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林良鳳凰圖

明林良鳳凰圖

明林良鳳凰圖,中國古畫,明代畫作,民間收藏,日本京都相國寺藏。絹本,水墨,縱:164.5厘米,橫:96.5厘米。

基本信息

簡介

在美術史上,明代“宮廷”花鳥畫所取得的成就最為引入注目。百餘年來,名家輩出,其畫風突破了“院體”式,並形成多種藝術風格。其中林良的花鳥畫便是在繼承前代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開創了明代水墨寫意畫派。

林良的這幅《鳳凰圖》,充分體現了他獨到的藝術風格。這是—幅以鳳凰為主題的吉祥畫,根據中國的道德習俗,鳳和龍均代表喜慶祥和,因此大都運用工筆重彩畫表現。然而,林良則突破了前人的畫法,以墨代色,並單以筆墨為之。其濃淡有致的墨色和“墨分五色”的效果正突出了畫面清逸幽雅的境界:圖中,夜色幽深,明月當空。在山野一隅,一隻高艷絕俗的鳳凰棲息於巨岩之巔。作者準確地抓住了鳳凰飛落於石崖時的瞬間動態,它神態俊逸,身姿飄然,面朝月光,圓圓的月亮與細長的鳳眼形成鮮明的對比。鳳凰單腿獨立於石崖之上,頸上的羽毛I臨風揚起,翅膀微微上翹,修長的尾羽自然地飄灑下來。這優雅又傲氣的姿態生動地表現出鳳凰的清逸與絕俗。它目光平和,深情地凝望著遠處皎潔的月色,似乎在思慕,在冥想著。四周雲霧繚繞,竹影婆娑,在增強畫面動感的同時,也營造出一種神秘的氣氛,有力地襯托出鳳凰孤傲的秉性,從而達到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完美結合。全畫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景物之間又彼此呼應,相互聯繫,烘托出清幽、淡雅而又爽朗、野逸的情趣。

此作勾染結合,層次豐滿,筆墨健勁,酣暢淋漓。如表現岩石時,大刀闊斧、迅捷瀟灑的墨跡;畫竹葉時,乾淨利落、輕巧敏捷的行筆,每—抹闊筆中都自然流露出林良意氣勃發的精神狀態。但他的寫意畫又並非逸筆草草,不求形似,如鳳凰的刻畫精細嚴謹,造型準確,巧妙地抓住了它的特質,其粗中有簡、放中有斂、勁健中含工秀的表現,可謂是豪放中兼具嚴謹,放縱中仍有法度。因此,本畫既不同於後世的潑墨大寫意花鳥畫,又保留了“院體”畫重法度和形似的痕跡。本幅自識“林良”,鈐印一方,無鑑藏印記。

作者簡介

林良(約1416一約1480),南海(今屬廣東)人,成化同治年間的宮廷畫家,曾供事於仁智殿,官至錦衣衛指揮。他以花鳥畫著稱,其繪畫風格有工筆設色和水墨寫意兩種面貌:工筆設色畫,色彩清巧秀麗;水墨畫最為著名,其淵源於宋“院體”,吸取了南宋簡易、放縱的畫法,又兼融草書,因此,其畫風清遠飄逸,運筆遒勁,以氣勢取勝。取材多以雄健、豪壯的自然物象為主,如鷹、雁、鶴、錦雞等禽鳥和蒼松、蘆荻等野生草木。

林良的傳世作品以花鳥畫居多,代表作有《雙鷹圖》軸,現藏廣東省博物館,《灌木集禽圖》卷、《盧雁圖》軸,現藏故宮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