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桿島自然保護區

擔桿島自然保護區

擔桿島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270公頃,位於珠江入海中,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主要保護對象為海島森林生態環境及其野生動植物,屬於我省稀有生物型自然保護區之一。

擔桿島簡介

保護區內擁有維管束植物438種,野生動物85種,其中列入國家一級、二級、三級重點保護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13種,如蟒蛇、獼猴、穿山甲、松雀鷹、鳶、褐翅鴉鵑、土沉香、吊皮錐、白桂木等。自1990年建立保護區以來,獼猴得到了恢復和發展,現己有18群約600多隻。擔桿島獼猴保護區位於東經114 °07'~ 114°19',北緯21°58'~22°04',距珠海市區40海里、香港11海里、澳門39海里、深圳42海里,由擔桿島和二洲島組成,總面積227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獼猴及海島森林生態環境,是廣東珍貴稀有生物型自然保護區之一,是研究其原生地和發展史的重要基地。

擔桿島由來

擔桿島自然保護區 擔桿島自然保護區

擔桿島因形似“扁擔”而得名,全島7個山峰連成一線,呈東西走向,且較為平緩,一條長15公里的公路貫穿東西,主峰為樟木灣頂,海拔322米。二洲島呈方形,主峰鳳凰山,海拔473米,為萬山群島第一峰。海島岩石為花崗岩結構,經風吹雨打,海浪沖蝕,形成獨特景觀。島上盆景植物因長年受海風吹擊,自然成型,千姿百態尤以羅漢松為最。區內泉水叮咚,鳥語花香,猴鳴雀躍。

擔桿島保護區

1982年林業部門將擔桿列島闢為禁獵區,1989年11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擔桿島獼猴保護區,翌年6月由珠海市批准建立保護區管理站。如今保護區綠化率達96.6%。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有維管束植物438種,野生動物85種。其中珍稀動植物,有國家三級保護植物3種,一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保護動物9種。獼猴數量從1982年的不足300隻,如今發展至18群近600隻。其中近100隻經人工馴化,常與人逗樂,十分有趣。遷徙至此的候鳥逐年增加,有近60個種類。保護區成為獼猴、鳥類等珍稀動植物的天堂,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保護區歷史沿革

1989年11月,粵府函[1989]168號文,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擔桿島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

1990年6月,成立珠海市擔桿島獼猴保護區管理站,由市綠化委員會管理。

2000年4月,珠府辦函[2000]55號文,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淇澳紅樹林保護區”,由淇澳管理區管理。

2002年2月,市林業局正式接管淇澳紅樹林保護區,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由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接管,盧海洋站長兼管全面工作。

2004年11月,粵辦函[2004]383號文,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將淇澳島自然保護區和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合併,建立“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所所長盧海洋兼管保護區全面工作。

2005年5月,為健全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市農業局副局長楊堯同志任第一屆管理處主任,具體業務委託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所負責。

2006年1月,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籌建正式完成,並獨立辦公。

2006年7月,市委組織部正式任命楊雄邦同志為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保護區管理處第二屆主任,負責保護區全面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