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岩村

新岩村位於貴州省沿河自治縣官舟鎮,是國家級一類貧困村,為少數民族集居地,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家族宗派勢力林立,是方圓十里問題最多、矛盾最突出、工作難度大的落後村。

基本信息

新岩村  

 新岩村位於貴州省沿河自治縣官舟鎮,是國家級一類貧困村,為少數民族集居地,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等、靠、要的思想嚴重,家族宗派勢力林立,是方圓十里問題最多、矛盾最突出、工作難度大的落後村。2008年3月以來,省直機關駐沿河新岩村黨建扶貧工作隊按照“圍繞黨建抓項目,抓好項目促發展”的思路,著力創新幫扶形式,紮實開展黨建扶貧工作,推動了村裡的發展、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民眾思想觀念有了新轉變。新岩村曾因修水利等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村民多次到縣、鄉有關部門群體上訪,是個出名的“問題村”。省直機關黨建扶貧工作隊進村後,就不顧旅途勞累,在隊長吳永安的帶領下,馬上投入工作。隊員們徒步跋涉崎嶇泥濘的小道,搭乘村幹部的機車,穿越田坎山澗,走村串戶,認真查看雪災受損情況,參加夜間民眾大會,與當地村組幹部和民眾座談,傾聽民眾心聲,體察民眾疾苦,了解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省直工作隊駐村後,經過反覆調研,決定創新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幫扶項目上實行了變“輸血”為“造血”的滾動發展機制。根據每戶的養殖能力和條件,經本人申請,管委會核查,先向條件較好的農戶發放2頭豬,向飼養能力較弱的農戶發放1頭豬;飼養2頭豬的優勢農戶必須與飼養1頭豬的農戶進行幫扶結對,待豬育肥出欄後必須將1頭雙月仔豬作為幫扶豬給對結戶,並保證自己的欄圈中至少保留2頭豬以保持自身的持續發展。受益的對結戶在該頭幫扶豬育肥出欄後,必須購買1頭雙月仔豬返還給管委會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積累,同時保證自己的欄圈不少於2頭飼養豬。同時,對具備飼養母豬能力的農戶,每戶發給一大一小2頭種母豬,母豬產仔後第一窩返還3頭、第二窩返1頭雙月仔豬給管委會作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積累,完成返還後根據契約約定,這兩頭種母豬即歸農戶所有。經工作隊深入宣傳和耐心講解,新岩村村民們從陌生到熟悉,從不理解到理解,逐漸認可了這種機制並積極參與進來。這個滾動發展機制具有自願性、高效性、約束性的特點,在扶貧工作中實現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激發了農戶的生產積極性和自我發展潛能。新機制的順利運行,給新岩村帶來顯著變化。2008年,僅養豬一項戶均增收就達近1000元,村級積累超3萬元;待全部扶貧項目實施完畢後,村級集體經濟的積累將超過10萬元,從而徹底結束新岩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的歷史。[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