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民主黨

日本自由民主黨

日本自由民主黨(日語:自由民主黨,英語:Liberal Democratic Party),簡稱自民黨或LDP,是民主保守政黨,也是日本最大的政黨。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自由經濟,及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自由主義。

簡介

日本自由民主黨選舉日本自由民主黨選舉

日本自由民主黨(簡稱自民黨)於一九五五年十一月由前自由黨與民主黨合併而成。當時,由於國內民主力量的增長,日本壟斷資本集團在美帝支持下促使這兩個資產階級政黨合併,以便更有利於保持國會中的多數議席。

自民黨的正式黨徽類似於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再於菊花中央標上“自民”兩個漢字,但目前自民黨所採用的通用標誌為“太陽下有兩個孩子”的徽章。

自民黨代表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它的活動經費、競選經費等主要靠壟斷資產階級提供。自民黨在日本眾議院和參議院中占有多數議席,是日本的執政黨。它經歷了鳩山(一郎)內閣(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石橋(湛山)內閣(一九五六年十二月——一九五七年二月)、岸(信介)內閣(一九五七年二月——一九六○年六月)、池田(勇人)內閣(一九六○年七月——一九六四年十月)、佐藤(榮作)內閣(一九六四年十一月——一九七二年六月)。這些內閣都代表著日本壟斷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實行的對內對外的總政策是一致的。當然,掌權的不同派系對於某些問題的具體政策和做法也可能有某些不同。如上屆佐藤內閣長期堅持敵視中國的政策,而本屆田中內閣成立以來,表示要加緊實現日中邦交正常化。

自民黨的組織以議員為中心,兩院議員及地方議員總會代行黨代表大會職權。黨的執行機關是總裁以及由幹事長、總務會長、政務調查會長組成的“三高幹會議”,或加上全國組織委員長、國會對策委員長、黨紀委員長的“六高幹會議”。自民黨的總裁過去是任期二年,可連選連任。一九七一年一月改為任期三年,原則上只能連任兩屆。

自民黨現在日本參議院二百五十二個議席中占一百三十四席,在眾議院的四百九十一個議席中占二百九十七席。自民黨內派系非常複雜,大大小小有十幾個之多,代表不同財閥集團的利益,而且派中有派。在這次總裁選舉前,在眾議院的自民黨議員中主要有五大派:佐藤派,占六十一席;大平派,占四十三席;三木派,占四十一席;福田派,占三十七席;中曾根派,占三十四席。

由於自民黨是執政黨,黨內各派系圍繞在政權中所處的地位不同而形成主流派(即當權派)、反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一個派系往往要聯合其他幾個派系才能掌握實權,成為主流派,而不掌握實權的派系則成為反主流派或非主流派(即中間派)。因而主流派和反主流派的劃分不是固定的,昨天的反主流派一旦掌權就成為主流派,而且各派經常發生分化和改組。這反映了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和爭權奪利的鬥爭。

佐藤反動政府被迫提前下台,自民黨舉行了總裁選舉。在競選過程中,田中派同三木、大平、中曾根三派結成聯盟,田中當選為總裁,出任新內閣首相。這樣,田中、三木、大平、中曾根等派便成為新主流派。

歷史

日本自民黨1955年11月由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而成,以抗衡當時廣受歡迎的日本社會黨。自民黨很快在選舉獲勝,在1955年組成日本第一個保守政府,占得政府中大多數議席直到1993年為止。自民黨在50年代後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多數席位。70年代後半期,出現了保守與革新相峙局面,參眾兩院的自民黨勢力有所衰落。1983年12月在眾議院大選中自民黨遭到失敗,被迫與新自由俱樂部(1976年6月從自民黨中脫離出來的6名議員組成的小黨)聯合執政,暫時打破了自民黨一黨執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樂部不久解散,重歸自民黨。
自民黨執政後首先改革日本外交,例如加入聯合國和與蘇聯建交。它的領袖也使它成為1950年代日本主要政黨,那時所有的選舉都獲得了大多數票。它的唯一對手是左翼的日本社會黨和日本共產黨。
1960年代,由1964年日本主辦奧運會開始,直至1972年日本宣布對越戰保持中立,和日本經濟奇蹟開始為止,這段時期自民黨和政府是由佐藤榮作領導。1970年代末,自民黨開始衰落。雖然它仍處領導地位,卻傳出多宗醜聞。新增了公明黨一員的反對派,也因此得到一點動力。
1970年代末,日本社會黨、日本共產黨和公明黨,還有國際都向日本施壓,要求它和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自民黨有份促成1980年日本的經濟起飛和泡沫經濟。1980年代末冷戰結束,日本也有關鍵角色
1986年7月參眾兩院同時選舉,自民黨重新獲勝。1989年裡庫路特賄賂案使自民黨陷入嚴重的政治危機之中,在7月參議院選舉時,首次失去了該黨成立以來在參議院中占多數席位的優勢。1992年8月以後,自民黨副總裁金丸信等人的權錢交易醜聞陸續被揭發,導致自民黨內訌以致分裂。1993年8月,自民黨在選舉中失敗,結束了長達38年的一黨執政局面。
泡沫經濟爆破和其他原因(例如里庫路特事件)使自民黨輸掉1993年選舉。勝出的幾個反對黨派,由屬自由派的新生黨領導組成政府。別的聯盟成員有向來是反對派的公明黨、日本社會黨和日本共產黨,還有先驅新黨和新進黨。但是社會黨和先驅新黨遭聯盟忽略,於是離合執政聯盟,轉向加入自民黨的反對行列。餘下政黨嘗試組成少數派政府,但在1994年當社會黨和頭號大敵自民黨合組大多數聯盟後,這一嘗試終告失敗。自民黨於是再度得勢,雖然首相一位由社會黨坐上。
1996年自民黨再以多數黨執政。日本共產黨、舊稱日本社會黨的社會民主黨,還有明黨,並一些小政黨成了反對派。(日本新進黨、日本新黨和日本新生黨已解散。)先驅新黨則加入統治聯盟。
1996年至1998年,自民黨實際上沒遭到反對勢力。但在1998年日本民主黨成立,而且勢力日增,在2003年和2004年國會選舉尤其可見。但自民黨仍保持最大黨地位,繼續其執政。
2003年11月10日,保守新黨併入自民黨,因它在2003年大選受挫,只贏得4席,黨主席更在原區競逐連任失敗。
前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是來自自民黨。他曾派兵往伊拉克,解散眾議院。自民黨與保守的佛教政黨公明黨聯盟。至今自民黨仍是最大黨。先驅新黨(那時改名為先驅黨)留在聯盟內,直至2002年該黨解散,組成綠之會。綠之會是環保政黨,在國會沒有議席。它非正式的支持政府,但最後也解散了。現在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了執政聯盟。
自民黨從鄉村的保守農民獲得最多支持,也是官僚、有名的集團企業和白領的政黨。自民黨經常受醜聞困擾,很多時是政場大亨收了白領官僚的獻金。
在戲劇化演變的2003年眾議院選舉,自民黨贏了237席,日本民主黨贏了177席。在2004年參議院選舉,在改選議席中,自民黨贏了49席,但日本民主黨贏了50席。雖然最後自民黨乃占參議院114席,因為選舉失敗,前幹事長安倍晉三請辭,但黨主席小泉純一郎只降了他的職,以武部勤取代他。
自民黨對國內政策態度保守。雖然黨領袖支持絕大多數郵政民營化,但黨內少數支持郵政國有,反對首相小泉的新自由經濟政策。
2006年9月20日,自民黨總裁選舉舉行,內閣官房長官安倍晉三當選。

黨內派閥

派系林立是自民黨的特點,各派系都按每個成員的資歷、當選次數、對派系的忠誠程度以及對派系的貢獻大小排列派系成員名單,派系之間經過競爭後所獲得的各種職位,基本上按名單順序進行分配。在組織上,各派系都有自己的辦事處、會計、執行機關和政策研究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會議;有各自的政治資金來源;在大選和總裁競選時分別提出本派候選人。黨內除有大派系之外,還有無派系成員。
自民黨一向以來都派閥林立。現在有九個派閥,截止2005年12月各派勢力由大到小為(引自‘読売新聞’2005年12月16日朝刊):
清和政策研究會(森派),會長為森喜朗。它是偏向政革的派閥,首相小泉純一郎也屬於這派。2005年,它取代舊橋本派在眾議院擁有最大勢力,雖然它不大能聯合參眾兩院的勢力。它在眾議院占53席,參議院占26席。
平成研究會(津島派),會長為津島雄二,前身為竹下登的“經世會”。現在於參議院由青木乾雄領導。它是最官僚和保守的派閥。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和整個派閥最近受醜聞打擊,涉嫌收受日本牙醫協會金錢。橋本辭去會長職務。它在眾議院占38席,參議院占34席。它分開為支持與不支持小泉兩派,支持者較多。它的團結不靠共有政治理念,而是多數勢力和豬肉桶政治。
宏池會(丹羽·古賀派),會長目前空缺。它在眾議院占33席,參議院占15席。這派曾由加藤紘一領導,直至2001年分裂。它較保守,也較針對首相小泉,所以比加藤領導的派閥較成功。這派歷史上是最有聲望的一派,很多成員都來自精英官僚的上層。
近未來政治研究會(山崎派),會長為山崎拓。它在眾議院占32席,參議院占5席。在靖國神社問題方面主張應研究可以對戰歿者表示哀悼、祈禱和平的設施。
志帥會(伊吹派),會長為伊吹文明,它在眾議院占18席,參議院占16席。多認為它是最右翼派閥。在對外關係方面主張日本需要進一步增加外交考慮,與亞洲的繁榮和發展共生存。
宏池會(谷垣派),會長為谷垣禎一。以前由加藤紘一領導,直至2002年加藤因私人秘書的財政醜聞暫時退出國會。加藤紘一領導以前的聯合宏池會(包括現在的堀內派),直至2001年加藤紘一企圖推翻當時的首相森喜朗失敗,之後加藤派分裂。它在眾議院占11席,參議院占4席。在對外關係方面認為必須改變與近鄰的異常關係。
番町政策研究所(高村派),會長為高村正彥。它在眾議院占13席,參議院占2席。在對外關係方面表示要致力於保持和發展與亞洲各國良好的政治關係。
新波(二階派),會長為二階俊博。括了前保守新黨的黨員,該黨在2003年解散。它是自民黨內其中一派最右翼的。它在眾議院占12席,參議院占2席。
大勇會(舊河野派),前會長為河野洋平,他現為眾議院議長。前屬加藤派,在1990年代中分裂出來。它在眾議院占9席,參議院占1席。它較針對小泉首相,也較偏向改革。它現在稱為舊河野組,因為會長辭職,還未決定到新會長。
自民黨內還有84個議員不屬任何派閥。
自民黨歷史上最著名的派閥是“木曜俱樂部”,由前首相田中角榮任會長。它在1970和1980年代特彆強盛,但在1987年垮下。現今自民黨內最大、最受歡迎、最反對改革的一派是舊橋本派,是田中派後代之一。宏池會也是強大和有聲望的派閥,但隨著1990年代初開始分裂,勢力被削弱了。雖然各派閥都有其正式名稱,日本媒體慣常以其現任會長名字稱呼它們。

組織制度

自民黨本部(相當於中央委員會)有嚴密的組織度,有明確的黨綱、黨章,分為決策機構(政務調查會)、批准機構(黨的代表大會、參眾兩院議員總會、總務會和高幹會議)、執行機構(正副總裁、正副幹事長)。地方組織分為都道府縣的支部聯合會和市町村的支部二級,地方組織是鬆散的,可以作出不受黨本部約束的決議。吸收黨員無嚴格要求,只要贊同並支持黨的政策,在入黨書上籤名,即可稱為黨員,而且去留隨便。自民黨黨章規定,總裁由自民黨國會議員選舉產生,任期2年,只能連任1次。

黨報黨刊

自民黨機關報為《自由新報》,理論刊物為《自由民主》。

日本主要政黨

戰後日本實行“政黨政治”,代表不同階級、階層的各種政黨相繼恢復或建立。目前參加國會活動的主要政黨有自民黨、民主黨、公明黨、自由黨、日本共產黨、社民黨、保守黨等。更多資料見:日本政黨
政黨成立時間簡介相關詞條
自由民主黨1955年11月簡稱“自民黨”,1955年11月由原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而成,1955年起連續執政38年。1993年8月淪為在野黨,1994年6月底參加三黨聯合政權,重返執政地位。1996年11月恢復單獨組閣。1999年1月與自由黨組成聯合政權,10月與自由黨和公明黨組成三黨聯合政權。2000年4月與公明黨、保守黨建立聯合政權。自民黨是歷史較長的傳統保守政黨,在中小城市和農村勢力較強。黨首為總裁,任期2年,原則上只能連任1次,可酌情適當延長。日本自民黨
民主黨1998年4月27日僅次於自民黨的第二大政黨。由原民主黨、民政黨、新黨友愛和民主改革聯合四黨組建而成。1998年7月參議院選舉和2000年6月眾議院選舉後實力大增。該黨主張推行民主、穩健的政治路線,構築新自由社會。日本民主黨
公明黨 1964年11月其母體為宗教團體創價學會。1970年6月實行政教分離,93年8月參加非自民聯合政權。但自94年底以後,為參與日政界分化改組,公明黨分出一部分力量參加新進黨,新進黨解散後,組成“和平新黨”。未分出去的部分則重組為“公明”。1998年11月7日,“和平新黨”和“公明”宣布合併,並恢復原黨名。1999年10月,公明黨加入自民黨和自由黨的聯合政權,成為執政黨,2000年4月,公明黨與自民黨、保守黨組成聯合政權。該黨基本政策主張總體上仍沿襲了過去公明黨“中道路線”的傳統,堅持穩健的政治路線,提倡和平主義。日本公明黨
自由黨1998年1月絕大多數成員來自原新進黨。2000年4月黨首小澤一郎決定退出聯合政權,引發該黨分裂。2000年6月大選後,眾議院議席略增。該黨屬保守政黨,內外政策與自民黨十分接近,主張實現小政府,建立自由、公平、透明的社會。日本自由黨
日本共產黨1922年7月15日 1922年成立的左翼政黨。戰後獲合法地位。七十年代中期出現發展的高峰期。進入九十年代,日共根據冷戰後新形勢,對政策主張再次進行調整。2000年11月,日共召開第二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修改黨章,把黨的性質由“工人階級的先鋒政黨”改為“工人階級政黨”和“全體日本國民的政黨”。該黨支持階層比較穩固,基層組織健全。日本共產黨
社會民主黨1945年11月簡稱“社民黨”,1996年4月由社會黨易名為社會民主黨。該黨主要成分是工會和農協的活動家、中小企業主和知識分子。冷戰期間,該黨作為革新派政黨與保守的自民黨長年對峙。93年日本政局劇變,社會黨先是加入多黨聯合政權,後又與自民黨聯合執政。該黨委員長村山富市出任首相。98年5月,該黨退出聯合政權。近年來實力大減。日本社會民主黨
保守黨2000年4月2000年4月由自由黨26名成員脫黨組成。成立伊始即與自民、公明兩黨組成新的聯合政權。6月眾議院大選後席位減少。該黨主張要體現“保守主義”的真正含義,維護國家、社會的安定及和諧。日本保守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