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聞鍾

春夜聞鍾

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三十五歲就病死在異鄉山西運城。他所作詩歌,也大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苦的情懷。《春夜聞鍾》雖然是詩人黃仲則二十一歲時寫的作品,但是卻沒有少年意氣風發的氣度,而是充滿老氣橫秋的惆悵。

作品原文

春夜聞鍾

近郭無僧寺,鐘聲何處風?

短長鄉夢外,斷續雨絲中。

芳草遠逾遠,小樓空更空。

不堪沈聽寂,天半又歸鴻。

注釋譯文

城市的近郊並沒有寺廟,一陣風吹來不知何處的鐘聲。鐘聲一聲長一聲短,斷斷續續穿過雨絲傳來,讓我這個漂泊異鄉的遊子做不成思鄉的夢。芳草從遠方到遠方,連綿不絕;故鄉的小樓,從昨天到明天,空了又空。觸動思鄉之情的鐘聲終於沉寂了,但是空中又傳來歸雁的叫聲。

近郭無僧寺,鐘聲何處風?城市的近郊並沒有寺廟,一陣風吹來不知何處的鐘聲。古代的城市,一般在城的外圍加築一道城牆,即外城。內城叫城,外城叫郭。近郭,就是城市近郊的意思。僧寺,就是寺廟。

短長鄉夢外,斷續雨絲中。鐘聲一聲長一聲短,斷斷續續穿過雨絲傳來,讓我這個漂泊異鄉的遊子做不成思鄉的夢。在我國佛教寺廟打鐘的方法依宗派、地方而有不同,但通常是以三鳴鐘開始,以二鳴連續結束。鐘聲的次數以十八聲為常例,也有二十四聲、三十六聲和一百零八聲。所以說,鐘聲一聲長一聲短。

芳草遠逾遠,小樓空更空。芳草從遠方到遠方,連綿不絕;故鄉的小樓,從昨天到明天,空了又空。芳草在中國古代詩詞中經常被用作離別相思的意象。小樓,是故鄉的小樓,也許是妻子的小樓,也許是常州龍城書院的小樓。

不堪沈聽寂,天半又歸鴻。 觸動思鄉之情的鐘聲終於沉寂了,但是空中又傳來歸雁的叫聲。傳說鴻雁會傳書信,可是又有誰來替詩人黃仲則傳遞書信。

創作背景

根據《黃仲則年譜》,《春夜聞鍾》這首詩是黃仲則在乾隆三十四年寫的,當時黃仲則二十一歲。黃仲則在十九歲娶妻成家,隨後在常州龍城書院讀書。但是不久,黃仲則老師去世,黃仲則開始了四方流浪、為生活奔波的日子,足跡遍布江蘇、浙江、安徽、湖南等地。期間,黃仲則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安徽學政朱筠幕府中做事情。

乾隆三十四年這年,黃仲則春天和夏天在安徽徽州,秋天時回到故鄉常州,冬天又到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幕府中。《春夜聞鍾》這首詩是黃仲則在徽州的時候寫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