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鄉

金沙鄉

金沙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版圖上一共一四個,分布在吉林省、福建省、甘肅省、黑龍江省、廣西省、江西省。吉林省金沙鄉位於樺甸市東北部,距樣甸市區20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綜合開發為主的農業大鄉。福建省金沙鄉位於閩清縣境西部,東、南、北三面分別與白樟、白中、池園、雄江接壤,西與尤溪縣交界。甘肅省金沙鄉地處城區西北郊,鄉域面積約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405畝。黑龍江省金沙鄉隸屬樺南縣管轄。廣西自治區金沙鄉位於平果縣東南部。江西金沙鄉位於江西省貴溪市,全鄉總人口16560人。

基本信息

吉林省金沙鄉

吉林省金沙鄉位於樺甸市東北部,距樣甸市區20公里,是一個以農業綜合開發為主的農業大鄉。全鄉共轄13個村、89自然屯,100個社,4300戶,22100口人,耕地面積6230公頃,其中水田504公頃,幅員面積410.9公里。

金沙鄉松花江枝流輝發河

全鄉境內河流交錯,農林、牧、礦產物豐富,公路和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資源優勢為可持續發展農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教育設施:金沙鄉中心國小位於美麗的輝發河畔,樺甸市區東北23千米處,地理位置是東經126。08',北緯43。03’。地處低山丘陵地帶,河流縱橫,水源充足,人傑地靈。有吉樺北線省級水泥路從校門口通過,交通十分便利。它是一所具有百年校史,富有優良辦學傳統的國小。學校下設10個村小,中心校校園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480平方米,教職工52人,班級13個,學生419人。自97年開始,新一屆領導班子就把“讓農村的孩子享受到城市最先進、最完美的教育”作為學校今後永恆的發展主題。實行“規範化、目標化”教學管理體制,在逐步對學校進行科學管理的同時,向教學要質量,要效益,要提高。

金沙鄉中國農村山區的主要農產品大多是玉米

境內主要農產品有:年生產優質玉米5萬噸,優質大豆1萬噸、優質水稻5000噸、年發展黃牛8000頭、存欄14000頭,生豬6000頭、家禽10萬隻、發展林蛙面積16000公頃、人工林面積3000公頃。主要礦藏有:砂石大理石、墨綠花崗岩等。域內外各界有識之土投資到金沙興辦企業,收到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繁榮了金沙經濟,促進了全鄉社會穩定和農村經濟的協調發展。

下轄鄉村:


珠子營村;密勝村;福興村;工農村;全民村;柳樹村;西安村;金星村;曙光村;勝利村;新華村;民龍村獨木村

福建省金沙鄉

福建省金沙鄉位於閩清縣境西部,東、南、北三面分別與白樟、白中、池園、雄江接壤,西與尤溪縣交界。面積114.82平方公里,耕地18667畝。轄18個行政村(99個自然村),有3252戶,13665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50人。鄉政府駐地鶴壋村,距縣城23公里。

金沙鄉景色秀美的金沙溪

金沙溪自西而東橫貫其境。鄉內除沿溪8個村莊較為平坦外,其餘多高山峻岭,因而溪澗縱橫,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利於梯級開發。50年代中期以來,縣、鄉、村沿金沙溪上、中、下遊興建21座水電站,總裝機8164千瓦,年發電量2851.53萬千瓦時。其中縣屬三港溪電站總裝機3140千瓦,鄉屬金沙溪一級電站裝機800千瓦,還有省、縣、鄉、村四級投資興建的巫嶺全省最高水頭(412米)的調峰水電站,可裝機1200千瓦,已裝800千瓦。

農產以稻穀為主,也種甘薯。1987年糧食產量7459噸,農業總產值744.82萬元。經濟作物有花生甘蔗、蕉芋等。水果以柑桔、桃李為主,也種有橄欖、柿。縣在璜溪辟有千畝柑桔場,年產233.5噸。山地面積11.4萬畝,其中杉11127畝,馬尾松39236畝,竹6935畝,油茶2061畝。鄉辦金沙萬畝林場已陸續進入採伐期。全鄉木材年採伐量4510立方米,毛竹1萬根,篙竹5萬根。

金沙鄉橄欖(效果圖)

礦產資源方面,鶴壋、廣豐、下林等周圍山地黃壤土中蘊藏豐富的鐵砂,故鄉名金沙。清光緒間當地就有人引水洗砂,建土高爐煉鐵,年產生鐵百餘噸,銷售鄰近諸縣市。70年代因防水土流失而停產。境內古洋至浪湯洋的山脈蘊藏石英,雲際村有泥炭煤。

工業方面,鄉辦企業有農機修配廠、石英礦、竹編廠、家具廠、塑膠廠、電瓷廠、鐵合金廠、縫衣社和建築公司等13家;村辦集體、聯合體、個體企業221家。1987年鄉村企業總收入492萬元。

交通方面,福寧公路沿金沙溪穿越鄉境,各村都有簡易公路相通。

金沙街是縣內一條古街,50年代前街長250米,寬2米,店屋20多間。50年代後建成的新街,長500多米,寬11米,兩旁有磚混土木結構店屋86間。

教育方面,鄉境前清辦有雲龍書院,後設雲龍學堂、金沙國小。1987年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26所,學生2518人;文化站1個,鄉村劇場4座,電影隊1個;鄉有中心醫院,村村辦衛生所

金沙也是僑鄉。1988年華僑張道賞父子曾捐資44萬元建造金沙中學教學樓。

甘肅省金沙鄉

金沙鄉優質大白菜
甘肅省金沙鄉地處城區西北郊,鄉域面積約1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3405畝。轄9個行政村,即:於家莊、郭家莊、金沙、水坑、中溝、朱莊、趙家磨、李家磨、吳府村,下設5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109人。鄉政府駐金沙村。金沙鄉地處城郊,是市區內各類新鮮優質蔬菜的重要產區,尤其是金沙的白菜蘿蔔在武威久負盛名,有“白菜、蘿蔔之鄉”的美稱。2001年,完成農業總產值5073萬元,財政收入195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60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6元。有中國小校10所,在校學生2253人。有衛生院1處。鄉境內有涼州佛教文化聖地“海藏寺”、空軍第五飛行學院

以建築建材為主的鄉鎮企業發展突飛猛進,已成為金沙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形成以金沙建築公司為龍頭,10個磚瓦廠為骨幹,以麵粉皮革、大豆加工為輔助的鄉鎮企業體系。規模既注重數量擴

金沙鄉西部大開發戰略
大,又注重質量提高。全鄉規模養殖戶已發展到423戶,雞存欄數達到119000隻,引進肉狗養殖業項目1個。以日光溫室為主的蔬菜生產發展迅速,建立了以露地蔬菜為主的科技點片3個,以日光溫室經濟作為為主的科技園區1個。

為適應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的需要,金沙鄉提出:以提高農民收入為中心,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和特色產業發展兩個重點,強化農業基礎,發揮區位優勢,確保全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持續、協調、健康發展。

特色產業

走進武威城區北郊3公里處的金沙鄉,在郭莊村二組郭天虎和郭天河的養牛場,“我養牛近3年了,以前的牛場小,只能存欄五六十頭牛,在鄉黨委政府的統一規劃下,投資近13萬元,在離居住地較遠的沙灘地上修建了一座能存欄180頭的規模養牛場。”郭天虎介紹說說。

金沙鄉溫室種植

在金沙鄉於莊村二組的沙灘地上,占地約10畝的天祥養豬場已完成豬舍建設,天池養豬場和於智養殖示範小區。“於智養殖示範小區由該村村民於智投資建設。該養殖小區計畫建成百頭牛場1個,千頭豬場1個,千隻羊場1個,總投資400萬元,總占地面積30畝。該養殖小區建成後,年育肥豬1000頭以上,牛300頭以上,羊1000隻以上,年經濟收入可達500萬元以上。”

金沙鄉東邊朱莊村發展百畝拱形日光溫室示範點,人均耕地只有1畝的朱莊村四組發展日光溫室設施農業的勢頭強勁,該組民眾自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實施以來,從傳統的小麥、玉米間套糧食種植模式轉化為日光溫室蔬菜生產模式,從2006年起該村新建日光溫室43座,已全部扣棚定植投入生產,基本達到了“戶均一座棚”的目的。

黑龍省金沙鄉

金沙鄉佳木斯市
黑龍江省金沙鄉隸屬樺南縣管轄。位於縣境西北部,西與佳木斯市相連,北與樺川縣毗鄰。鄉政府駐地距縣城35公里。

金沙鄉名源於境內金沙河名。因河底多沙,沙質細,呈黃色,故稱“金沙河”。後將地名簡化為“金沙”。清末民初,先後隸屬依蘭府和依蘭縣中華民國時期,隸屬依蘭縣第三區。東北淪陷後,初屬依蘭縣太平鎮保,後設金沙河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3月劃歸新設定的依東縣,隸屬金沙河區管轄。1948年6月,撤銷依東縣,劃歸樺南縣管轄,1950年7月改為第三區。1956年4月,並村劃鄉,設定金沙河鄉。1958年4月,將來財河、明義兩個鄉並人,同年9月改稱金沙河人民公社。1966年1月,將東部地區劃出,增設明義公社。1969年後簡稱金沙公社。1984年4月,改為金沙鄉。

金沙鄉轄境西南部為平原,東北部為丘陵山區。全鄉總面積237.6平方公里,

金沙鄉向日葵
耕地面積10.4萬畝。在全鄉農作物中,向日葵甜菜、烤菸等經濟作物占1/3。鄉辦工業有鐵木加工、米麵加工廠等,1992年鄉辦企業總產值1212萬元。全鄉共轄紅豐、紅城、紅權、紅山、紅新、前金沙、後金沙、東民主、西民主、工農、治山、南崗、長征、衛東、新建、金種、西十大戶等17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1.7萬人,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2%。

鄉政府駐地紅豐村


黑龍江省樺南縣金沙鄉紅豐村黨支部從致富農民出發,全面整合黨組織和農村經濟資源,積極發揮黨組織在村農機股份合作中的作用,有力促進了村經濟的大發展。目前,村農機合作社成員由成立初的72戶發展到332戶,固定資產由12萬元增長到142萬元。

金沙鄉肉牛養殖
紅豐村現有人口1246人,耕地面積9980畝,支部有黨員18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日益完善和農村“一免兩補”政策實施,對農村基層幹部服務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2000年,這個村黨支部一班人經過研究決定,把實行農技合作推進集約化經營作為農民增收的一個有效途徑,以黨組織為核心,產業為依託,合作為載體,致富為目的,利用村集體原有的農機車隊統一作業,實行連片種植,降低生產成本,實現優勢互補和共同發展。當年,村黨支部帶領3名黨員、72戶農民,按照股份制經營、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模式,創建了紅豐村農機股份合作社。

合作社在黨支部的領導下,堅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最終目標,從種到收實行“一條龍”服務,有效地解決了一家一戶種田難、賣糧難等問題。2004年,合作社種大豆3200畝、玉米700畝、甜菜300畝、烤菸300畝,在受災的情況下,入社會員僅種植業人均增收350元。有了合作社這一載體,村黨支部有了新抓手。為了推進農業標準化,合作社根據農時,按照栽培技術要點,統一要求,精心管理,全程進行科學種植。入股農戶不再為種地操心,節省了大量勞動力。村黨支部一班人審時度勢,引導農民發展畜牧業及三、三產業。對外輸出勞務100餘人,增收40萬以上。80戶股民從事了養殖業,17戶農民組成烤菸經濟聯合體,年收入達10萬元。

廣西省金沙鄉

金沙鄉北回歸線標誌碑
廣西自治區金沙鄉位於平果縣東南部,總面積60.95平方公里,下轄7個村民委,37個村民小組1633戶8900多人;金沙鄉屬移民新鄉,異地安置工作始於1994年,1997年得到廣州市和玉林市幫扶興建金沙異地開發區,原稱四塘扶貧開發區。1998年2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為鄉至今。

金沙鄉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高溫多雨乾濕交替明顯,為土嶺丘陵地形,土壤類型為砂頁岩風化而成的黃紅壤,土層深厚,宜種植林果,瀨江河流經該鄉境內約15公里長,因水位落差大,已有兩個民營水電站項目在建。交通便利,距324國道線9.8公里,離縣城32公里,城鄉已通三級油路,各村屯之間已通四級路,目前,全鄉擁有集體企業2個,其中廠年創產值35萬元,水廠年創產值42萬元。

金沙鄉利用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龍眼葡萄密梨甜楊桃破布果、茶葉、劍麻示範基地,大力發展漁業牧業,積極引進優質桃、"小京生"花生、良種甘蔗、八角、桑樹、龍井茶苗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全鄉經濟的發展。目前全鄉水果種植面積達7958畝,其中葡萄種植面積298畝,年產量25萬公斤;龍眼種植面積2810畝,投產810畝,年產量20.3萬公斤;良種甘蔗面積達8254畝,年進廠原料蔗2.56萬噸,產值422.4萬元;福雲6號、凌雲白毫茶種植面積達1260畝,年產茶青15萬公斤。國民生產總值3475.8萬元,其中農業生產總值2301.5萬元,移民人均純收入由2000年的524元提高到現在的1056元,財政收入55萬元。

金沙鄉龍眼

利用廣州市對口幫扶的歷史機遇,全鄉共安置了來自本縣城關、新安、坡造、太平、耶圩、堆圩、果化、舊城、海城等9個鄉(鎮)貧困石山區貧困農戶1341戶6700人。2002年又在廣州及社會各界的幫扶下,投資160萬元新建那弄移民新村,安置果化鎮災民100戶426人。新村占地1.2萬平方米,建成100套兩室一廳住房,配套沼氣池、廚房、天井、豬牛欄。戶均住房面積86平方米,生產性用地戶均16畝,水、電、路實現"三通",成為百色市異地安置工程的成功典範。

金沙鄉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有了長足的發展。修通了環山路183公里,屯級路41公里,建成5跨度金沙大橋一座,修成貫通全鄉四級路25公里,建成柏油路1條9.8公里;建有抽水站3座,鋪設水管網路1.69萬米;架接輸電線路30公里,99%農戶完成農網改造;安裝8套閉路電視;鄉府駐地和附近居民點開通了程控電話,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廣播電視、戶戶用上衛生水的目標。建成鋼混結構平頂移民房1450間,戶均住房面積32m2;建成6個教學點,有33名教師666名學生;每個村都建有鋼混水泥平頂辦公用房各150m2;鄉府所在地建有占地近10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1座;建成衛生室8間304m2,配有6名醫生、護士,各種醫療設備不斷得到完善,全鄉7個村均已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鄉80%以上的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江西省金沙鄉

金沙鄉春天,種植桃樹的鄉村美景迷人
金沙鄉位於江西省貴溪市,全鄉總人口16560人。果業是該鄉近幾年興起的大農業特色產業.通過外資、利用各界銀行貸款,大搞紅壤開發工程、開發荒山、種植果樹,主要種植梨樹,兼有桃樹、柑桔、葡萄等。全鄉果樹種植總面積近5000畝,從而使果業逐步成為經濟發展又一大支柱產業。果農自發成立了全市唯一一家農產品流通組織――果業合作社,主要是果業中的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服務組織,不斷提高果業產業效益。

鄉辦企業主要有傳統的爆竹生產業、紅石開發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建築業等。全鄉工業總產值為9032萬元(1998年官方統計數據,編者注),為建鄉初期的15倍。全鄉財政收入63。54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671元,目前,彩電冰櫃機車等高檔消費品均已進入普通農民家庭。金沙鄉已經撤消,原行政區域併入濱江鄉

1998年,全鄉財政收入63。54萬元,農民年人均收入1671元,與1995年同期對比,財政收入增長58%;農民年人均收入增長77%,目前,彩電、冰櫃、機車等高檔消費品均已進入普通農民家庭。

全鄉綜合治理成績顯著,各種糾紛調解成功率為100%。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