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街鄉

新馬街鄉

新馬街鄉位於雲南省文山西疇縣城西南部,東鄰興街鎮,南與麻栗坡縣大坪鎮接壤,西隔盤龍河與馬關縣馬白鎮、坡腳鎮相望,北靠蓮花塘鄉。鄉政府距縣城49公里,距興街綜合經濟貿易開發區18公里。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圖)新馬街鄉新馬街鄉

新馬街鄉全鄉最高海拔1660米,最低海拔740米,平均海拔1320米,鄉政府駐地海拔1150米,全鄉總土地面積103.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636畝,人均耕地面積0.86畝。轄坪壩、馬街、坡腳3個村委會113個村民小組4182戶17162人。其中農業人口3896 戶16294人,占總人口的94.94%。居住著漢、壯、苗、彝等6種民族,少數民族1055戶4266人,占總人口的24.85%,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65人,現農民人均有糧470公斤,人均純收入1200 元。境內除盤龍河一帶為河谷區外,其餘為半山區,氣候溫和多雨,屬典型農業鄉,主要發展畜牧、烤菸、甘蔗、茶葉、蜜香梨、油菜和蔬菜等產業。有涉礦企業6個,全國稀有的含鋅“昇林”山泉水廠位於轄區內,交通、通訊、水利、電力等條件較為便利。

文化教育

(圖)新馬街鄉新馬街鄉圖書室

新馬街鄉共全日制學校17所,其中:普通中學1所,國小15所,鄉幼稚園1所。有全日制教學班84個,中學14個班,國小教學班59個,幼稚園有大中小教學班3個,學前班8個。學生2362人,中學學生605人,國小在校學生1418人,在園幼兒94人,學生245人。全鄉有教職工157人,中學教職工52人,國小教職工101人,其中:教師99人(公辦97人,聘用教師2人),契約工2人,幼稚園教師4人。

基礎設施

(圖)新馬街鄉新馬街鄉水庫

新馬街鄉緊緊圍繞國家實施扶貧開發的各項政策,按照“政府引導,村組運作,激發民眾自建”的基礎設施建設思路,從改善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入手,積極做好項目的申報和實施工作,多渠道爭取資金投入,鄉村道路、農田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明顯加快。累計籌集資金1644.62萬元,水泥2000餘噸和炸藥100餘件,動員民眾投工投勞11.8萬個,新開挖鄉村公路3條22公里,建設沙石路面2條3.8公里,建成水泥路面11條24.2公里,修路護路24條(段)200餘公里,現在,上落至下落彈石路面正在建設中,迷牛中寨至興隆、馬街至水碓、大坪壩至柏木箐彈石路面建設項目正在籌備申報中,自然村通公路率達100%。改善了興隆國小、威龍民族國小、海子國小、上落國小、大江東國小、新馬街國小和新馬街中學辦學條件,全面排除了鄉內學校危房,辦學條件大為改善。新建改造了坪壩、馬街、坡腳三個村委會的辦公用房及彎腰樹、懂述大寨、街梁、兵守、芭蕉箐等村寨的村級文化活動室。累計建成小水窖和人畜飲水池256件,解決了3546人1027頭大牲畜飲水困難;累計新建或續修三面光灌溉溝渠186.5公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3500畝,農田水利保灌率提高到66.4%。三村及鄉黨委、政府駐地開通了移動、聯通、小靈通通信和寬頻網路,電話普及率達48.6%。

人口衛生

新馬街鄉衛生院有業務用房828.9平方米,病床10張,職工12人,醫師4人、醫士4人,護士3人,影象技士1人,擁有衛生室3個(坡腳、坪壩、馬街),共有鄉村醫生11人,其中馬街衛生室4人,坡腳衛生室4人,坪壩衛生室3人。

特色產業

(圖)新馬街鄉新馬街鄉衛生院

自上世紀80年代末大規模發展茶葉種植以來,新馬街鄉黨委、政府始終把茶葉作為全鄉產業結構最佳化的重點,不斷改良品種,完善茶園管理體制,加強撫育管理,茶葉產業逐步壯大,現茶葉已成為新馬街鄉支柱產業之一。目前,全鄉有茶葉生產基地3000餘畝,主要是常規性茶葉和無性系茶葉,遍及全鄉3個村委會78個村民小組,分布於坪壩村委會的田沖至大江東和金竹樹、柏木箐一帶,坡腳村委會的上落、懂述、下落片區,馬街村委會的小江東至爛泥大寨一帶。
1998年成功引進個體老闆建成坪壩田沖茶廠和坡腳上落茶廠兩個茶葉初加工點,形成了“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茶廠主要生產烘青綠茶、碧螺春、毛峰等成品茶,產品遠銷全國各地。固定資產600萬元,年均產乾毛茶葉近75噸,實現銷售收入近380萬元,增加民眾收入170萬元,茶葉也成為人民民眾增收致富的“綠色銀行”。

發展情況

新馬街鄉黨委、政府按照“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思路,整合資金、整合力量,積極推進生態示範村、脫貧奔小康及溫飽示範村、“扶貧三項工程”和“212”工程等建設。紮實有效地完成了上級批建的上寨、克丘、兵守、芭蕉箐等小康及溫飽示範村項目建設。同時,通過示範項目建設的帶動,進一步興起了大幹基礎設施建設,激發民眾勇於改變貧困面貌的熱潮,先後湧現出了迷牛對門、彎腰樹、懂述大寨、坡腳街心、老寨、龍潭坡、瓦廠等一批自建小康村先進典型,有效促進了全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另外,紮實抓好煙水配套工程建設,逐步解決農業用水難的問題,通過在芭蕉箐、兵守、彎子寨、米廠、羊把石、水碓、興隆、大坪壩、貓貓沖等村寨實施溝渠及旱地水澆池建設,全鄉的農田灌溉系統有效改善,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得到了鄉境內選礦廠企業的幫助,解決了部分勞動力的就業問題,帶動了全鄉打工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