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葉榕

斜葉榕

斜葉榕是一種喬木,高5-20米,有乳汁。葉近革質,長4-17厘米,寬3-6厘米,全緣或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粗鋸齒。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名:斜葉榕
學名: Ficus gibbosa Bl
科:桑科
屬:榕屬

形態特徵

喬木,高5-20米,有乳汁。葉近革質,近菱形,長4-17厘米,寬3-6厘米,全緣或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粗鋸齒,中脈與葉柄傾斜一定角度。花序托具柄,單生、成對或成傘狀腋生,球形,長達10毫米,基部有2苞片;假兩性花和癭花同生在一花序托內,雌花生於另一花序托內;假兩性花較少,位於花序托口部,花被片4-5,雄蕊1,不孕雌蕊1;癭花與雌花類似。

產地分布

分布於廣西、廣東、雲南、貴州、福建、台灣;生山谷濕潤的森林中。樹皮纖維可作人造棉。

中草藥

斜葉榕,F. tinctoria Forst. f. var. gibbosa,別名癩哥承(潮州)、水榕。各地分布,生山谷濕潤的林中。根、皮、葉入藥,性寒,味苦。具清熱、消炎、解痙之功效。治高熱抽搐、腹瀉痢疾、久年風濕、腰腳酸軟、足根損傷等症。水煎後熱敷患眼,可治風火眼痛
藥材名稱 斜葉榕
別 名 石壁榕、半邊刀(廣西)、萬年青(雲南)
來 源 本品為桑科(Moraceae)植物斜葉榕的乾燥樹皮。
類 別 皮類
性味歸經 樹皮味苦,性寒。葉味微苦、澀,性平
功 效 樹皮:清熱,消炎,解痙。葉:祛痰鎮咳,祛風通絡
主 治 樹皮用於感冒,高熱抽搐,腹瀉,痢疾,風火眼痛。葉用於支氣管炎,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根皮用於腹痛。果實用於潰瘍。
用法用量 15~30克,煎服;外用煎水熏洗或搗敷。
附 注 其根皮、葉、果實也供藥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