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大鳳”號航空母艦

日軍“大鳳”號航空母艦

“大鳳”號排水量34 000餘噸,水線長253米,水線寬27.7米及吃水9.7米,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米,蒸汽渦輪機,4軸,功率160000馬力,航速33節。為了改變其飛行甲板的脆弱狀況,日本海軍煞費苦心,不惜減少艦載機的數量(為63架,比“翔鶴”號少21架),來提高飛行甲板的防護能力,加強其不沉性。在日海軍的航母建造之上,被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簡介

日軍“大鳳”號航空母艦日軍“大鳳”號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重型航空母艦
——大鳳號(Taiho)
出師來捷身先死
1944年6月19日,菲律賓以東洋面即將破曉。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第一機動部隊在小澤治三郎海軍中將率領下,分成甲、乙、 丙3支部隊,各以3艘航母為核心,組成環形隊形,正由西南向東北方開進。小澤企圖發揮艦載機戰鬥活動半徑較大的優勢,利用關島基地,對斯普魯恩斯海軍中將指揮的美第58特混艦隊實施“穿梭轟炸”(艦載機依託航母和岸上基地進行的一種往復轟炸,即艦載機突擊目標後,飛往附近的岸上航空基地,補充燃料、彈藥後,在返回的途中對目標再次進行攻擊),以遏制美軍向馬里亞納群島發動新攻勢.
小澤佇立在旗艦“大風號”艦橋上,下令各波攻擊機群相繼起飛,去攻擊30O海里外的美特混艦隊。8時10分,旗艦瞭望哨突然一聲尖叫,他看見一架飛機朝海面直撲下來,海面上竟有3道魚雷航跡,在馳向“大鳳"號。原來,飛行兵曹小松關呼雄發現了雷跡,魚雷為美國潛艇發射,為保護旗艦免遭攻擊,他採取自殺性撞擊行動,撞毀了一條魚雷。“大鳳”號緊急規避,但來不及了,還是命中一雷。“大鳳”號不愧是一艘重裝甲防護的航空母艦,挨雷後似乎安然無恙,一時並未顯出什麼異樣。於是小澤命令護航艦隻加強反潛警戒,戰鬥仍按原計畫進行。然而事出意外,魚雷爆炸後損壞了一部升降機,結果把那裡的通風口堵住了,而航空汽油罐受損後汽油蒸氣不斷外泄,這些氣體由少而多,大量聚集,結果在14時32分被引爆。烈火濃煙從機庫噴出,很快蔓延到彈藥庫。“大鳳”號的腹部,隨之發生一連串大爆炸,艦體迅即傾斜。18時28分,在中雷10小時之後,這艘服役才一個月的新型航空母艦,就葬身在塞班島以西洋面的萬丈深淵。

建造原委及概貌

本世紀30年代,世界各海軍大國的海軍軍備競賽掀起高潮,進入了所謂無條約制約的時期。野心勃勃的日本海軍以美國海軍為對手,從1939年起,開始實施為期6年的造艦計畫。計畫規定,著手建造新型航空母艦。
日本海軍分析,在兵力對比上日本海軍弱於美國海軍,要想取勝,就只好藉助自身訓練有素、特別擅長夜戰和近戰的特點,迫近美艦隊打肉搏戰。這樣就得冒受到打擊的危險,接近敵艦,故須加強防護能力,加強航空母艦的裝甲防護。“大鳳”號就是在此思想的指導下,建造的一艘“不遜於美英航母的具有現代形態”的航空母艦。
“大鳳”號排水量34 000餘噸,水線長253米,水線寬 27.7米及吃水9.7米,飛行甲板長257.5米,寬30 米,蒸汽渦輪機,4軸,功率160000馬力,航速33節。為了改變其飛行甲板的脆弱狀況,日本海軍煞費苦心,不惜減少艦載機的數量(為63架,比“翔鶴”號少21架),來提高飛行甲板的防護能力,加強其不沉性。在日海軍的航母建造之上,被認為具有劃時代意義。
艦橋與煙囪一體化
“大鳳”號飛行甲板低,煙囪採取何種樣式,一開始便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從前,日本航空母艦的煙囪由艦舷向測方伸出,並向下彎曲,效果倒也不錯。不足之處是,一旦遭受損傷,艦體傾斜時,對艦十分不利。“大鳳”號飛行甲板位置低,安裝煙囪的甲板位置也低。在如此低的甲板上,若依然是過去的那種彎曲狀大煙囪,對艦體的穩性就更加不利。因此,決定放棄橫斜彎曲狀處囪,而採取直立式煙囪。但是,這一點在技術證論會上遇到了麻煩。日海軍一貫重視夜戰,航母也不例外,兵艦載機要適應夜戰的需要,政要儘可能減少飛行甲板上的突出物,而在立式煙囪是一個明顯的障礙物。此外,這種煙囪的徘煙也影響飛機的起降活動。改裝成直立大煙囪一事雖受到強烈反對,最後還是保持航母穩性的幸見占了上風,結果直立式煙囪定了下來,並使其與艦橋一體化。
“大風”號的艦橋不是設定在飛行甲板航測線以外,而是偏內側一點,在右舷測中部稍靠前的地方,以利保持穩性。為保證排出的濃煙不致對後部飛行甲板造成嚴重不良影響,設計研究部門製作了一個百分之一的模型,進行了風洞試驗。試驗證明,在艦橋、煙囪一體化後,沙囪需從其垂直面向外傾斜26”,高出飛行甲板17米。這樣,煙囪排出的濃煙才不會影響後部飛行甲板上的作業。“大鳳”號艦橋內部的配置情況,從飛行甲板平面起向上依次是,飛行甲板平面上有方位測定室,飛行員待機室,氣象室;下部艦橋甲板平面上有司令官、參謀長、艦長和航海長休息室,方位測定室,報務室;上都艦橋甲板上有操舵室,第一防禦指揮所,作戰室兼海圖室,方位測定室,報務室;羅經艦橋甲板平面上有傳今所,探照燈指揮所,艦載機起降指揮所;防空指揮所設定在最上部的甲板上。
封閉式艦首與前甲板
在日本海軍中,“大鳳”號率先採用了能夠抗風暴的全封閉式艦首。艦首外板一直延伸到飛行甲板前端和側面,從而提高了航母的適航性、耐波性,增加了飛行甲板的長度和最前部飛行甲板的強度。
“大鳳”號艦首的外舷呈明顯的外傾狀,並與飛行甲板的側面、前端相連線。通常在首甲板上的錨甲板設在艦內部,拋錨、起錨設備也置放在艦內,艦首外舷兩例也看不到起錨用的喇叭口,水線以下的艦首是球界形狀的。艦首部的艙室內有:倉庫、作業場、拋錨機室等。
飛行甲板及機庫
“大風”號是日本海軍中第一艘飛行甲板裝防護裝甲的航空母艦。既要有防護裝甲又要保證其穩性,這是個很難兩全的難題。日本海軍經過論證後,毅然決定採取直接加強飛行甲板的措施。這樣就可以改變飛行甲板的脆弱性,以利打近戰,深入到敵艦載機作戰半徑內突擊敵艦船。“大鳳”號飛行甲板長257.5米,前端寬18米,中部寬30米,後端寬27米。升降機前後各一部(每部重100噸),兩部升降機之間裝有防護裝甲(長150米,寬20米)。這部分防護裝甲由一層20毫米厚和一層75毫米厚的甲板上下疊加而成,表面敦以乳膠(以前是木質的),可以經受得住500公斤炸彈的俯衝攻擊。飛行甲板上裝有艦載機著艦用阻攔裝置(每部阻攔裝置最多有4條阻攔橫索,4部阻攔裝置共有14條阻攔橫京),最大制動距離40米,最大制動速度每秒30米(飛機最大重量4000公斤),採用油壓制動方式。復原動力為壓縮空氣,復原時間9秒。
機庫分上下二層;上層寬 18米,下層黨廣米.各有4個隔艙。上層機庫的艙頂板厚10毫米。飛行申權與機庫頂板之間有0.7米的空間,以防炸彈穿透飛行甲板危及上層機庫。然而,“大風”號突如其來的巨爆,原由正是在機庫內。機庫內充滿輕質油氣體,被點燃、引爆後,頃刻間烈火便將“大鳳”號吞噬。艦上的75架飛機(零式戰鬥機27架,九九式、慧星式轟炸機27架,天山式攻擊機18架和偵察機3架)有的轉移到其它航母,有的在艦上化為灰燼。
主要防空武備
航母用來自衛的武器是艦載戰鬥機和高射炮。“大鳳”號主要裝備九八式雙聯裝100毫米高射炮和九六式3聯裝25毫米機關炮2種。前者有 6座( 12門),兩舷配置,各 3座。其最大射程14000米,最大射高11000米,射速15發/分,最大仰南十90o—-10“,俯仰速度16o/分,旋迴速度 10.6”/分,半自動裝填。該炮的射擊指揮儀為九四式,兩舷各裝一部。而後者有17座,左舷8座,右舷7座,艦尾2座;其射擊指揮儀8部,分別裝置在兩舷和艦尾。此外,在艦橋、上層建築後部和信號桅上裝有對空雷達。飛行甲板和艦橋側方裝設了探照燈。
艦尾部分
“大鳳”號艙尾乾舷較高,艦尾飛行國板下面是小艇置放處,因乾般高未另設小艇置放甲板。舵有2副,前後配置,均是半平衡舵。此外,為加強防空火力,竣工時在規尾裝了3聯裝25毫米炮2座。
排水量 35,000噸/37,720噸
飛行甲板長度 832.5英尺
動力 163,000馬力
續航力 8000海里/18節
航速 33.3節
火炮 100mm12座、25mm71座、13mm22座
艦員 1751人
艦載機 60架,最大載機85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