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以繼夜[成語]

日以繼夜[成語]

日以繼夜所屬成語,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後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出自 《晉書·刑法志》..出處 《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義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於政乎?”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詞目 仁義君子

日以繼夜日以繼夜

發音 rén yì jūn zǐ
釋義 原指好心腸的正派人,後泛指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出處晉書·刑法志》:“戮過其罪,死不可生,縱虐於此,歲以巨計,此乃仁義君子所不忍聞,而況行之於政乎?”

成語名稱 日以繼夜

漢語拼音 rì yǐ jì yè
成語釋義 晚上連著白天。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成語出處 《孟子·離婁下》:“仰而思之,夜以繼日。”
示例 他們~,夜以繼日,棲在小房子裡。 --丁玲《韋護》第三章
語法 緊縮式;作狀語;指日夜不停

二、電影(圖)

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日以繼夜
外文片名
La Nuit Americaine
更多中文片名
戲中戲
幽靈王國
白天不懂夜的黑
美國之夜
更多外文片名
Nuit américaine, La
Day for Night
Effetto notte .....(Italy)
 

 影片類型

劇情 / 喜劇
片長
115分鐘
國家/地區
法國 義大利
對白語言
英語 法語
色彩
彩色 黑白
混音
單聲道
級別
Australia:PG Sweden:Btl Argentina:13 Finland:S UK:PG USA:PG West Germany:12 Chile:14
拍攝日期
1972年9月26日 - 1972年11月15日

演職員表

導演
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cois Truffaut
編劇
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cois Truffaut
Jean-Louis Richard
Suzanne Schiffman
演員
讓-皮埃爾·利奧德 Jean-Pierre Léaud .....Alphonse (as Jean-Pierre Leaud)
傑奎琳·比塞特 Jacqueline Bisset .....Julie
瓦倫蒂娜·格特斯 Valentina Cortese .....Severine
弗朗索瓦·特呂弗 Francois Truffaut .....director Ferrand
納塔莉·貝伊 Nathalie Baye .....joelle
Dani .....Liliane
Alexandra Stewart .....Stacey
Jean-Pierre Aumont .....Alexandre
Jean Champion .....Bertrand
Nike Arrighi .....Odile
Maurice Seveno .....TV Reporter
David Markham .....Doctor Nelson
Bernard Menez .....Bernard the Prop Man
Gaston Joly .....Lajoie
Zénaïde Rossi .....Madame Lajoie
Xavier Saint-Macary .....(as Xavier Macary)
Walter Bal .....Walter (Cinematographer)
Jean-François Stévenin .....Jean-François (assistant director) (as J.F. Stevenin)
Pierre Zucca .....Photographer
Marc Boyle .....Stuntman
Martine Barraqué .....Martine (uncredited)
Marcel Berbert .....French Insurance Broker (uncredited)
Yann Dedet .....Yann (uncredited)
佐治·狄奈許 Georges Delerue .....Georges the composer (voice) (uncredited)
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 .....English Insurance Broker (uncredited)
Marie Poitevin .....Woman (uncredited)
Christophe Vesque .....Boy with Cane in Dream Sequence (uncredited)
製作人
Marcel Berbert .....producer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Les Films du Carrosse [法國]
PECF [法國]
PIC
發行公司
華納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美國] ..... (USA) (subtitled)
Warner Home Vídeo [巴西] ..... (2003) (Brazil) (DVD)
上映日期
法國
France
1973年5月14日 ..... (Cannes Film Festival)
法國
France
1973年5月24日
美國
USA
1973年9月7日
芬蘭
Finland
1973年9月14日
西德
West Germany
1973年9月21日
美國
USA
1973年10月1日 ..... (New York Film Festival)
瑞典
Sweden
1973年10月3日
美國
USA
1973年10月24日 ..... (San Francisco Film Festival)
丹麥
Denmark
1974年2月24日
香港
Hong Kong
1974年5月17日
東德
East Germany
1975年9月26日
波蘭
Poland
2001年10月11日 ..... (Warsaw Film Festival)
荷蘭
Netherlands
2002年1月24日 .....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Rotterdam)
希臘
Greece
2003年6月27日
香港
Hong Kong
2003年11月16日 ..... (re-release)

劇情介紹

片中女主角正試著從情緒崩潰中復原;另一位演員醉倒在片場;工會人員威脅走人;這部片子必須趕在保險有效期間內拍完;但參與演出的貓咪走位就是有問題…… 拍攝電影時遇到這眾多問題,電影還拍得下去嗎?在本片中,大導演特呂弗親自飾演導演一角,他帶著一組工作人員在法國尼斯拍攝一部古裝文藝片《遇見帕米拉》,結果幕前幕後發生了不少趣味盎然的事件,好不容易才能將全片殺青。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在布努艾爾的《資產階級的審慎魅力》之後拿走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的就是特呂弗的這部《日以繼夜》(La Nuit Américaine, 1973)。這部電影的原名是一個專業術語,指美國人經常在大白天利用濾光鏡拍夜景,天空透過濾鏡呈深蘭色…..這種在白天而不在晚上拍夜景的方法就叫作:美國之夜。晝夜顛倒的世界一方面是電影再造的夢幻國度,另一方面卻是辛苦尷尬的電影工作本身。影片中表現出一部電影拍攝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棘手的難題,演員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經費帶來的壓力以及拍攝時間的緊迫。
《日以繼夜》是一部“關於電影的電影”,一部被西方影迷奉為“影迷必看的首選電影”。電影採用“戲中戲”的方法敘事,現在看來這種早就不是什麼新鮮的值得稱道的敘事手法,但劇中人與現實中人命運的交相輝映,還是會讓觀眾感到陣陣內心的悸動。生活本身與電影,說不清誰比誰更加精彩,甚至很多時候他們原本就糾纏在一起。特呂弗,一個在電影滋養下長大的孩子,電影是其一生不離不棄的最好的愛人。在《日以繼夜》中,他用這種趣味十足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電影的難以言喻的深厚感情。
電影中特呂弗親自飾演導演本身一角,他對演員說 “電影的情景要比生活美好”,對特呂弗稍微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對電影極端迷戀的人,《四百下》之中就布滿了童年時期那些關於電影的溫暖的記憶,而《日以繼夜》中,我們又看到了他對那些溫情脈脈的念念不忘——夢中的小男孩到電影院門口偷《公民凱恩》的劇照,選女演員時套用了希區柯克的口氣,在電影拍攝期間,導演收到了一個郵包,特呂弗特地把鏡頭對準了那些書:奧遜·威爾斯,大衛·里恩,弗里茲·朗格,羅西里尼,雅克·里維特,戈達爾,希區柯克……
由於兩重空間交錯敘事,使得影片與特呂弗以往的片子略微不同——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層層推進高潮迭起的故事,但影片的細節鋪陳十分到位,輕鬆好看,也許正是如此,才贏得了奧斯卡金像獎,也可能由於同樣的原因使特呂弗失去了他的戰友夥伴同為新浪潮電影導演的得戈達爾。
特呂弗VS戈達爾
兩人同為《電影手冊》的評論員,“新浪潮”電影的主將,曾經惺惺相惜而《日以繼夜》上映之後兩人公開決裂。戈達爾刻薄的稱特呂弗為:“上午的商人,下午的詩人”。
兩個人的決裂顯得有些突如其來,因為1971年當戈達爾出車禍時,特呂弗還跑去醫院探望他,即便是在《日以繼夜》中特呂弗也公開向他致敬——《讓-呂克·戈達爾》的小書出現的特寫鏡頭中,除此之外特呂弗還不止一次地使用《蔑視》中的經典台詞,旅館女房東受不了劇組人員之間亂七八糟的男女關係,於是大呼小呵,而台詞恰恰來自於《蔑視》:“這是什麼電影啊?這到底是個什麼行業?我蔑視你們,我蔑視電影!”
一方面戈達爾對特呂弗的創作傾向於好萊塢式的轉變流露出不滿,另一方面,似乎也在埋怨特呂弗的“不誠實”——在《日以繼夜》中,只有特呂弗飾演的導演沒有捲入什麼桃色事件,而電影之外,特呂弗卻實在與女主角產生了戀情。
曾經的親密夥伴反目成仇,成了短暫“新浪潮”電影運動之中一道無法癒合的傷痛。

精彩花絮

·特呂弗在拍攝《日以繼夜》之間充分發揮了他對即興創作的愛好。在拍攝過程中演員不用對台詞死記硬背,據說他的演員們也已經習慣了在拍攝前一天晚上才讀到台詞;其次,那些認識特呂弗的人已經習慣於從跟他的談話中引用言詞;最後,拍攝工作越向前推進,時間與財務方面越緊張,電影的製作就變得越來越即興化。
·《日以繼夜》又被翻譯成《戲中戲》,有趣的是如果將特呂弗拍攝影片本身也算進去的話,那么這部電影就變成了三個套層空間——拍攝《日以繼夜》的特呂弗、拍攝電影的導演、電影股市。因為拍攝期間,特呂弗愛上了扮演茱麗的女主演雅克琳·比塞特(Jacqueline Bisset),顯然特呂弗並沒有將這段插曲放入故事中,而讓比塞特與男主演雷奧發生了一場閃電般的一夜情。電影中的失控是假,而現實中的失控才是真實。現實與電影到底哪個更精彩?
·這部電影是獻給Gish 姐妹的(Lillian Gish and Dorothy Gish)
·《日以繼夜》與《狂人夏洛特》madwoman of Chaillot用的是同樣的工作室甚至還有些同樣的布景。

精彩對白

Alphonse: Are women magic?
Alphonse:女人是戲法么?
director Ferrand: Making a film is like a stagecoach ride in the old west. When you start, you are hoping for a pleasant trip. By the halfway point, you just hope to survive.
導演Ferrand:拍電影就像在古老西方駕駛公共馬車-剛開始的時候你希望有個愉快地旅行,到半路的時候,你只希望能活著。
director Ferrand: Tell him I speak English, but I don't understand it.
導演Ferrand:跟他說我講英文,但我不明白。
Ferrand: Listen, it's very simple. We'll stop and begin shooting again when you find me a cat who knows how to act!
Ferrand:聽著這非常簡單,我們停下來當你找到一隻知道怎么演戲的貓再重新拍。
Ferrand: The Godfather is showing all over Nice, and it's killing the other movies.
Ferrand:教父在Nice上映,它會殺了所有別的電影。
Joelle: I might quit a guy for a movie, but I'd never quit a movie for a guy!
Joelle:我可能會因為一部電影離開男人,但我從不因為男人離開電影。

相關條目

成語 詞語辭彙 詞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