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邵彌貽鶴寄書圖

明邵彌貽鶴寄書圖

《明邵彌貽鶴寄書圖》是邵彌畫贈蒼書的,蒼書即褚篆(1592—1688),字蒼書,蘇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邵彌偶吟“卻怪居山猶自淺,有人貽鶴寄書來”之句,褚氏嘆有同心,屬邵彌繪成此圖。原為故宮舊藏,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貽鶴寄書圖》軸,明崇禎十年(1637年),邵彌繪,紙本,設色,縱87.3cm,橫51cm。
畫上自題:“崇禎歲丁丑六月,偶吟‘卻怪居山尤自淺,有人貽鶴寄書來’之句,蒼書詞兄嘆有同心,囑余圖此。時在法水寺清蔭堂,涼風時至,喜而記之。弟邵彌。”下鈐“邵彌之印”朱文、“僧彌”朱文、“世表之交”朱文印。另有龐元濟“虛齋審定”白文等收藏印,以及金俊明陸世廉陳尊、鄭敷教徐樹丕、自扃、周番、明河、文從簡、文柟等十家題詩、跋。丁丑為明崇禎十年(1637年),作者時年45歲。
該幅描繪貽(音移)鶴寄書的場景,蒼松高士,水泊溪頭,斷岸遠渚,孤舟載鶴,景致明曠高雅。此作以平遠法構圖,取景簡當,筆墨清逸,設色秀雅,意境清遠幽靜。由題詩可知該圖是作者為同鄉好友褚篆而作。

創作背景

此圖是邵彌畫贈蒼書的,蒼書即褚篆(1592—1688),字蒼書,蘇州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邵彌偶吟“卻怪居山猶自淺,有人貽鶴寄書來”之句,褚氏嘆有同心,屬邵彌繪成此圖。1637年6月,褚篆往法水寺清陰堂拜訪邵彌,邵彌即吟上述詩句並為褚畫《貽鶴寄書圖》記錄他們的友誼,遂成一段藝壇佳話。

作品賞析

此圖根據“卻怪居山猶自淺,有人貽鶴寄書來”的詩意構思,描繪了友人乘舟送來書鶴的情景。畫面近處坡石間高松雜樹,亭亭玉立。平台上三位高士,在侍者陪同下侃侃而談。一舟滿載書籍和一隻白鶴靠岸停泊,點出貽鶴寄書]的主題。船前湖面開闊浩渺,水平如鏡。對岸雲山一抹,遠接天際。構圖簡潔,筆法蒼秀,皴染明淨,人物雖小而意態生動。

作者簡介

邵彌,字僧彌,後以字為名,號瓜疇、芬陀居士。性迂僻不諧俗,工詩文,善書法,尤長於繪畫。擅畫山水,亦能畫水仙蘭竹,其山水以元人為師承對象,略參以宋人筆意,筆墨疏簡秀逸。名重一時,與董其昌、王時敏、王鑑、李流芳、楊文聰、張學曾、程嘉燧、卞文瑜合稱畫中九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