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子朴

蓼子朴

蓼子朴根狀莖橫走。莖直立,由基部向上多分枝,被糙硬毛混生長柔毛和腺點,瘦果披針形,具多數細溝,被腺和疏粗毛。

基本信息

蓼子朴

種中文名: 蓼子朴
種拉丁名: Inulasalsoloides(Turcz.)Ostrnf.(=InulaammophilaBungeexDC.)
種別名: 沙地旋覆花黃喇嘛禿女子草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橫走。莖直立,由基部向上多分枝,被糙硬毛混生長柔毛和腺點。葉披針形或矩圓狀條形,長3—7mm,寬1—2.5mm,先端鈍,基部心形或有小耳,半抱莖,全緣,上面無毛,下面被短柔毛和腺點。頭狀花序直徑1—1.5cm,單生於枝端,總苞片4—5層,外層漸小,乾膜質,有緣毛;舌狀花淡黃色,頂端具3齒,管狀花長6—8mm。瘦果披針形,具多數細溝,被腺和疏粗毛(圖92)。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我國北方從典型草原到荒漠草原帶,也進入荒漠地帶。在內蒙古、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和新疆等省(區)均有分布,在國外,蒙古和原蘇聯中亞地區也有。
生物生態特徵: 蓼子朴具有較強的繁殖力,它的橫走根狀莖在沙土中蜿蜒,可以進行營養繁殖,瘦果多數,小而具冠毛,隨風飄蕩,極易傳播,遇條件適合,便可發芽,長成新的植株。主根及根頸部位主根均淡黃色,根頸粗0.5cm,主根可深入沙層100cm左右,在70cm土層的主根粗0.3cm。蓼子朴為喜砂的旱生植物,最適的生境為地下水位較高(0.5—4m)輕度鹽漬化的沙地和沙礫質地,也生長於較濕潤的低矮沙丘上、丘.間低地和流動沙丘的邊緣,以及河灘沙地,在河流的砂壤質階地土壤上和條件適宜的路邊沙地,沙礫質地均可能見到蓼子朴生長。蓼子朴常是作為伴生成分出現於沙生系列和鹽生系列過渡的群落中,如由中亞狼尾草(Pennisetumcentrasianticum)和賴草(Leymussecalinus)構成的群落,由黑沙蒿(Artemisiaordo–sica)和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檉柳(Tamarixchinensis)構成的群落以及由黑沙蒿和小紅柳(Salixmicro–stachyavar.Bordensis)構成的群落等。在很少的情況下,蓼子朴也可成為群落中的優勢成分,如在由北沙柳(Salixpsammo–phila)構成的半固定沙地植被、由黑沙蒿和本種構成的以及由褐沙蒿(Artemisiaintramongolica)構成的固定沙地植被。、

飼用價值

蓼子朴青鮮時為駱駝所喜食,乾枯後適口性有所下降,為駱駝所樂食,冬春季節羊僅偶然採食。蓼子朴由於在草場上分布數量不多,在牲畜的飼料平衡上不占重要地位。從蓼子朴所含化學成分看,蛋白質含量偏低,而粗脂肪含量頗高,粗,纖維含量中等,灰分也較高,其中鈣較豐富而磷偏低,胡蘿蔔素含量不低(接近於大豆乾草的)(表92—1)。從所含必需胺基酸看,蓼子朴接近於禾穀類精飼料和一般禾本科乾草,而較穀類秸稈的高數倍,可以認為它的蛋白質品質是較好的(表92—2)。從以上各方面綜合評價,可以認為蓼子朴屬於低等的飼用植物。蓼子朴是—種較好的固沙植物,沙地草場上的蓼子朴應予保護,以發揮其生態效益。此外,蓼子朴的花及開花前的全草均可藥用,味辛性涼,有解熱、利尿的功能,有的地區將它代旋覆花入藥.

菊科·旋覆花屬植物

旋覆花屬(Inula L. ),菊科,200種,分布於歐洲、非洲和亞洲,我國有20餘種,廣布。草本,罕有灌木;葉互生;頭狀花序單生或排成傘房花序式或圓錐花序式,異性,放射狀或少有盤狀;總苞片多列,長短不等;花序托裸露,有多數小窩孔;緣花雌性,結實,花冠具顯著的舌片或管狀,頂端具3小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