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井鄉

文井鄉

四川省邛崍市文井鄉位於新津西北方向,政府所在地離縣城九公里,東北部與崇州市三江鎮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大邑縣沙渠鎮接壤,屬三縣交界,全鄉幅員面積13.0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134畝,轄三村一社區,五十三個村民小組,全鄉總戶數3400餘戶,總人口10729,非農業人口321人,農業人口10408人,其中來自百花鄉移民145戶,移民505人。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文井集鎮張場,是政府所在地,場鎮人口3000餘人,場鎮面積0.6平方公里,集鎮建築以明清風格和川西名居風格為主,場鎮功能設施配套齊全,有文井國小、文井派出所、文井衛生院、文井信用社、電信模組局、郵電所、汽車站、垃圾處理站一個。新文路貫穿整個集鎮,交通十分便利。

文井鄉文井鄉
文井鄉位於新津縣西北方向,地處大邑、崇州、新津三縣(市)交界處,距縣城9公里。東與興義鎮隔河相望;南與五津鎮、新平鎮接壤;西鄰大邑縣韓場鎮;北接大邑縣沙渠鎮,幅員面積13.09平方公里。全鄉轄3個行政村1個社區,共53個社,總人口數10845人,其中農業人口占95%,是一個典型的傳統農業鄉。

文井鄉農業主要是以農作物耕種為主。鄉黨委政府立足鄉情,堅持“農業穩鄉”,通過整合資源,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造農業產業基地,農業產業化已初具規模。全鄉現已建成六大農業生產商品基地,即淡水養殖基地、肉雞養殖基地、優質水果基地、雜交稻制種基地、優質糧油種植基地、食用菌種植基地。張場魚兒肥,李柏梨脆甜,大明稻米香,玉龍土雞優,一村一品一基地各具特色,農業產業化已成為文井農民增收的支柱。目前,文井鄉政府正以“文井雞”為主打品牌,創建成都市農業特色鄉。

文井鄉的小集鎮張場,始建於明末清初,是個文化古鎮。雖歷經三百多年,至今仍保留著全縣唯一一條明清建築風格古街。2004年,鄉政府抓住“集鎮建設年”機遇,進行集鎮環境綜合整治,對文井老街實行了風貌改造,並新修一條具有濃郁川西民居風格的帥公館新街,場鎮面貌煥然一新。文井老街帥公館新街涼水井、高祖寺、烏龜橋新成為文井五大旅遊亮點。

文井民風純樸、政通人和,是成都市綜合治理模範鄉鎮;境內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生態環境良好,是休閒旅遊、投資創業的好地方。

產業情況

1.境內工業企業取得長足發展,形成了以建材機械有色金屬冶煉為主的產業特色,現有企業:成都綠色建材公司、成都聯盛源有限公司、成都德勝祥龍衛浴具廠、成都天福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成都銀傑塑鋼型材廠、成都金海豐銅業有限公司、成都任建竹木製品有限公司、成都聚英科技有限公司等規模企業產銷兩旺,經營紅紅火火。
文井鄉文井鄉
2.文井是典型的農業鄉,由於長期的大力培育引導,境內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頗具特色。文井雞遠近聞名,年出欄400多萬隻、1500餘畝的食用菌基地、頗具規模的優質水果(主要以脆冠梨)基地,約2000畝的魚塘基地形成,此基地的發展主要藉助於政府和民間共同組建各種協會帶動。各村都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農業,張場魚兒肥,李柏村梨脆,大明村稻米香,玉龍雞土雞優。行業的大大發展形成了家家有事乾,人人有事做,人們安居樂業,民風純樸,社會穩定,在2004年全鄉人均收入4060元,2005年被評為成都市村民自治模範鄉鎮。
3.新津縣林業局科技人員在文井鄉,對該鄉20餘名駐村幹部、社區書記、村(社)主任就巨桉栽植進行了技術培訓。在培訓會上,林業局科技人員向大家發放了巨桉栽植技術資料,詳細講解了巨桉栽植每個環節的關鍵技術和注意事項,包括打窩、施肥、栽植、管護、生長環境等等;對培訓人員提出的相關問題作了耐心的解答,讓大家了解發展巨桉所帶來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打消了大家發展巨桉的後顧之憂。文井鄉已栽植巨桉14300株,面積170畝,完成“惠民行動”工業原料林建設任務的43%。

歷史文化

1.文井老街
文井老街建於明朝中葉,始於張麼店子發展而來,清一色的明清建築,長約400米,曾是新津縣第二大場鎮。
2.帥公館新街
2004年文井鄉黨委政府抓著集鎮建設年的機遇,著力抓好小集鎮建設,大力推進“三個集中”。新建了帥公館新街。此街長約400米,寬24米。因其古樸、典型的川西民居風格,被譽為川西平原上的一顆明珠。

文井鄉文井鄉
3.涼水井
源於西河,三地靈氣,張公垂釣處。青苔黃條石,桑田曾滄海,幾代人,三百年。冬則暖,溫而潤膚,夏則涼,沁人心脾,常飲常壽,洪水不侵,逢大旱,泉水不竭,鯰魚藏底,游翔其中,中秋月圓,跳躍翻騰,輕拍井沿,無影無蹤,神井。
4.烏龜橋
張場上場場口處,橫跨於葉埝於溝上,是用紅石砌成的三四橋,長約四米,橫跨三米,兩邊石欄柱高約0.7米,是文井建築最早的一座石橋,因橋基敦上刻有一化石烏龜,由此得名“烏龜橋”。
5.玉皇館
位於張場社區五組,建築面積1畝,來往遊客絡繹不絕,常年香火不斷。
6.泗江堰
位於張場社區14組,建於20世紀50年代,勤勞的文井人民為便於文井、龍馬、五津及方興等五個鄉鎮防洪、灌溉而修建,受益面積達1500畝。
7.高祖寺
建於光緒初年。因廟內供奉漢高祖劉邦,故名“高祖寺”,建築面積約十畝,常年煙火不斷,特別是每年農曆二月初二,
廟會會期,數萬人游此。

醫療衛生

文井鄉衛生院是國家標準一級乙等中西醫結合醫院,四川省林業中心醫院指導醫院新津縣人民醫院輔導醫院,是新津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該院醫技力量過硬,擁有本科畢業生2名,大、中專畢業生11名,長期聘請四川省林業中心醫院及新津縣人民醫院專家下鄉會診及業務指導。

文井鄉文井鄉
開設有中、西醫內科、外科兒科婦科、骨傷科、針灸理療科等科室。醫院現代化設備齊全,有200毫安X光機、心電監護儀、生化檢查儀、台式B超機、心電圖機、多源頻普治療儀、電腦婦科治療儀等。年門診量2萬餘人次,住院500餘人次,年業務收入40餘萬元。該院以全心全意為廣大患者服務為宗旨,以“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為院訓,以精湛的醫術、優質的服務、良好的醫風、一流的質量為廣大民眾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貢獻。
文井鄉公立衛生院,位於新津縣文井鄉,距離縣城11公里,是一所國家一級乙等綜合性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以民眾健康為中心,為民眾提供以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畫生育、康復為主的公共衛生服務和解決本地“常見病,多發病”的基本醫療服務等“六位一體”服務功能。是新津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少兒互助保險定點醫療機構。

文井鄉公立衛生院現有衛技人員11人,初級職稱11人。長期聘請新津縣人民醫院專家下鄉會診及業務指導。開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中醫骨傷科、中醫針灸、口腔科等科室。醫院檢查設備齊全,有200毫安X光機、心電監護儀、生化檢查儀、台式B超機、心電圖機、多源頻普治療儀、電腦婦科治療儀、腰椎牽引床等。

文井鄉公立衛生院以“團結奮進開拓創新”為院訓,以“病人在我心中,我在病人身邊”為服務宗旨,以優質的服務、良好的醫德醫風、一流的質量為廣大民眾的健康服務。

發展情況

文井鄉發展模式之一:規模化養殖
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我縣飼料工業的發展,為文井鄉肉雞養殖提供了優越的條件,經過多年摸索,全鄉現有“文井雞”規模飼養戶400多戶,養殖基地3個,養殖園區1個,產業化養殖初具雛形。僅2007年,文井鄉就規模養殖出欄商品雞600萬隻,實現銷售收入1億多元,實現農業增加值2850萬元,利潤2280萬元,同比增加1280萬元,解決農村剩餘勞動力600多人,工資性收入達到240多萬元,人均增收1322元。
文井鄉文井鄉
文井鄉發展模式之二:標準化生產
文井鄉投資800多萬元,建成標準化飼養舍30多棟,標準化飼養場生產的肉雞300多萬隻,占全鄉總出欄量的50%以上。泰興禽業有限公司的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產品認證,得到了食品安全標準,進入了超市,受到了市民的歡迎。
文井鄉發展模式之三:“公司+合作社+基地”組織
按照“園區化建設,標準化養殖化經營,產業化發展”的思路,大力實施農業產業招商,引進市級龍頭企業——新津泰興禽業有限公司,成立興元禽業合作社,採用“公司+合作社+基地”的形式,通過吸收農戶入股的方式成立禽業合作社,投資800多萬元,建設占地120畝,養殖承載能力達100萬隻的文井雞標準化無公害養殖園區。
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文井鄉政府在李柏村規劃出了1000畝現代農業觀光園,並依託觀光園以一產帶動三產,大力發展休閒旅遊業。觀光園基礎設施建設已正式啟動,觀光園區新建道路1000米,優質果樹——“脆冠梨”種植面積已達200餘畝。今年,全鄉“脆冠梨”被成都伊滕洋華堂超市以均價近3元/斤全部收購,為種植農戶人均增收300餘元。招商引資,引進了一批種植休閒一體化產業落戶觀光園。
打造“西河米”優質稻種植基地。
文井鄉立足水資源豐富優勢,結合大明村盛產西河米的特色,在該村打造了3000餘畝優質稻種植基地,並與花中花米業有限公司建立起了定單種植業。文井鄉農業主要是以農作物(夏種水稻冬播麥的)簡單耕種為主,勞動力投入高,附加產值低,農民收入非常低,市場意識淡薄。近年來,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通過打造農業產業基地和優勢農產品牌,加速了全鄉農業產業化進程,在全鄉建成了四大農業生產商品基地,即淡水養殖基地、肉雞養殖基地、優質水果基地、優質糧油種植基地,農民在生產組織方式、市場意思甚至生活方式上都發生了重要改變。
“張場魚兒肥、李柏梨脆甜、大明稻米香、玉龍土雞優”就是文井鄉農業產業化的真實寫照,文井鄉農業正加速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