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能淮安

效能淮安

隨著101%服務在淮安大地蔚然成風,“效能淮安”的品牌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媒體的關注。101%服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新理念,也是淮安市委市政府著力打造的‘效能淮安’品牌。101%可分100%和1%兩段來看,前者是剛性服務,即要對淮安建設參與者提出的合情合理、地方政府應做能做的要求做到100%滿足;在此基礎上,更加以人為本,用真誠用心、超前超值的服務,給他們一份驚喜,這是多出的1%。提出101%的服務理念,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

簡介

隨著101%服務在淮安大地蔚然成風,“效能淮安”的品牌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媒體的關注。2010年11月3日下午,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數十家全國主流媒體齊聚淮安,參加“101%服務——走進效能淮安”新聞採訪活動。
新華日報總編輯周躍敏,人民日報江蘇分社副社長趙京安,新華社江蘇分社副社長、總編輯李燦,新華日報黨委委員、中國江蘇網董事長黃秉生,省紀委、監察廳效能監察室主任沈斌,省委宣傳部交流處處長張冠軍,市領導劉永忠、孫健出席“101%服務——走進效能淮安”新聞採訪活動媒體見面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劉希平主持媒體見面會。

隨著101%服務在淮安大地蔚然成風,“效能淮安”的品牌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媒體的關注。隨著101%服務在淮安大地蔚然成風,“效能淮安”的品牌正受到越來越多國內媒體的關注。

市委書記劉永忠向各位媒體朋友介紹淮安開展101%服務、打造“效能淮安”情況。“101%服務是淮安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服務發展、服務民生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著力打造的‘效能淮安’品牌。”劉永忠介紹說,101%可分100%和1%兩段來看,前者是剛性服務,即要對淮安建設參與者提出的合情合理、地方政府應做能做的要求做到100%滿足;在此基礎上,更加以人為本,用真誠用心、超前超值的服務,給他們一份驚喜,這是多出的1%。提出101%的服務理念,是淮安市委市政府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生產關係只有適應生產力狀況,才能對生產力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和推動作用。淮安推行以提升服務水平和機關效能建設為核心的101%服務,為生產關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生產關係得到進一步完善,從而更好地促進推動生產力發展。劉永忠希望媒體朋友們通過在淮安的實地採訪,充分了解感受101%服務,大力宣傳推介淮安。
參加此次新聞採訪活動的中央、省主要媒體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日報、法制日報、工人日報、新華日報、揚子晚報、江蘇人民廣播電台、江蘇電視台、浙江廣播電視台、江蘇法制報、民眾(雜誌)、黨的生活(雜誌),以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國際線上網、中華網、中新網、中國江蘇網、新浪網、搜狐網、網易網、鳳凰網、雅虎網、騰訊網等網路媒體。4日,各路媒體將分組對市國稅局、經信委等地觀摩採訪。
媒體見面會上,市委常委、紀委書記孫健點擊啟動“101%服務——走進效能淮安”新聞採訪活動。

具體目標

淮安市委、市政府將今年定為“效能建設推進年”,並提出了年度工作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三大目標是:行政審批提速20%,涉企收費執行最低標準,效能建設社會滿意率達到85%。重點工作任務概括為“5+1”:一是轉變作風,治理“中梗阻”問題;二是服務企業,開展101%滿意服務活動;三是壓縮審批時限,實施第三輪行政提速;四是最佳化8條流程,提高涉企便民服務效能;五是開放五大中介服務市場,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還有一項保障性措施,就是強化督查督辦,確保工作順利完成。
此次市軟建辦和淮海晚報聯合開展“效能淮安”大型系列報導活動,目的就是藉助新聞輿論的作用,宣傳推介“效能淮安”品牌,其積極意義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通過開展“效能淮安”大型宣傳報導活動,能夠進一步增強企業來淮投資的信心。二是通過開展“效能淮安”大型宣傳報導活動,能夠進一步增強機關幹部服務意識。以強大的輿論引導和監督,及時宣傳、曝光軟環境和效能建設中的正反典型,能夠有效促進機關幹部切實轉變作風,增強服務意識,自覺做到主動服務不推諉、協調服務不扯皮,高效服務不拖拉、廉潔服務不設卡,為企業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三是通過開展“效能淮安”大型宣傳報導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淮安的區域影響力和競爭力。通過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展示淮安軟環境和效能建設的新思路、新做法、新亮點和新成效,對擴大淮安的影響力、提升淮安的競爭力、樹立淮安良好的對外形象,必將起到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

具體實例

“感謝淮安市委市政府、清河區委區政府和全體淮安人民對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的關心和支持。‘101%滿意服務’和‘效能淮安’名副其實!”2010年7月26日一大早,江蘇中央新亞百貨股份公司總經理蔣永貴來到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拆遷指揮部,宣讀了江蘇雨潤食品產業集團董事局主席祝義材寫給指揮部全體人員的一封感謝信。
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是我市今年十大重點工程之一。自簽約以來,市委市政府、清河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建設,市委書記劉永忠、市長高雪坤等市領導親臨項目現場視察指導。清河區專門成立項目拆遷指揮部,抽調80多名幹部組成拆遷工作組,始終堅持依法拆遷、惠民拆遷、陽光拆遷、誠信拆遷,最大限度保障被拆遷戶的利益。據悉,截至7月25日,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已完成民房拆遷488戶,簽約率達到90%。
祝義材在信中表示,雨潤集團將堅持經典規劃、精緻建設、精細管理,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位管理,確保雨潤中央新天地項目早日建成運營。

相關檔案

中共淮安市委淮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效能建設提高執行力的意見
中共淮安市委檔案
淮發〔2009〕28號
(2009年12月16日)
加強效能建設、提高執行力是推動工作落實、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建設服務型機關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效能淮安”,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現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目標和“五大建設”戰略部署,以科學決策為先導,規範行政為基礎,績效管理為抓手,強化執行為保障,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著力提升工作效能和執行力,為實現“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淮安”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二)工作目標
全面加強效能建設,通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用3年時間,進一步推動決策科學化、行政規範化、工作高效化,建立加強效能建設、提高執行力的長效機制,機關作風明顯轉變,執行力明顯增強,行政效能明顯提升,確保基層、企業和民眾對機關效能評價達到優秀,效能建設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成為全國亮點,打響“效能淮安”品牌。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增強大局觀念,提高執行能力,確保政令暢通
1.強化政治意識,嚴明工作紀律。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把思想統一到市委、市政府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堅定不移地抓好市委、市政府各項工作的落實,確保政令暢通。對黨委、政府決策和部署執行不力,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陽奉陰違、敷衍塞責等行為的,要追究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各地各部門每年要深入開展“深化效能建設,服務科學發展”主題實踐活動。
2.強化責任意識,增強履職能力。各地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發展目標謀劃工作,切實轉變作風,做到恪盡職守、履職盡責。要紮實開展服務型、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加大對機關幹部的教育培訓力度,最佳化知識結構,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切實增強履行職責、組織協調和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
3.強化爭先意識,創造一流業績。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全國有影響、全省爭進位、全市爭先進”的要求,立足高起點、確立高目標,深入開展“服務大局,爭創一流”和“學習周恩來精神,建好周恩來家鄉”創新創優活動。充分調動機關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著力突破與科學發展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條條框框,勇於創新,敢於實踐,在全市形成爭先進位、幹事創業的濃厚氛圍。
(二)完善決策機制,規範權力運行,推動提速增效
1.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各地各部門要認真執行重大事項議事規則,進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完善重大事項決策程式,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決策,必須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增強民眾參與度,接受民眾監督。對重大政府投資、財政支出和社會民生事項的決策,必須進行充分評估論證。建立健全決策後評價、反饋糾偏和決策責任追究等制度。對超越法定許可權、違反法定程式的決策行為,要堅決制止和糾正。
2.最佳化部門職能配置。各地各部門要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按照精簡、高效、統一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清理部門行政權力和事務權力。探索建立職能爭議協調機制,理順部門之間職能分工,推進職能、機構和編制的科學化、規範化、法定化。健全崗位責任制,建立主體明確、層級清晰、具體量化的崗位責任制,形成內設機構之間、崗位之間的無縫責任對接,使每項工作職責、每個工作環節的責任都落實到崗位、落實到責任人。
3.健全權力內控機制。各地各部門要按照制度確權、程式分權、公開亮權、以權制權的要求,從領導班子、重點領域、重點崗位和重點業務環節入手,針對廉政風險源點,完善制度防控體系,著力構建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運行機制,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強化電子監察,建立行政權力資料庫,增強信息採集、預警糾錯、績效評估等功能,實現對行政權力運行情況的實時監控,確保權力不被濫用,確保行政行為依法、透明、廉潔、高效。
4.規範行政權力運行。各地各部門要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徵收等環節上網運行,實現“外網受理、區域網路辦理、外網反饋”,打造高效透明的“電子政府”,以規範的運行機制和信息化手段促進行政提速。持續改進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在政府部門的套用,嚴格按照工作程式和標準要求運行,加強內審和管理評審,強化過程控制和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堅決克服管理體系與實際工作脫節現象,實現服務標準化、運行規範化、體系信息化、管理高效化。
(三)創新服務載體,提升服務水平,最佳化發展環境
1.打造企業101%滿意的服務平台。各地各部門要圍繞建設“成本窪地、服務高地、投資福地”要求,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服務企業模式,對企業合理合法的需求提供100%滿意的服務,還要主動提供企業沒有想到的1%的服務。深入推進“一中心八平台”服務企業載體建設,為企業提供融資、用工、信息等各種生產要素服務。強化各項服務企業制度的落實,認真執行重大投資項目幫辦、領導幹部掛鈎服務企業、部門服務企業實績公示和企業監測點等制度,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嚴格規範涉企收費行為和執行“兩卡”制度,各涉企收費部門要進一步清理削減收費項目,力爭我市涉企收費在全省項目最少、標準最低、政策最優。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創新管理服務方式,既要規範管理,又要高效服務,對企業實行差別化、精細化服務,做到無事不打擾、無錯不檢查,為企業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創建全省一流的行政審批服務平台。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簡便高效、不斷最佳化的要求,鞏固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除涉及國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等特殊行業外,各部門一律不得自行設定前置審批。政府法制部門每年要對行政許可事項進行一次清理、核銷和調整。各部門要大力提高行政審批效能,下放審批許可權,減少環節,簡化手續。市、縣(區)行政審批中心要實施新一輪效能提速,嚴格實行“限時辦結制”,積極推進跨部門流程再造,力爭到2012年成為全省“項目最少、環節最簡、速度最快、服務最優”的審批平台。
3.構建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務平台。各地要加強對縣(區)、鄉(鎮、街道)、村(居)便民服務中心(室)的管理,將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向中心集中,建立健全視窗服務工作規範,提高服務質量。完善聯動辦理機制,市、縣(區)、鄉(鎮、街道)三級服務中心要通過電子政務平台或網際網路實現互聯互通、聯動辦理,最大限度地方便企業和民眾辦事。整合各類服務熱線,建立統一的綜合性政府服務平台,提高事件處理效率和整體服務水平。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及時發布公共信息,滿足人民民眾的合理信息需求。
(四)加強績效管理,強化督查督辦,推進工作落實
1.創新績效評估機制。各地各部門要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建立科學發展評價考核體系的意見》,緊密聯繫本地本部門實際,積極推行績效管理。堅持實事求是、公開公正、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原則,將科學發展目標考核、黨風廉政責任制考核、領導幹部“四述”、公務員年度考核等作為績效評估的重要內容,研究制定科學、量化、可操作性強的績效評估體系,綜合運用多種形式和方法,對行政效能進行考核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充分發揮績效評估的導向作用和激勵約束作用。
2.強化督查督辦。各級督查機構要加強對市委、市政府重要決策部署、重大事項推進、重點工作落實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交辦事項的督查督辦,推動工作落實。各地各部門要進一步整合督查資源,歸併督查職能,形成督查合力,提升督查效能。加強對部門工作人員依法行政、履行職能、勤政高效等方面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查處糾正。
3.加強投訴處理。各級效能投訴中心要建立健全投訴快速反應機制,一般投訴直接交辦,緊急投訴直查快辦,重大問題跟蹤督辦,複雜問題牽頭會辦,確保投訴辦結率、署名投訴回訪率達100%。嚴格實行一次投訴查實待崗、效能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做到有訴必查、有查必果、有錯必究。加強投訴分析,從個案中查找共性問題,完善制度機制。
(五)嚴格問責制度,強化責任追究,保證執行有力
各級黨政組織要認真執行中央頒布的《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中辦發〔2009〕25號)和市政府《關於印發行政問責暫行辦法的通知》(淮政發〔2006〕117號),對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不力貽誤工作推進,決策嚴重失誤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惡劣影響,職能8部門監督管理不力導致發生重大事故,群體性、突發性事件處置失當導致事態惡化等行為,要及時啟動問責程式,實施嚴格的行政問責。對照市委、市政府《關於印發對損害發展軟環境和效能建設行為實行責任追究的暫行規定的通知》(淮發〔2008〕15號)要求,進一步加大效能問責力度,堅決查處涉及行政效能和幹部作風等方面的案件以及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等行為,情節嚴重的由市紀委、市委組織部進行效能問責和組織處理。
三、組織領導和要求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各級黨政組織要充分認識加強效能建設、提高執行力的重要意義,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實抓好。全市機關效能建設工作由市紀委、市監察局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相關部門共同實施。各級黨政主要領導要切實負起效能建設的領導責任,其他領導要做好分管範圍內的效能建設工作,建立健全效能建設崗位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的責任體系。
(二)明確任務,細化目標。根據效能建設的目標任務,每年作出具體工作部署,將任務分解落實到各地各部門。各級黨政組織要結合工作實際,對工作任務進一步細化,明確具體部門和責任人,明確時間進度要求,狠抓工作落實,確保目標實現。縣(區)、部門之間要建立工作協調溝通機制,承擔重點任務的牽頭部門要認真謀劃、主動協調,相關部門要主動策應、支持協作,努力做到縱向貫通、橫向配合,形成全市效能建設整體合力。
(三)強化考核,嚴格獎懲。圍繞提高執行力,科學設計機關效能考核指標體系,使效能建設考評與科學發展目標考核、創新創優評比等形成有機整體。將加強效能建設、提高執行力的情況作為衡量單位和領導幹部業績的重要指標,每年度開展效能建設先進單位評比,先進單位由市委、市政府通報表彰,較差單位由市委、市政府通報批評,並視情追究其主要負責人的責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