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葉兒粑

新都葉兒粑

葉兒粑又叫艾饃,是四川一帶的傳統小吃,屬於川菜系。川西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特色是清香滋潤,醇甜爽口,荷香味濃,菜分兩味,鹹鮮味美。葉兒粑有甜、鹹兩種,採用糯米、大米、香艾、紅糖、豬油、菜油、芽菜、白糖、醬油、桃仁、料酒等作原料。

簡介

葉兒粑又叫艾饃,原是川西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1940年新都天全齋小食店將艾饃精心製作,更名為葉兒粑。因有其獨特風味,盛名遠播。新都解放後,製作技法更有改進。葉兒粑有甜、鹹兩種,採用糯米、大米、香艾、紅糖、豬油、菜油、芽菜、白糖、醬油、桃仁、料酒等作原料。

原料配方

糯米3.5千克 大米1.5千克 紅糖500克 桃仁200克 豬板油1千克 芽菜70克 菜油70克 味素10克 甜醬70克 艾葉400克 化豬油600克 白糖3.5千克 麵粉100克 半肥半瘦豬肉3千克 醃肉1千克 白醬油100克 料糖25克 芭蕉葉適量

製作方法

1.糯米、大米淘淨,加清水泡脹,放入艾葉(或青菜葉)磨細成漿,裝入布袋壓乾水分成濕粉,取出後加紅糖(切細),化豬油揉勻。

2.麵粉炒熟,桃仁炸酥切細,板油去油皮剁細,加白糖混合揉勻成甜餡。芽菜、醃肉切細,鮮豬肉剁成碎米粒狀。巴蕉葉入沸水鍋內,加油少許,待煮蔫後即撈起晾乾。

3.鍋置中火土,放油燒至六成熟,放入鮮肉粒炒散,再加入切細的醃肉調和後,放鹽、芽菜、胡椒、醬油、甜醬、白糖(50克),料酒炒勻炒香,起鍋放味素製成餡。

4.將粉子揉勻,扯若干個25克重的節子,逐一包入糖餡或鹹餡,用芭蕉葉裹住,入籠旺火急蒸,見起蜂窩狀眼時則熟,即可進食。

產品特點

鹹心鮮香,膾炙人口。

盤點四川特產

四川特產瓷胎竹編是以精細彩色或素色的竹絲,均勻地編貼於潔白的瓷上,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裝飾價值,曾榮獲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章。現代又有不少陶胎、漆胎、玻胎、木胎、楠竹胎、竹壓胎和無胎竹編問世,為深受大眾喜愛的實用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