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龍鳳紋淺浮雕白玉帶板

明龍鳳紋淺浮雕白玉帶板

這套明龍鳳紋淺浮雕白玉帶板,崑崙山玉,玉料青白,略有土黃沁,明代宮廷服飾品。最大構件長12.9、寬5、厚0.9厘米。該玉帶板1套20塊。其中圭狀鉈尾2塊其一角稍殘,長方形玉12塊,桃形玉6塊。其背面每塊均鑿有二至四對數量不等的隧孔,以便與革連綴起來,構成完整的玉帶。其正面琢龍鳳紋單層浮雕,有三種類型:鉈尾及較大的方形玉琢龍鳳紋,六塊桃形玉琢龍紋,四塊豎條狀玉琢風紋。龍鳳有合有分,以龍為主,涇渭分明。飛龍側身行走貌,龍爪車輪狀,具備明代玉雕龍紋風韻。 - 發展歷史按照明代慣例,凡是龍紋王帶應屬帝王佩戴之物。大臣不可越禮擁有,因此該玉帶板的來源,當出自宮廷賞賜。從明永樂年到明末,玉帶板以一套二十塊為定額。1958年江西益莊王朱華墓中出土的玉帶板,較之本縣此套藏品,一是前者規格稍小,最大構件長8.9厘米;二是前者數量不足,僅十九塊,尚缺鉈尾一塊,其餘並無差異。

明龍鳳紋淺浮雕白玉帶板

藏品簡介

這套明龍鳳紋淺浮雕白玉帶板,崑崙山玉,玉料青白,略有土黃沁,明代宮廷服飾品。最大構件長12.9、寬5、厚0.9厘米。
該玉帶板1套20塊。其中圭狀鉈尾2塊其一角稍殘,長方形玉12塊,桃形玉6塊。其背面每塊均鑿有二至四對數量不等的隧孔,以便與革連綴起來,構成完整的玉帶。其正面琢龍鳳紋單層浮雕,有三種類型:鉈尾及較大的方形玉琢龍鳳紋,六塊桃形玉琢龍紋,四塊豎條狀玉琢風紋。龍鳳有合有分,以龍為主,涇渭分明。飛龍側身行走貌,龍爪車輪狀,具備明代玉雕龍紋風韻。
1984年4月,該套玉帶板於安徽東至縣平原鄉蓮花村二房隊建房時出土,當即為鄉文化站洪同寬同志徵集並上交館藏。二房隊原系明末三朝元老、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孔貞運的誥命夫人姚氏的娘家,因而該玉帶板應為孔氏夫婦遺物。

發展歷史

按照明代慣例,凡是龍紋王帶應屬帝王佩戴之物。大臣不可越禮擁有,因此該玉帶板的來源,當出自宮廷賞賜。從明永樂年到明末,玉帶板以一套二十塊為定額。1958年江西益莊王朱華墓中出土的玉帶板,較之本縣此套藏品,一是前者規格稍小,最大構件長8.9厘米;二是前者數量不足,僅十九塊,尚缺鉈尾一塊,其餘並無差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