擬羊耳菊

擬羊耳菊

擬羊耳菊(Inula forrestii Anth.),菊科,旋覆花屬的一種植物。產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永寧)及四川西南部(木里)。

基本信息

物種信息

種中文名:擬羊耳菊
種拉丁名:Inula forrestii Anth.
種別名 :木枝旋覆花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屬中文名:旋覆花屬
屬拉丁名:Inula
系中文名:擬羊耳菊系
系拉丁名:Ser.ForrestianaeLing
組中文名:羊耳菊組
組拉丁名:Sect.Cappa DC·,Prodr
亞族中文名:旋覆花亞族
亞族拉丁名:Subtrib.Inulinae O.Hoffm.
族中文名:旋覆花族
族拉丁名:Trib.Inuleae Cass
亞科中文名:管狀花亞科
亞科拉丁名:CARDUOIDEAE KITAM.
綱中文名:雙子葉植物綱
綱拉丁名:DICOTYLEDONEAE
門中文名:被子植物門
門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來源:[Not.Bot.Gard.Edinb. 18: 197. 1934]
中國植物志:75:274

形態特徵

灌木,高0.4—1米,多分枝。分枝開展;老枝徑3—4毫米或更粗壯;樹皮深灰色或褐灰色,有淺溝和皮孔;當年枝長3—6厘米,徑1—2毫米,樹皮紅褐色,被短毛,上端與頂芽一樣被白色密絹毛及腺點,有密集的葉。葉開展,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2—7厘米,寬o.7—3厘米,頂端急尖,有長細尖頭,邊緣有具小尖頭的淺鋸齒但下部全緣且漸狹成短柄狀,近革質,兩面被粘質乳頭狀短腺毛,下面沿脈密生黃褐色短柔毛;中脈和5—6對側脈在下面凸起;側脈向上彎曲,在近葉緣處相連結;網脈極細密而明顯。腋芽被白色密絹毛。頭狀花序在枝上部腋生及頂生,排列成總狀,或僅在枝端單生,倒卵圓形,長稍超出1厘米,徑1—1.5厘米;花序梗長約5—15毫米,花後常宿存;苞葉少數,線狀披針形,被白色絹毛,漸小成總苞片狀。總苞近鍾狀,長8—10毫米;總苞片4—5層,線狀披針形,外層稍革質,較內層短4—5倍,被腺點和短柔毛;內層頂端漸尖,邊緣乾膜質,有緣毛。舌狀花稍超出總苞;花冠長約9毫米;舌片線狀長圓形,長6毫米,寬1.5毫米;管狀花花冠長5毫米,有披針形裂片,裂片有腺點;花葯上端稍尖;花柱分枝頂端截形。冠毛污白色,約與管狀花花冠等長,在舌狀花較短,約有20個微糙毛。瘦果狹圓柱形,長約3毫米,被白色密絹毛,有腺點。花果期11月。

產地分布

產雲南西北部(麗江、中甸、永寧)及四川西南部(木里)。生於開曠坡地或石礫間,海拔2000——2100米。

本種提示

此種由於葉和花序的特性,極易與本屬中其它木本的種區別。在四川還是首次見到;但四川的植物有較小的葉(長2—5厘米,寬o.7—1.7厘米)及通常單生於枝端的頭狀花序,而雲南的植物有較大的葉(長4—7厘米,寬1—3厘米)及生於枝端和上部葉腋的4—5個頭狀花序。四川的植物是否應作為變種或不伺種,還待進一步的觀察。

參考文獻

Inula forrestii Anth.inNot.Bot.Gard.Edinb.18:197.1934;Ling,植 物分類學報10(2):179.1965;S.Y.Hu in Quart.Journ.Taiw.Mus.19, 5——4:297.1966.

菊科·旋覆花屬植物

旋覆花屬(Inula L. ),菊科,200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我國有20餘種,廣布。草本,罕有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異性,放射狀或少有盤狀;總苞片多列,長短不等;花序托裸露,有多數小窩孔;緣花雌性,結實,花冠具顯著的舌片或管狀,頂端具3小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