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民主黨[日本政黨]

自由民主黨[日本政黨]
自由民主黨[日本政黨]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自由民主黨是日本最大的政黨,政黨屬性偏向民主保守。

簡介

展示展示

日本的自由民主黨(日語:自由民主黨,英語:LiberalDemocraticParty),簡稱自民黨或LDP,是日本最大的政黨,政黨屬性偏向民主保守。名字中的“自由”指的是自由經濟,及政治意義上的自由,自由主義。自民黨的正式黨徽類似於日本皇室的菊花紋章,再於菊花中央標上“自民”兩個漢字,但目前自民黨所採用的通用標誌為“太陽下有兩個孩子”的徽章。

歷史

自民黨是在1955年由兩個保守自由主義政黨自由黨和民主黨合併產生,以抗衡當時廣受歡迎的日本社會黨。自民黨很快在選舉獲勝,在1955年組成日本第一個保守政府,占得政府中大多數議席。直到1993年敗選為止,自民黨保持了長達38年的一黨獨大制。

自民黨執政後首先改革日本外交,例如加入聯合國和與蘇聯建交。它的領袖也使它成為1950年代日本主要政黨,那時所有的選舉都獲得了大多數票。它的唯一對手是左翼的日本社會黨日本共產黨。1955年起,自民黨在國會占有過半數,而日本社會黨則為最大在野黨,以後每次選舉,這個均勢也從未被改變,故被稱為五五年體制。

1960年代,由1964年

自由民主黨佐藤榮作
日本主辦奧運會開始,直至1972年日本宣布對越戰保持中立,和日本經濟奇蹟開始為止,這段時期自民黨和政府是由佐藤榮作領導。1970年代末,自民黨開始衰落。雖然它仍處領導地位,卻傳出多宗醜聞。新增了公明黨一員的反對派,也因此得到一點動力。

1970年代末,日本社會黨、日本共產黨和公明黨,還有國際都向日本施壓,要求它和中華民國斷交,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自民黨有份促成1980年日本的經濟起飛和泡沫經濟。80年代末冷戰結束,日本也有關鍵角色。

泡沫經濟爆破和其他原因(例如里庫路特事件)使自民黨輸掉1993年選舉。勝出的幾個反對黨派,由屬自由派的新生黨領導組成政府。別的聯盟成員有向來是反對派的公明黨、日本社會黨和日本共產黨,還有先驅新黨和新進黨。但是社會黨和先驅新黨遭聯盟忽略,於是離合執政聯盟,轉向加入自民黨的反對行列。餘下政黨嘗試組成少數派政府,但在1994年當社會黨和頭號大敵自民黨合組大多數聯盟後,這一嘗試終告失敗。自民黨於是再度得勢,雖然首相一位由社會黨坐上。

1996年自民黨再以多數黨執政。日本共產黨、舊稱日本社會黨的社會民主黨,還有明黨,並一些小政黨成了反對派。(日本新進黨日本新黨日本新生黨已解散。)先驅新黨則加入統治聯盟

1996年至1998年,自民黨實際上沒遭到反對勢力。但在1998年日本民主黨成立,而且勢力日增,在2003年和2004年國會選舉尤其可見。但自民黨仍保持最大黨地位,繼續其執政。

2003年11月10日,保守新黨併入自民黨,因它在2003年大選受挫,只贏得4席,黨主席更在原區競逐連任失敗。

前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是來自自民黨。他曾派兵自衛隊前往伊拉克,解散眾議院。自民黨與保守的佛教政黨公明黨聯盟。至今自民黨仍是最大黨。先驅新黨(那時改名為先驅黨)留在聯盟內,直至2002年該黨解散,組成綠之會。綠之會是環保政黨,在國會沒有議席。它非正式的支持政府,但最後也解散了。現在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了執政聯盟。

自民黨從鄉村的保守農民獲得最多支持,也是官僚、有名的集團企業和白領的政黨。自民黨經常受醜聞困擾,很多時是政場大亨收了白領官僚的獻金。

在戲劇化

自由民主黨安倍晉三
演變的2003年眾議院選舉,自民黨贏了237席,日本民主黨贏了177席。在2004年參議院選舉,在改選議席中,自民黨贏了49席,但日本民主黨贏了50席。雖然最後自民黨乃占參議院114席,因為選舉失敗,前幹事長安倍晉三請辭,但黨主席小泉純一郎只降了他的職,以武部勤取代他。

自民黨對國內政策態度保守。雖然絕大多數黨領袖支持郵政民營化,但黨內少數支持郵政國有,反對首相小泉的新自由經濟政策,部分黨內派閥領袖後來更離開自民黨而另創新政黨。

2006年9月20日,自民黨總裁選舉舉行,安倍晉三當選。

2007年7月,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在此次參議院選舉中僅獲得37個席位,加上非改選議席,在參議院的議席總數由選舉前的110席減至83席,自1955年建黨以來首次失去了參議院第一大政黨的地位。而與此同時民主黨由81席增至109席,成為參議院第一大政黨。

9月12日,在參議院選舉失利後備受爭議的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去自民黨總裁,9月23日,自民黨總裁選舉結果揭曉,福田康夫當選,接替辭職的安倍晉三。

黨內派閥

自民黨一向以來都派閥林立。現在有九個派閥,截止2005年12月各派勢力由大到小為(引自‘讀賣新聞’2005年12月16日朝刊):

自由民主黨町村派
清和政策研究會町村派),福田派→安倍派→三冢派→森派→町村派。會長為町村信孝。它是偏向政革的派閥,首相安倍晉三也屬於這派。2005年,它取代舊橋本派在眾議院擁有最大勢力,雖然它不大能聯合參眾兩院的勢力。它在眾議院占53席,參議院占26席。
平成研究會津島派),竹下派→小渕派→橋本派→津島派。會長為津島雄二,前身為竹下登的“經世會”。現在於參議院由青木乾雄領導。它是最官僚和保守的派閥。前首相橋本龍太郎和整個派閥最近受醜聞打擊,涉嫌收受日本牙醫協會金錢。橋本辭去會長職務。它在眾議院占38席,參議院占34席。它分開為支持與不支持小泉兩派,支持者較多。它的團結不靠共有政治理念,而是多數勢力和豬肉桶政治。
宏池會(丹羽·古賀派),會長古賀誠。它在眾議院占33席,參議院占15席。這派曾由加藤紘一領導,直至2001年分裂。它較保守,也較針對首相小泉,所以比加藤領導的派閥較成功。這派歷史上是最有聲望的一派,很多成員都來自精英官僚的上層。
自由民主黨靖國神社
未來政治研究會(山崎派),會長為山崎拓。它在眾議院占32席,參議院占5席。在靖國神社問題方面主張應研究可以對戰歿者表示哀悼、祈禱和平的設施。
志帥會(伊吹派),會長為伊吹文明,它在眾議院占18席,參議院占16席。多認為它是最右翼派閥。在對外關係方面主張日本需要進一步增加外交考慮,與亞洲的繁榮和發展共生存。
宏池會谷垣派),會長為谷垣禎一。以前由加藤紘一領導,直至2002年加藤因私人秘書的財政醜聞暫時退出國會。加藤紘一領導以前的聯合宏池會(包括現在的堀內派),直至2001年加藤紘一企圖推翻當時的首相森喜朗失敗,之後加藤派分裂。它在眾議院占11席,參議院占4席。在對外關係方面認為必須改變與近鄰的異常關係。
番町政策研究所高村派),會長為高村正彥。它在眾議院占13席,參議院占2席。在對外關係方面表示要致力於保持和發展與亞洲各國良好的政治關係。
自由民主黨麻生太郎

新波(二階派),會長為二階俊博。括了前保守新黨的黨員,該黨在2003年解散。它是自民黨內其中一派最右翼的。它在眾議院占12席,參議院占2席。
大勇會(麻生派),前會長為河野洋平,他現為眾議院議長。前屬加藤派,在1990年代中分裂出來。它在眾議院占9席,參議院占1席。它較針對小泉首相,也較偏向改革。目前,外相麻生太郎接任新的派閥首腦。[來源請求]
自民黨內還有84個議員不屬任何派閥。而自民黨歷史上最著名的派閥是“木曜俱樂部”,由前首相田中角榮任會長。它在1970和1980年代特彆強盛,但在1987年垮下。現今自民黨內最大、最受歡迎、最反對改革的一派是舊橋本派,是田中派後代之一。宏池會也是強大和有聲望的派閥,但隨著1990年代初開始分裂,勢力被削弱了。雖然各派閥都有其正式名稱,日本媒體慣常以其現任會長名字稱呼它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