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植物區系

新生代植物區系

新生代植物區系(Cenozoic flora)是第三紀植物群和第四紀植物群的總稱。

概述

新生代植物區系(Cenozoic flora)是第三紀植物群和第四紀植物群的總稱。從晚白堊世土倫期(距今9400萬年)開始,被子植物已取代了中生代的蕨類植物、蘇鐵和銀杏類等裸子植物,而在植物界中占優勢;同時也有一些松柏類的屬延續到現代。因而,新生代植物群從總體上以被子植物為主。

(圖)雲杉雲杉

第三紀植物群

鵝耳櫪第三紀植物群可以分為4個植物區:
1、泛北極第三紀植物區:在第三紀早期,新西伯利亞群島、西伯利亞北部、加拿大、帕里群島、巴瑟斯特群島到北緯83°地帶具有雲杉、松、紅杉、楊、柳、樺、榆、和莎草科植物。略南的地區有紅杉、落羽杉、水松、水杉、銀杏、樺、山毛櫸、鵝耳櫪、榆、槭、櫟、連香樹等。

(圖)鵝耳櫪鵝耳櫪

到漸新世氣溫下降,北方的植物向南遷徙,在美國西北部俄勒岡州有紅杉、櫟、石柯、榆、苗榆、山毛櫸、連香樹等。
到中新世北方植物再向南遷徙,分布到中國北方、日本、瑞士、俄羅斯南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中部和內華達州。中國山東山旺在中新世出現的構樹、枇杷、梧桐、拐棗、刺楸和葛在那時的歐洲和北美亦有分布,可是現在只限於東亞。枇杷
到上新世在北美有少數銀杏、水松、連香樹和櫸,可是現在已不見。在歐洲有紅杉。上新世以後它們在歐亞大陸就不出現了。
2、古熱帶第三紀植物區:在始新世的倫敦粘土中有熱帶植物聶帕棕櫚樹(Nipa),現在它只生長在印度洋區。到晚第三紀,無花果、樟向南分布到東南亞和緬甸。在歐亞中緯度地帶晚第三紀時溫帶種有所增加。在印度出現龍腦香科植物。以前出現於古熱帶第三紀植物區的桉樹現已分布到澳大利亞。在印度尼西亞爪哇始新世有樟科、豆科、無花果、和柿。紐西蘭始新世有貝殼杉、淚杉、葉狀枝杉(Phyllocladus)和羅漢松。在澳大利亞中新世有澳柏松(Callitris)。在非洲南部第三紀有羅漢松和澳柏松。無花果

(圖)鵝耳櫪枇杷

3、新熱帶第三紀植物區:在始新世北美有許多熱帶植物,如棕櫚科、樟科、大戟科和豆科,但沒有聶帕棕櫚樹和龍腦香科。始新世時許多南美北部和西印度群島的植物向北遷移。美國東南部的中新世和上新世植被與現代的佛羅里達州的差不多。
在漸新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氣候溫暖,有落葉杉和大葉的被子植物,如五椏果科的錫葉藤屬(Tetracera),桃金孃科的Calyptranthes。到中新世末期樟科的鱷梨分布在加利福尼亞州中部。
柿在始新世北美西部有不少大戟科和豆科的喬木植物,現在只有灌木和草本類型。
在阿根廷和智利,始新世有很多樟科植物,並有現代南半球特徵性的植物,如夾竹桃科、秋海棠科、桃金孃科、茜草科、南美杉和羅漢松。始新世以後在南美新熱帶第三紀植物群向北遷徙5°~15°。
在漸新世和中新世秘魯的植物可以分布到巴西,可是現在不太可能。E·W·貝里認為在上新世以後,安第斯山已上升了5000英尺。
4、南極第三紀植物區:南極洲的西摩島(南緯64°)在始新世有南美杉、羅漢松和淚松以及現在分布在南半球的被子植物木蘭科的室木(Drimys)、山龍眼科的奈特山龍眼(Knightia)、秘魯肉豆蔻(Laurelia)、擬山毛櫸(Nothofagus)、Monimiaceae等。在南美南角以北,老第三紀植物群中亦有南美杉、羅漢松、擬山毛櫸、奈特山龍眼和秘魯肉豆蔻。在南緯49°克爾蓋倫群島老第三紀有南美杉和羅漢松。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斯(南緯35°)在始新世有樟、桉、海桐花、亦有擬山毛櫸、南美杉和山龍眼科的Lonatia和臭茜草(Coprosma)。

(圖)無花果無花果

第四紀植物群

第四紀冰期氣溫下降。很多北方的植物向南遷徙,如加拿大雲杉(Picea glauca)出現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山區植物也向平原下移,如中國陝西秦嶺山區的青桿(Picea wilsonii)在晚更新世冰期出現於渭南丘陵地帶,在更新世,馬爾維納斯群島還有羅漢松和肖楠,指示那時間冰期的氣候比現在的溫和,現在該地已無樹。

(圖)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