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314?~366)

支遁(314?~366)

東晉高僧、詩人。 支遁深諳佛理,他創立的“即色義”為當時佛教“六家七宗”之一。 支遁善草隸,能文翰。

支遁(314?~366)

正文

東晉高僧、詩人。字道林,俗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一帶)人。一說河東林慮人。家世奉佛,早年隱於餘杭山,25歲出家。曾在剡山立寺行道。又曾駐會稽靈嘉寺,並於會稽石城山立棲光寺。晉哀帝即位 (361)後,支遁被徵召入京,在東安寺講經。三年後又回到剡山,不久病死。
支遁深諳佛理,他創立的“即色義”為當時佛教“六家七宗”之一。又雅好老莊,尚清談。曾在白馬寺論《莊子·逍遙遊》,卓然標新理於郭象向秀之外,深為時人激賞。當時名流如王洽劉惔王羲之謝安殷浩許詢等,都與他交好。孫綽《道賢論》以支遁比向秀,認為“二子異時,風好玄同矣”。王濛稱其為“緇缽之王(弼)何(晏)也”,可見支遁是當時清談家的領袖人物之一。
支遁善草隸,能文翰。其詩多老莊玄言,又摻入佛家禪理。如《四月八日佛詩》“菩薩彩靈和,眇然因化生;四王應期來,矯掌承玉形”等,確實“理過其辭,淡乎寡味”。不過,支遁也有一些詩,如《詠懷詩》其三、《八關齋詩》其三及《詠禪思道人》等,都有篇幅較多的自然景物描寫。像“泠風灑蘭林,管瀨奏清響;霄崖育靈藹,神蔬含潤長”,“回壑佇蘭泉,秀嶺攢嘉樹;蔚薈微游禽,崢嶸絕蹊路”等,寫景生動細緻,與謝靈運的手法頗有相似之處。支遁寫得較好的詩,如“從容遐想逸,採藥登崇阜;崎嶇升千尋,蕭條臨萬畝”,“解帶長陵陂,婆娑清川右”,皆筆意瀟灑,情致高邁,與郭璞《遊仙詩》的風格頗相似,只是玄意更濃。支遁的文,今存20餘篇,內容幾乎全部與佛教有關。
《隋書·經籍志》錄有《支遁集》8卷,已佚。《弘明集》《廣弘明集》也收有他的詩文。今存詩文收入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及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配圖

支遁(314?~366)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