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圖

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圖

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圖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絹本,設色,縱109.5厘米,橫36.8厘米。明朝末期,繪畫表現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手法——“勾花點葉法”。所謂勾花點葉:又稱勾花夾葉,乃勾染點簇,故又稱為“兼工帶寫”。著名花鳥畫家周之冕便是“勾花點葉”派的創始人。

基本信息

簡介

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圖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圖

絹本,設色,縱109.5厘米,橫36.8厘米。

明朝末期,繪畫表現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手法——“勾花點葉法”。所謂勾花點葉:又稱勾花夾葉,乃勾染點簇,故又稱為“兼工帶寫”。著名花鳥畫家周之冕便是“勾花點葉”派的創始人。

周之冕,生卒年月不詳(約16世紀),字服卿,號少谷,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在明朝神宗萬曆年間,以書畫聞名於世。繪畫擅長水墨花鳥,書法擅長古隸,因而其繪畫作品筆墨利落,處處有書法之跡,並充滿書卷氣。他的畫兼陳淳的水墨寫意和陸治的工筆設色兩家之長,兼工帶寫,往往細寫翎毛,勾勒花瓣,花枝花葉用沒骨法點染,設色鮮雅,富有神韻,被稱為勾花點葉體。這種繪畫風格對晚明花鳥畫有一定影響。周之冕是清代花鳥畫、常州派大家惲南田的先驅。至今仍有很多畫家採用這種畫法。

周之冕的這幅《葡萄松鼠圖》便是體現其“勾花點葉法”的代表作之一。從布局來看,此圖分為兩部分:上半部畫有葡萄老藤,作者通過其自由隨意和狂放不羈的筆墨,寫盡了老枝藤蔓盤結之態。一隻小松鼠輕盈地伏在藤蔓上,它雙眼凝視著眼前的那束葡萄,輕輕地嗅著,使人不由得聯想到它對葡萄的垂涎,那神態真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不愧像王辰稱讚他的那樣“寫意花鳥最有神韻,設色亦鮮雅,家畜各種禽鳥,詳其飲啄飛止,故動筆具有生意”。據說周之冕在家中飼養過各種禽鳥,經常觀察飛禽動作和“飲啄飛止”時的神態,所以畫出的動物才如此逼真並富有生氣。畫史有雲:陳淳“妙而不真”,陸治“真而不妙”,周之冕卻能兼二家之長,取得如此成績的確離不開平時的悉心觀察。畫面下半部取池塘一角,枯零的荷葉、衰萎的蘆草迎風招展,伴有幾株小花點綴,一股深秋憂涼的情思油然而生。畫面上半部葡萄成熟的豐碩之感和小松鼠的靈活生趣又打破了這種悲寂蕭疏的氛圍,從而使靜寂的畫面煥發出幾許盎然生機。此圖除了右下角作者的署名和鈐印之外,還有“嘉慶御覽之寶”等印跡。

此作為豎構圖,布局疏密有致,筆墨濃淡相宜,意境清幽淡雅,靜中有動,動中有靜。藤伎是中鋒運筆,墨中略加赭色,一氣呵成的;葉子是用墨加綠色,飽含著水分直接點染,不勾輪廓;花果皆用“勾花點葉法”,運筆簡明洗鍊,設色鮮艷。在同一畫面上,工細與粗放相兼,並配合得如此哈當,達到相得益彰之妙。周之冕不僅將“勾花點葉法”用於花卉的表現,而且發展至U葡萄等的勾畫上,真可謂功到自然成,達到了隨,一聽欲之境。

周之冕的主要傳世作品有《竹石雄雞圖》、《桂子圖》軸、《墨花圖》卷、《桃花鴛鴦圖》軸、《松兔圖》軸、《百花圖》、《花溪鴛鴦圖》軸、《杏花錦雞圖》軸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