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半衰期

文獻半衰期是指某學科(專業)現時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文獻半衰期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

基本信息

簡介

1958年,科學家貝爾納(J.D.Bernal)首先提出了用“半衰期”來表徵文獻情報老化速度,表示已發表的文獻情報中有一半已不再使用的時間。此概念被稱為“歷時半衰期”。
1960年,巴爾頓克卜勒提出,文獻半衰期是指某學科(專業)現實上在利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此概念被稱為“共時半衰期”。

特點

文獻半衰期是指某學科(專業)現時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文獻半衰期不是針對個別文獻或某一組文獻,而是指某一學科或專業領域的文獻總和而言的。核心期刊應指專業核心期刊,即屬於某專業或行業的核心性刊物。確定核心期刊的標準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項,其一主辦機構的權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權威性,為了避免馬太效應,還要看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獻的半衰期(測定文章內容新穎性的指標,一般科技文獻半衰期較短,社科文獻則較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