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縣

新都縣

新都縣位於成都市北郊,居“天府之國”川西平原腹地,素有“天府明珠”和“香城”。西鄰郫縣,北連彭州、廣漢市,東南與成都市青白江、龍泉驛、金牛、成華等區接壤。全縣地域狹長,東西寬35.75公里,南北長40.5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465米——574米。全縣幅員面積482平方公里,六分之五為平原,六分之一為淺丘。 新都縣歷史悠久,在周、秦以前屬古蜀國地。蜀王開明氏自郫邑繼都於今軍屯鄉境內稱“新都”。 新都縣堅持實施“農業高效化”戰略,大力推進農業規模經營,初步形成了雜交水稻制種、瘦肉型豬、蔬菜、川芎、大蒜、新都柚6大商品生產基地。工業規模日益壯大,結構日趨合理,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化工、機械、印刷、食品、醫藥等行業為主的多門類結構的工業體系。全縣國內生產總值、財政收入、糧食總產量、農民人均收入、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等10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的總量或人均量名列全省前茅。1994年以來,新都縣已連續4年被評為四川省綜合實力10強縣之一。1997年3月,新都縣農村小康建設通過了省市的檢查驗收,成為全省第2個基本小康的縣,初步走出了城鄉。 註:現已改為新都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隨文帝開皇十八年(598),將從軍屯遷至新都鎮。

漢高祖六年(前201),分割巴、蜀地,設定廣漢郡,新都縣劃歸廣漢郡。

西晉武帝泰始二年(266),分益州之地置梁州於漢中,分廣漢郡置新都郡。新都郡屬梁州,統領雒縣、什邡、綿竹、新都四縣,郡治在雒。

鹹寧三年(277),晉武帝封皇子司馬該為新都王,改新都郡為新都國。

太康六年(285),司馬該死後無子繼承,廢除新都國,復為新都郡。同年廢郡,新都以縣仍屬廣漢郡。

東晉安帝時期(397—418),設始康郡寄治成都,領始康、新城、談、晉豐4個僑縣。

西魏廢帝二年(553)平蜀,廢始康郡,將新都改屬益州的蜀郡。

隋文帝開皇十八年(598),改新都縣名為興樂縣,始將縣治所從軍屯遷至今新都鎮。

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州為郡,實行郡、縣二級制,對州縣大加省並,撤銷興樂縣併入成都縣,隸屬蜀郡。

唐武德二年(619),恢復興樂縣,隨即復名新都縣,隸屬益州。

唐、五代、宋、元、明、清,新都隸屬多有更迭,新都名稱未變,相沿至民國。

民國24年(1935年),國民黨政權統一川政,設四川省政府,將四川省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新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直至民國38年。

民國38年(1949年),將四川省劃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4個行政公署,新都縣隸屬川西行署溫江專員公署。

1960年2月,撤銷新都縣合併於新繁縣。

1962年10月,恢復新都縣。

1965年7月,撤銷新繁縣併入新都縣。

1983年3月,溫江行署合併於成都市,實行市管縣體制,新都歸成都市管轄。

2001年11月15日,國務院同意撤銷新都縣,設立成都市新都區,以原新都縣的行政區域為新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新都鎮。

2002年1月1日,新都舉行撤縣設區儀式。

行政區劃

2013年,新都縣下轄3個鎮、22個鄉:新都鎮、新繁鎮、石板灘鎮、桂湖鄉、桂林鄉、天元鄉、三河鄉、大豐鄉、龍橋鄉、斑竹園鄉、竹友鄉、龍安鄉、高寧鄉、利濟鄉、清流鄉、清白鄉、新農鄉、新民鄉、河屯鄉、軍屯鄉、馬家鄉、柏水鄉、龍虎鄉、泰興鄉、木蘭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都縣隸屬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郊,東鄰成都市青白江區,西與成都市郫縣接壤,南與成都市金牛區、成華區、龍泉驛區相連。區境跨東經103°54′02″~104°16′54″、北緯30°40′40″~30°57′58″之間,新都縣幅員面積482平方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市16公里,是成都市的都市新區(城北)副中心,區域北與成都市彭州、德陽市廣漢市毗鄰,面積為482平方公里。

地貌

新都縣位於四川盆地西部,新都縣地貌形態,主體為平壩,部份為台地。平壩即成都平原中央凹陷地帶部分,台地即成都平原北部邊緣構造地帶部分。新都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面平均坡降2‰-3‰從西北向東南傾斜。新都縣平壩總面積384.25平方公里,占新都縣總幅員面積的77.31%。兩條河流清白江、毗河由西北橫貫東南,形成3種地貌:一是河漫灘,不連續地分布於河流的凸岸,呈條狀、弧狀或心灘狀,高出水面0.5-1.5米,無明顯的前緣陡坎。是河流堆積一級階地,高出水面2-3米,系由近代河流沖積物沉積而成,為粘質砂土及砂礫石層組成。沿青白江、毗河兩岸呈帶狀分布,寬數十米至數千米,因受河流多次沉積與侵蝕,階面具有大平而小不平的起伏特點,向河床及下游傾斜。三是冰水堆積扇狀平壩,系更新統冰水——流水堆積組成,寬50-2500米,殘存帶狀丘和冢狀孤丘。

氣候

新都縣屬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主要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雨量充足,溫濕同季,水熱同步,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暖早,但不穩定;夏季炎熱暴雨多;秋季降溫快,多綿雨;冬季乾燥多雲霧。境內氣溫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升高。累年平均氣溫16.1℃,年平均最高氣溫16.7℃,年平均最低氣溫15.4℃,高低差為1.3℃。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7.1℃(2006年8月21日),最低為-5.4℃(1975年12月15日),極值相差42.5℃。大多數年份最高氣溫在33—35℃,最低在-3℃左右。累年平均無霜期279天。累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214.9小時,最多年份為1513.6小時(1973年),最少年份為769.9小時(1999年),全年8月份日照最多,平均為170.0小時;12月最少,平均僅59.1小時。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新都縣常住人口62萬人;流動人口登記率85.67%;全區流出人口8423人,辦證率99%;流入人口29464人,驗證率96%;流動人口綜合服務率95.6%。

民族

2013年,新都縣共有少數民族常住人口3000餘人,族別32個,其中回族人數最多,有800餘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3年,新都縣地區生產總值為500億元,比2012年增長11%;公共財政收入為40億元,比2012年增長15.85%;固定資產投資426億元,比2012年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00元,比2012年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13720元,比2012年增長12%。

第一產業

新都縣農業新都縣農業

2013年,新都縣農業增加值23億元,比2012年增長3%。新繁食品(泡菜)產業園長德一期建成,回頭客、統實包裝等項目加快建設。四川現代農機產業園一拖川龍項目竣工投產,農機展示展銷中心一期主體竣工。新都區2013年產值上億元龍頭企業11家、上5000萬元40家,聯結帶動農戶面達81.4%;舉辦花香果居柚花柚子節、新民葡萄採摘節等鄉村旅遊節會,建成北星大道沿線休閒觀光農業。

第二產業

新都縣工業新都縣工業

2013年,新都縣地區工業增加值284億元,比2012年增長10.8%。373戶規上企業實現增加值220億元,比2012年增長10%。機電、醫藥、食品、包裝、家具五大優勢產業實現產值595億元,比2012年增長12%;商用車及汽車零部件、航空動力、能源裝備三大主導產業實現產值174億元,比2012年增長9%。工業區實現工業增加值132億元,比2012年增長10.5%,科德寶、迪普鑽頭等16個項目竣工投產,明達線纜、中汽配等22個項目加快建設,永大電梯、吉艾科技等6個重大項目簽約。成都家具產業園實現工業增加值47.8億元,比2012年增長10.3%。大企業大集團戰略深入實施,成發集團、科倫藥業營業收入上40億元,華潤雪花、科倫藥業稅收過2億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5億元,比2012年增長15%。

第三產業

新都縣旅遊業新都縣旅遊業

2013年,新都縣實現服務業增加值163億元,比2012年增長12.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4億元,比2012年增長11.5%。北部商城海寧皮革城、申蓉汽車商務園等5個項目完成銷售額20億元。北歐知識城3G創意園一期建成,婺商商會、源上灣國際商業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新都物流中心實現營運收入108億元,傳化物流總部建成,普洛斯項目主體完工,DHL等項目加快建設。國家級電子商務物流產業示範基地啟動創建,電子商務聚集發展。成都家具產業園成為首批省級現代服務業聚集區,聯合中國家具協會成功舉辦首屆中國西南家居博覽會。中潤歐洲城一期等4個項目建成投運,家百年等6個項目加快建設。海寧皮革城創建旅遊購物模式國家4A級景區通過省級驗收,旅遊總收入比2012年增長20%。實施省外項目132個,實際到位內資21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3億美元,實現外貿出口3.4億美元。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2年,新都縣城鎮新增就業4585人,完成目標的105.04%;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新增轉移就業8252人,完成目標的110%。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3132人,完成目標的106%。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充分就業社區就業率控制在98%。2012年,新都縣培訓農民工8599人,完成目標的121%,其中品牌培訓746人,完成目標的149%;農民工在崗培訓1210人,完成目標的110%;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6643人,完成目標的120.8%;失地農民再就業培訓3969人,完成目標的152.6%;職業技能鑑定2406人,完成目標的114.6%。

醫療衛生

2012年,新都縣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7.61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6.74萬人。全區納入“可選擇”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增加至22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家,鄉鎮衛生院13家,民營醫院7家)。

教育事業

2012年,新都縣有中等及以下公辦學校及幼稚園59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高完中4所、單一高中2所、國中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國小27所、幼稚園3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中等及以下民辦學校及幼稚園189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高完中1所、國中11所、國小3所、幼稚園172所)。2012年,新都縣在職教職工5073人(其中公辦學校及幼稚園專業教師4373人)。各級各類教育在校生130085人:職業學校5750人,高中及高完中15212人,國中(含九年制學校)19545人,國小38148人,公辦在園(含學前班)幼兒7102人,民辦學校22925人,民辦幼稚園在園幼兒21403人。

風景名勝

桂湖 桂湖距成都北郊20公里處,是個歷史悠久的城市。提起新都,人們就會想起寶光寺,還就會想起滿城的桂花、荷花——桂湖。桂湖始建於初唐,原名“南亭”。明代著名學者楊慎(號升庵)在此沿湖廣植桂樹,餞別友人,作詩《桂湖曲》,“桂湖”由此而得名。
格言碑 格言碑有一通清代灌縣人彭洵書寫的“格言碑”。此碑高163厘米,寬89厘米,將格言四十條安排為一堂四幅(正面、背面各二幅)條屏,以工整的小楷恭錄上石。碑石原存新繁龍藏寺碑林,1980年初遷到新都。“格言碑”書格言四十條,共約兩千字。
寶光寺 寶光寺在成都市新都區寶光街,占地1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近3萬平方米,是中國歷史攸久、規模宏大、結構完整、文物眾多的佛教禪宗叢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漢傳佛教重點開放寺院。
泥巴沱景區 新都泥巴沱景區位於沱江支流毗河中上游,距成都北門13公里,新都縣城2公里,有毗河通向沱江的著名古碼頭。毗河至此迂迴成三面環水的半島形泥巴沱風景區,面積18萬平方米,竹林水域各半。
龍藏寺 龍藏寺原名慈惠庵,始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宋大中祥符年間擴大為寺,更名為龍藏寺,元末毀,明洪武初和清康熙初先後再建。經清初高僧大朗和晚清詩僧雪堂主持,敬賢重才,招致文人薈萃,詩人書法家輩出,建龍藏寺碑林,樹大朗和尚築堰治水功德碑。

地方特產

薑糖 薑糖創於清代鹹豐四年(1854年),系新都區三河場傳統食品,現由新都區國營食品廠生產,新都薑糖產於三河鎮,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據傳,大約在清朝康熙末年,三河場有一位馬婆婆,將糯米炒熟磨細,摻上生薑汁、紅糖調和均勻,揉成軟糕,切成小條,做成一種糖出售,取名薑糖。
新都柚 新都柚是地方名優特產,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度,連續榮獲全國柚類“金杯獎”,1995年榮獲農業博覽會“國家銀獎”。
新都泡菜 新都泡菜以“不變形、不過酸、不走籽、不喝風、不過鹹”,品種豐富,色、香、味、形、器俱佳,素以脆嫩芳香、風味獨特而聞名於天下。
新繁棕編 新繁棕編技藝起源於清代嘉慶末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清代嘉慶末年新繁婦女即有“析嫩棕葉為絲,編織涼鞋”的傳統。在秀麗的鄉村和農家小院,隨處可見當地婦女用潔白細膩的棕絲編織著一件件神奇的手工製品。尤其是拖鞋堪稱新繁棕編一絕,它具有舒適透氣,美觀大方,輕便無污染,且防潮耐用的特點,因此受到消費者的普遍歡迎。
新都白米酥 新都白米酥,是四川成都市新都區的傳統食品,始於乾隆年間民間小販所營,後為新都區“密根堂”店的老闆創製,成品具有香甜味美,細膩化渣,營養豐富等特點。白米酥是四川新都的傳統食品。相傳起源於二百年前的清朝中期。始於民間小販所營,具有香甜味美,細膩化渣,營養豐富等特點,漸有名氣。
五香金鉤豆腐乾 新都縣新繁鎮愛蓮春醬園產品,與另一名產杏仁甜豆瓣同時著稱,由於製作精細,質地優良,色鮮味美,獨具特色。曾多次獲得原“四川省土特產品勸業會”的獎章、獎狀,並於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榮獲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萬國博覽會”上的金質獎章和獎狀,使這兩大產品馳名全國,榮享中外。
鳳尾酥 成都鳳尾酥是川式名點之一,相傳始於明代,是由宮廷筵席點心演變而來。外表呈淺金黃色,外酥內軟,趁熱食用倍覺鮮美。鳳尾酥的芯料隨季節而變化。根據不同的芯餡,分為鮮花鳳毛酥、龍蝦鳳尾酥、金鉤鳳尾酥等等。
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是川菜中人們非常喜愛的一款家常風味菜式。該菜以成都的竹林小餐、蜀苑酒樓兩處最有名氣。蒜泥白肉講究選料、要求肥瘦相連的豬腿肉;講究刀功,要求片張薄而均勻,肉皮、肥肉、瘦肉三者相連;講究調味,要求色紅味濃,突出蒜香味。品嘗此菜給人以爽口、肥而不膩的美感,宜於下酒佐飯。
麻醬鳳尾 鳳尾,非鳳凰之尾巴,亦非雞之尾巴,乃萵筍尖也。萵筍尖,四川叫法,即萵筍的上部及葉子部分,兩廣地區稱之為油麥菜,長江以北往往棄之不食。莫怪北人不好吃,我乃東北人也,對北方菜餚亦有所了解。北方菜品往往長的碩大,但較為粗糙,不夠鮮嫩,如萵筍尖一類,食之如同嚼蠟,口感如柴,確實不好吃。因此,此菜之萵筍尖需取鮮嫩部分。另外,四川之萵筍尖通常帶有一截萵筍部分,這樣吃起來既有萵筍的脆,又有葉子的嫩,口感頗好。
新都壽星柑 新都壽星柑,是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的著名特產,該品果實有圓形、扁圓形、長圓形或倒卵形等形狀,色澤呈桔紅色至金黃色。果可生食,加工蜜餞,藥用價值也較高,如生食果皮能止咳化痰。新都壽星柑是四川新都水果特產,深受消費者喜愛。
新都葉兒粑 葉兒粑又叫艾饃,是川西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特色是清香滋潤,醇甜爽口,荷香味濃,菜分兩味,鹹鮮味美。簡介葉兒粑又叫艾饃,原是川西農家清明節的傳統食品。1940年新都天全齋小食店將艾饃精心製作,更名為葉兒粑。因有其獨特風味,盛名遠播。
寶光素齋 寶光素齋,凡是成都平原川西壩子上的人,無不知道新都寶光寺有一個素齋餐廳。寶光寺的素齋遠近聞名。工藝考究、色香形似,連味道也是那么逼真,無不令過往食客嘖嘖稱奇。簡介寶光素齋寶光寺的“素齋”也是小有名氣的,雷康當然也要再次品味一下。素食菜譜中的品種有30多種,其“鍋巴肉片”中的“鍋巴”很酥脆;“排骨”製作和口感不錯。
桂花肉絲 新都桂花肉絲百科內容來自於:新都桂花肉絲屬川菜系,以豬肉,雞蛋,味素,澱粉為材料,工藝為炒。
牛肉焦餅 牛肉焦餅,煎點,特點:色澤金黃,皮酥脆香鮮,餡細嫩微麻。烹製法:煎。此品為成都市新都區的著名特色小吃之一,也叫牛肉焦包,尤以三義園牛肉焦餅名氣最大。
四川海椒 盛產海椒,俗稱東山海椒。品種有大紅袍、二金條。色澤鮮紅、味道辛辣,是川菜調味的上好佐料。涪陵榨菜、郫縣豆瓣,都選用東山海椒作為原料。

著名人物

費錫琮(1661年-1725年),字厚蕃,號樹棲。費密之子,錫琮少承家學,絕意仕進。

楊升庵(1488-1559)原名楊慎,字用修,號升庵,明代四川唯一的一名狀元,四川新都人,官翰林院修撰,經院講官。

費密(1623年至1699年),字此度,號燕峰,新繁人,明清之際的學者和詩人。1922年建“四費祠”於新繁東湖,以紀念費氏四代六位鄉賢。後之學者,推崇費密為清代蜀中第一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