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義之戰

東晉太興二年四月,晉派威將軍祖逖領兵進攻降漢的大司馬石勒下的陳川及後趙將領石虎,在浚儀展開戰爭。十一月,石勒自封趙王,但不久敗退東燕城。戰後,後趙城鎮紛紛叛趙歸晉。

歷史介紹

東晉太興二年(漢光初二年,319年)四月至次年六月,晉奮威將軍祖逖領兵進攻投降漢大司馬石勒的蓬陂(今河南開封縣南)塢堡主陳川及後趙將領石虎所率援軍在浚儀(今河南開封)進行的作戰。

戰役經過

石勒建基於襄國(今河北邢台),活動於黃河流域,因實力所限而推行北攻南守方針。南面所要對付的主要是祖逖所率領的北伐隊伍。而要阻止祖逖北進,首要的在於爭奪各地的塢堡組織。太興二年,陳川疑祖逖分化其部眾,於四月叛晉,以浚儀投降石勒。五月,祖逖攻陳川於蓬關(即蓬陂)。石虎率兵5萬救援陳川,與祖逖軍戰於浚儀。祖逖戰敗,退守淮南(今安徽壽縣)。十一月,石勒自立為趙王(史稱後趙)。次年六月,石虎派桃豹據浚儀,屯兵西台,從南門出入,祖逖則派韓潛據東台,由東門出入,兩軍相持40日。祖逖用計,使後趙軍以為晉軍糧足而軍心恐懼;同時,派部將韓潛、馮鐵等部在汴水截擊後趙後勤部隊,桃豹供給被斷不能據守,敗退東燕城(今河南延津東北)。祖逖即命韓潛部屯封丘(今屬河南),馮鐵部進據二台,自己統兵鎮守雍丘(今河南杞縣),並屢次派兵截擊後趙軍,後趙很多城鎮紛紛叛趙歸晉。

晉朝戰爭列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