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駿圖》特種郵票

《神駿圖》特種郵票

特種郵票《神駿圖》,2006年12月3日發行,《神駿圖》1套2枚。是唐代畫家韓乾畫的一卷歷史故事畫,描繪的是中國東晉時期支遁愛馬的故事。

基本資料

《神駿圖》神駿圖

郵票規格:50×30毫米
齒孔度數:13×12.5度
整張枚數:16枚(8套)
整張規格:240×150毫米
版別:影寫
設計者:方軍
責任編輯:陳靜
印製廠:北京郵票廠
出售辦法:自發行之日起,在全國各地郵局出售,出售期限6個月。

郵票簡介

《神駿圖》是一件絹本重彩中國畫,工筆畫人物、海水和樹石。畫的右邊一僧人坐岸邊石床之上,身著袈裟,肩負錫杖長達地面,此人就是支遁。支遁對面坐一士人,侍立者為西域奴仆,臂上立一雄鷹,三人都凝視著迎面踏浪而來的駿馬。馬上騎者為一散發童子,手執木桿,欣然自得;馬無韁繩鞍韉,昂首健步,渡海如履平地,迎面馳騁。畫中,馬的駿健、人的凝眸,都栩栩如生,有很高的藝術水平。郵票設計者將畫面自然一分為二,使之成為一幅分則獨立成畫,合則完整統一的作品。
《神駿圖》是遼寧省博物館收藏的一級文物。遼博目前館藏書畫5000多件,一級文物79件,《神駿圖》是精品中的精品。《神駿圖》入選2006年郵票,這是遼博自1984年以來第三幅書畫作品入選國家新郵,其中《簪花仕女圖》(一套3枚,小型張一枚)1984年發行,《虢國夫人遊春圖》(一套2枚)1995年發行。

歷史源流

《神駿圖》《神駿圖》

國家郵政局發行特種郵票《神駿圖》1套2枚。這是唐代畫家韓乾畫的一卷歷史故事畫,描繪的是中國東晉時期支遁愛馬的故事。
支遁(314—366),字道林,世稱支公、林公,別稱支硎,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市)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林縣)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初隱餘杭山,25歲出家,曾居支硎山,後於剡縣(今浙江省嵊縣)沃洲小嶺立寺行道,僧眾百餘。晉哀帝時應詔進京,居東安寺講道,三年後回剡而寂。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是支遁愛馬的故事。故事說的是,有人送給高僧支遁五十兩黃金和一匹駿馬。他處理這兩件事物的方法與眾不同,把黃金送了人,卻把馬留下來飼養,而且時時前往觀看。以世俗的觀點來看,黃金可以生利息,而馬卻要吃草料,何不把黃金留下而把馬匹遣發?怪不得世俗之人都說支遁不善處理事物。支遁卻笑著說:“他們哪裡知道?貧道愛其神駿之性耳!”“神駿之性”是名馬的一種了不起的英俊共相,這是支遁以一個藝術欣賞的角度愛馬賞馬的超人之處。《神駿圖》描繪的是支遁愛馬的一個場面。

郵票內容

《神駿圖》《神駿圖》

《神駿圖》郵票5套;T151秦始皇陵銅車馬、1999-2漢畫像石、2005-25《洛神賦圖》、1994-8《敦煌壁畫》(第五組)、1995-8《虢國夫人遊春圖》郵票各1套;歲歲平安個性化票10枚,附圖為《十駿圖》。

郵票首發

國家郵政局定於2006年12月3日發行《神駿圖》特種郵票1套2枚,分別為(2-1)T,神駿圖(局部),(2-2)T,神駿圖(局部),面值均為1.20元。志號為2006-29。郵票規格為50×30毫米(連票),整張枚數為16枚,整張規格為240×150毫米,版別為影寫版。防偽方式為防偽紙張、防偽油墨、螢光噴碼。北京郵票廠印製。

相關點評

關於此《神駿圖》的作者及點評方面,不妨摘錄一段王克文先生的觀點:作者——北宋佚名。點評——此圖因畫面前隔水黃花綾上殘存舊題金楷“韓乾神駿圖”字樣、較長時間多有以此為唐—韓乾所作之說、後經專家考證,其畫法、造型特點、估計不會晚於南宋為下限。是圖卷取材於《世說新語》中支遁愛馬的故事,畫面處理富有神話傳說色彩。起首石坡上僧人支遁與友人正注目畫幅左面一少年神采飛揚騎著駿馬踏水奔來的情景。旁有持仆鷹僕從相伴、三人組合為右卷重心、簡練的空間結構突出了“神駿”健壯奔騰的姿態。和主人翁支遁傾前坐姿、注目而視的神態、都表現得極為生動有致。圖卷內容的表達和空間架構形式相協、整體上富有較強的視覺衝擊力。特別是以“網巾水”法,用密集的線條撐滿上下幅面,並染成深沉的色調以襯托強化主體淡色的奔馬。整幅前後段有“首尾相映項腹相迎”之妙。東晉名僧支遁(公元314—366年)、曾謂自己“貧道愛神駿”,故以此名畫、因記載上稱支遁愛馬又愛鷹,故畫面才有僕駕鷹之細節。

王克文先生對此《神駿圖》點評的精細!作者—北宋佚名。以及“估計不會晚於南宋為下限。可見我揣摩現由日本私人所藏的北宋李公麟《五馬圖》橫長225厘米的巨幅(其中之四“照夜白”)及由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的唐韓乾《照夜白》等傳世真跡、能夠奔跑來更多的故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