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廣法天尊

文殊廣法天尊

文殊廣法天尊,是神魔文學 明代《封神演義》、車王府《封神榜》中的人物。廣法天尊是三清之一玉虛宮元始天尊第七位的弟子,太乙真人、姜子牙等的師兄,崑崙闡教十二金仙之一。道場在五龍山雲霄洞。收徒李金吒,並授意金吒下山保護師叔姜子牙,參與封神之戰,戰後金吒得道成聖。法寶:遁龍柱(七寶金蓮)、捆妖繩、降魔杵等。此天尊曾應其師弟太乙真人之請,協助考驗訓教哪吒。

基本信息

角色設定

文殊廣法天尊文殊廣法天尊
天道聖人~元始天尊的第七位弟子。修行於五龍山雲霄洞。收徒金吒,後由道入佛。成為佛門三大士中的文殊菩薩,號為“大智”,是佛教中代表智慧的神明,一般右手握智慧之劍,象徵慧劍斬痴愚。

角色戰績

破天絕陣,殺秦天君;設計擒拿馬元;參與捉拿殷郊;破太極陣,收虬首仙;決戰萬仙陣,聯手普賢、慈航,斗平金靈聖母。
廣法天尊法力高深,有悟性強、根行好、氣運也高。是崑崙十二仙在九曲黃河劫數後最早恢復實力之人。
天尊也是崑崙十二仙中擁有法身能力的三大高手之一,純粹靠本身法力來渡過神仙殺劫。
天尊常常乘坐青獅虬首仙為座騎,代表智慧威猛無比、所向披靡、無堅不摧、戰無不勝。

影視形象

影視劇中的廣法天尊影視劇中的廣法天尊
影視形象:90版《封神榜》周春光飾。
06版《封神榜》程立棟飾。

佛經記載

據《文殊室利般涅盤經》記載,文殊生於古印度舍衛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後隨釋迦佛出家。釋迦滅度後,他來到雲山,為五百仙人解釋十二部經。最後又回到出生地,在尼拘陀樹下結跏跌坐,入於涅盤。又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講,釋迦牟尼佛曾告訴金剛密跡主菩薩,在贍部洲(佛教稱我們現在所住的世界)東北方有一個叫“大振那”的國家,國中有一座大山,山有五峰,稱為五頂山。釋迦佛去世以後,文殊菩薩將以童子形遊行於此,在山中居住,為眾生宣說佛法。中國佛教認為山西省五台山就是佛經中所說的“大振那”國的五頂山,因此以五台山為文殊菩薩說法道場而成了佛教的聖地。

佛教地位

在大乘佛教中,文殊菩薩有很高的地位。他是眾菩薩之首,被認為是如來“法王”之子,因此常稱他為“法王子”。他是智慧的化身,經常協同釋迦宣講佛法。在《維摩詰經》中,他又代表釋迦佛,率領弟子們前去探望病中的維摩詰,並與維摩詰反覆討論大乘佛教教義,宣說大乘佛法玄理。 在佛教圖像中,他常常與普賢菩薩一起,作為釋迦佛的脅侍菩薩,隨侍於釋迦身邊。單尊的文殊菩薩像在五台山各寺廟中則供奉較多。文殊的形象,有種種差別。按其頂髻的形狀,可分為一髻文殊,五髻文殊,八髻文殊等。密宗則依據貞言陀羅尼(咒)的字數,分為一字文殊、五字文殊、六字文殊、八字文殊等。其中以五字五髻文殊為本體,最為常見。一般的文殊菩薩像多為頭戴五髻寶冠的童子形。五髻表示內證五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童子形則喻天真純潔。左手執青蓮花,花上放般若經梵篋,表示般若之智一塵不染。右手執寶劍,以金剛寶劍能斬群魔,比喻大智慧好像一把鋒利的寶劍,能斷一切無明煩惱。身坐白蓮台,表示清淨。但大部分文殊菩薩像都是身騎獅子,以獅子勇猛,表示菩薩智慧威猛。另外還有一種依據《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而作的騎金色孔雀的文殊像。

法師開示

佛是大慈大悲的,根據釋迦摩尼傳記,釋迦摩尼佛祖起先學著那些苦行僧那樣修煉,想悟出解脫人生死之苦的方法,他在一棵樹下打了個金剛坐,每天只吃一點米、喝一點水來維持自己的生命,經過六年的苦修,釋迦摩尼佛祖瘦的是肋骨條條,有一天這裡來了一位牧羊女,要留下食物和牛奶給他,起先釋迦摩尼佛祖怎么都不肯收下,就在這時他突然盾悟到,這樣的修煉只對自己的身體有所損害,對別人一點幫助都沒有,於是他接受了牧羊女的供奉,並在尼蓮闡河中洗淨一身塵埃,從新找了一棵樹,打下金剛坐,並立下誓言:“我若悟出此道,終不起此身。”,這就像現在很多天天念誦佛經而不去出門做善事的人,我曾經遇到一個善女為了修佛長期吃齋但是因為身體不適應而營養不良身體消瘦,問她平時做什麼善事她說只是在家念佛經 ,不曾出去,這樣的是誤入了修行的迷途。不做善事何來修行和功德。而且因為吃齋而身體不好,這樣連累親人擔心,父母傷心,是很不好的。而且吃齋所說的素齋不是只有蔬菜是可以吃肉而這個允許吃的肉是三淨肉 ,這三淨肉說的是第一、眼不見殺,即沒有親眼看見動物臨死的悽慘景象;第二、耳不聞殺,即沒有聽見它慘叫的聲音;第三、不為己所殺,即不是為了自己想吃才殺的。所以為了自身身體、為了家人、為了可以更好的做善事,應該是吃三淨肉。 如釋迦摩尼傳記所說佛祖最後是統一了佛教而不是創立佛教,佛祖以無限的大智慧統一了佛教。這話就在是佛教心法裡面,是“無論貴賤、無論貧富、無論男女、無論宗族、不論宗派、凡行善皆我佛門弟子”只要是做善事就是佛門弟子 ,眾生平等因為我們要尊重這些做善事的人。 當我們看到四川地震後的孤兒,我們去領養照顧,比念誦萬萬遍佛經更能積累功德。當我們看到白血病醫院裡的病人,在他們需要時為他們遞送一杯熱水,這樣簡單的事情比家裡供奉千萬元請來的佛像更有功德。當我們看到貧苦地區孩子為他們寄去一支鉛筆一本書籍 ,比為寺院鐫刻佛經而捐贈億萬元更有功德。善 就在身邊,去做才有功德。 很多人問我應該如何理解佛,如何修行佛,我建議先去做善事在善中領悟佛的偉大和智慧。在做善事之餘還有時間可以去看看父母,為他們買一束花、做一次飯,百事以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大善事,這比每天對佛像燒香磕頭更能積累功德,佛是大慈大悲想看到的是大家做善事一家快樂融融而不是乾枯的香火。如果還有餘下的時間為自己所愛的人做一頓親手炒的飯菜,下班時為她(他)遞上一杯暖暖的溫水。這比傾囊而出,去寺院請昂貴的佛像,積累的功德更大,因為相愛的之人在一起都會為對方無私的付出很多,為這樣偉大而愛你的人,為她(他)做一些溫馨的事情就是大大的善事,而且天下沒有比這個更大善的事情,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佛像破損需要急需要修復,而另一邊卻看到自己相愛的人正在病苦,一定一定要去照顧自己相愛的人,佛像即便是打碎了、摔壞了,佛也會很高興,因為佛是大慈大悲的,看到相愛之人互相照顧持子之手與子偕老,自己的造像壞了也會大大高興。照顧相愛之人就是照顧你身前的“真佛”。夫妻相愛、長幼相愛、手足相愛、人人相愛,這才是大慈、廣法、大善。如果還有餘下的時間,可以手持佛教七寶之一“阿濕摩揭拉婆”也就是“影子石”、或者手持“牟娑落揭拉婆”也就是紅竹石製作的佛珠每天念誦1次佛號足以,為什麼我說用影子石或者紅竹石念誦佛號因為這兩種佛寶不像金銀一樣顯示富貴 ,也不像菩提子一樣需要保養,念珠只是計數的一種器物,花時間去照顧計數器物就是本末倒置,影子石和紅竹石不需要照顧,省下的時間可以去做善事所以這是誦佛最好佛寶,這個理由也是為什麼我說只需要念一次佛號。如果還有餘下的時間,用御守鹽調和清水為神龕擦洗下足以。再有餘下的時間而不去做善事、孝敬父母、照顧所愛之人就是罪過了。 佛的智慧是偉大的,很多人問我靈山會上大梵天王以金色婆羅花獻佛,並請佛說法。可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祖一言不發,只是用拈婆羅花遍示大眾,從容不迫,意態安詳。當時,會中所有的人和神都不能領會佛祖的意思,唯有佛的大弟子——摩訶迦葉尊者妙悟其意。破言為笑。於是,釋迦牟尼將花交給迦葉,囑告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槧秒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轉之旨,以心印心之法傳給你。佛指拈花傳授的法門是什麼。其實是就是一句話“緣起緣滅、緣終盡,花開花落、花歸塵”,說道這裡很多人會為我什麼是“緣”,“緣”就是順應當前、當時需要而做出的符合最廣大生靈利益的選擇、判斷、行為。我舉一個例子,當拿起屠刀殺死一個生靈時,如果這個生靈的存在對別的生靈有益那屠殺是大罪孽,如果這個生靈的存在危害別的生靈時那屠殺就是正確反而不屠殺這樣的生靈時助紂為虐。這說的就是緣是在當時而定的符合最廣大生靈的利益的行為。古代人們和惡劣的環境做鬥爭當時的一些行為符合當時的緣,而現在作為人類破壞了環境危害了其它生靈的存在 ,如果我們還浪費資源、不去保護自然、不保護動物 ,那就是大的孽緣。

元始天尊弟子

元始天尊又名“玉清元始天尊”。在“三清”之中位為最尊,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
弟子赤精子廣成子太乙真人靈寶大法師道德真君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黃龍真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