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格局

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國民收入在政府部門、企業和居民之間的分布。收入分配過程包含不同的環節和階段,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應地,收入分配格局也可以劃分為初次分配格局和再分配格局。從收入分配的次序來看,首先是收入的初次分配,即生產成果在生產要素之間的分配,其分配原則是根據生產要素對產品生產所作貢獻的大小來分配,以體現效率原則,分配結果形成初次收入分配格局;其次是收入的再分配,即對初次分配收入進行調節,以保證低收入者或沒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有生存的權利,從而體現公平原則,分配結果形成再收入分配格局。由於初次分配在前,再分配在後,因此,初次收入分配對再收入分配具有決定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收入分配格局收入分配格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分配理論和分配方式經歷了從單一的按勞分配,到按勞分配為主、其他分配方式為輔,再到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演變過程,我國的分配格局從過去的平均主義轉變為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基尼係數上升。收入差距擴大有其積極意義,但是,過分懸殊的收入差距會導致兩極分化,影響社會穩定。當前,我國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作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通過有效的巨觀調控,合理調節全社會的分配關係和分配格局,縮小收入差距。正如《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的,要合理調節收入分配,“著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調節過高收入,規範個人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緩解地區之間和部分社會成員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

意義

總理報告強調要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總理報告強調要逐步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努力實現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最低工資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和津貼補貼制度,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增長機制。健全資本、知識、技術、管理等由要素市場決定的報酬機制。擴展投資和租賃服務等途徑,最佳化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機制,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
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加大稅收調節力度。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完善慈善捐助減免稅制度,支持慈善事業發揮扶貧濟困積極作用。

媒體報章

多管齊下培育“橄欖形”分配格局-多管齊下培育“橄欖形”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民生之源。隨著近年來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分配失衡問題日益凸顯。目前我國基尼係數為0.47,遠超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並逐年攀升。今年5月,全國人大財經委建議“化稅為薪”,而由國家發改委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草案也接近完成。 收入分配改革漸行漸近,中國走向“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之路看到曙光。貧富差距突破國際警戒線

2009年,國際通用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係數,我國已達0.47,直逼社會容忍“紅線”。專家分析,今年我國基尼係數繼續升高,超過了0.5。國際通常認為,基尼係數0.4是警戒線,一旦基尼係數超過0.4,表明財富已過度集中於少數人,社會處於可能發生動亂的危險狀態。

我國收入分配嚴重失衡由多種原因造成,而行業壟斷是其中之一。有的壟斷行業職工收入比職工平均工資水平超出4到10倍。政府主導的經濟使收入分配傾向於政府與資方,不利於一般勞動者;再分配未對收入差距產生明顯改善作用。中國公民納稅僅次於福利極高的法國,居世界第二,而享受的福利才占稅收的8%。政府財政收入中教育、衛生等公共開支的比例,美國為42%,英國49%,加拿大52%,而我國僅占8%。居民收入增長慢,社會福利支出增長慢。近10年來,國民收入分配一直在向政府傾斜。
早在幾年前,相關部門就已討論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直至今年4月,終由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關於加強收入分配調節的指導意見及實施細則》。
事實上,在對收入分配進行可能的改革前,不少省市已率先採取行動。今年以來,自江蘇省率先在全國確定上調最低工資標準後,浙江、廣東、福建等地陸續調整這一標準,幅度都在10%以上。已調整標準的城市中,上海月最低工資標準1120元/月,為全國最高。
金融學者汪康懋認為,從白領逃離京滬穗等事件中看出,民間對收入分配改革呼聲很大,“目前是改革的最佳時間點。”應把更多“蛋糕”切給老百姓

我國貧富差距逼近社會可容忍“紅線”,由此帶來的諸多問題已成社會各界關注焦點。汪康懋表示,國家應減少城市公用事業費,讓利於民。

專家指出,由於幾方利益博弈,推動收入分配改革的難度很大。政府不願降低收入增長的態勢,壟斷企業不願將利潤拱手讓人,而與之競爭的企業因利潤有限也不願加薪,最終受害的將是廣大居民。對此,學者奚君羊指出,“這歸根到底還是市場化程度低的問題。”由於勞動力市場競爭不夠充分,資源不能得到合理共享,壟斷行業以壟斷地位占據壟斷利潤,這加速著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斷擴大。
“美國的富裕程度遠高於中國,但從基尼係數上看,其財富差距較中國緩和不少。”奚君羊說,市場經濟已開發國家收入分配更平均,“由此可見,加快我國市場化改革至關重要。”
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就是要解決公平問題,調整國家、企業、居民三者的收入結構,“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做大‘蛋糕’。同時,通過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改變‘切蛋糕’方式,使居民吃到更多的‘蛋糕’。”畫餅難充飢,望梅不能止渴

收入分配改革的必要性及改革方向,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所長蘇海南表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應出來,中國已基本具備條件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畫”。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年內應該會出來,但年內出不出來,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中國已基本具備條件實施“國民收入倍增計畫”,但實不實施、什麼時候實施,可能是另外一回事兒。畫餅難以充飢,望梅不能止渴。“國民收入倍增計畫”不再是新話題,它可能正是不能充飢只能畫著的“餅”,不能止渴只能望著的“梅”。
專家認為,改革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者收入,不能止於道德呼籲,而需切實舉措。“工資倍增計畫”自2007年提出,至今已三年,但進展不大。制定《工資法》社會呼籲多年,但到了今年,《工資法》還沒出台,就已自動降格為行政規章《工資條例》。
勞動者期盼政府堅定決心,希望“收入倍增計畫”不再是只能望著的“梅”。惟有如此,才能儘快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