,遂下令焚燒戰船,丟下輜重、鎧仗,率軍從陸路撤回。桓溫從東燕(治今河南汲縣東南)出發,撤退途中恐前燕追兵在上游放毒,命士卒鑿井取水飲用,這樣一直行走了700里。

前燕諸將爭欲追擊,慕容垂不許。他認為桓溫剛撤退時很緊張,必然以精銳重兵斷後,現在追擊難以取勝,不如等他加快退兵速度,部隊鬥志大大減弱之後再攻擊,定能取勝。於是,慕容垂親率騎兵8000尾隨桓溫軍行進。桓溫果然加速退兵,幾天以後,慕容垂遂令諸將急進,在襄邑(今河南睢縣)追上桓溫。慕容德先率領4000名精銳騎兵埋伏於襄邑東澗中,和慕容垂東西夾擊桓溫,大敗晉軍,斬首3萬人。秦將苟池又於譙郡截擊桓溫,晉軍死者復以萬計。晉將孫元據守武陽抵抗燕軍,被燕左衛將軍孟高擒獲。十月,天氣漸冷,桓溫收集餘眾,屯于山陽(今江蘇淮安)。至此,桓溫攻燕以失敗告終。

戰爭點評

此戰,東晉軍攻燕,桓溫屢據良策,糧運被斷,導致失敗。前燕軍進出至敵軍後方,威脅其側背,斷絕其糧運,並針對晉軍的弱點,實施伏擊,最終獲勝。

晉朝戰爭列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