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損害

放射性損害,是屬於生態學(一級學科),污染生態學(二級學科),定義:環境中放射性同位素經不同途徑進入生物體,在生物體內積累並達到一定濃度時導致生物體的不良效應。

放射性損害是放射性對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

簡介

放射性損害是放射性對生物的危害是十分嚴重的。放射性損傷有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如果人在短時間內受到大劑量的X射線γ射線和中子的全身照射,就會產生急性損傷。輕者有脫毛、感染等症狀。當劑量更大時,出現腹瀉、嘔吐等腸胃損傷。在極高的劑量照射下,發生中樞神經損傷至直死亡。

中樞神經症狀主要有無力、怠倦、無欲、虛脫、昏睡等,嚴重時全身肌肉震顫而引起癲癇樣痙攣。細胞分裂旺盛的小腸對電離輻射的敏感性很高,如果受到照射,上皮細胞分裂受到抑制,很快會引起淋巴組織破壞。

放射能引起淋巴細胞染色體的變化。在染色體異常中,用雙著絲粒體和著絲立體環估計放射劑量。放射照射後的慢性損傷會導致人群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的發病率增加。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衰變過程放出α、β、γ射線的現象,俗稱放射性。由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污染,叫放射性損害。放射性損害的來源有:原子能工業排放的放射性廢物,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以及醫療、科研排出的含有放射性物質的廢水廢氣廢渣等。

損害原

(1)原子能工業排放的廢物,原子能工業中核燃料的提煉、精製和核燃料元件的製造,都會有放射性廢棄物產生和廢水、廢氣的排放。這些放射性“三廢”都有可能造成污染,由於原子能工業生產過程的操作運行都採取了相應的安全防護措施.“三廢”排放也受到嚴格控制,所以對環境的污染並不十分嚴重。但是,當原子能工廠發生意外事故,其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國外就有因原子能工廠發生故障而被迫全廠封閉的實例。

(2)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在進行大氣層、地面或地下核試驗時,排入大氣中的放射性物質與大氣中的飄塵相結合,由於重力作用或雨雪的沖刷而沉降於地球表面,這些物質稱為放射性沉降物或放射性粉塵。放射性沉降物播散的範圍很大,往往可以沉降到整個地球表面,而且沉降很慢,一般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才能落到大氣對流層或地面。

(3)醫療放射性,在醫療檢查和診斷過程中,患者身體都要受到一定劑量的放射性照射,例如,進行一次肺部x光透視,約接受(4—20)×0.0001Sv的劑量(1sv相當於每克物質吸收0.001J的能量),進行一次胃部透視,約接受0.015-0.03SV的劑量。

(4)科研放射性,科研工作中廣泛地套用放射性物質,除了原子能利用的研究單位外,金屬冶煉、自動控制、生物工程、計量等研究部門、幾乎都有涉及放射性方面的課題和試驗。在這些研究工作中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損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