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

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南海之濱,前身為珠海擔桿島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7000多公頃,現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基本信息

地處南海之濱的廣東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前身為珠海擔桿島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於1989年11月24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1月,廣東省政府批准同意將珠海擔桿島獼猴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珠海淇澳島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合併,建立“珠海淇澳—擔桿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我省為數不多的集森林和野生動植物以及濕地綜合類型的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7000多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濕地、獼猴、鳥類及海島生態環境,是研究濕地生態系統、候鳥以及獼猴原生地和發展史的重要基因庫。保護區的建立必將為促進濕地生態系統及其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發展,共建人與自然和諧家園發揮應有的作用。
珠海淇澳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淇澳島西北部,居於東經113º36'----113º39',北緯22º23'----22º27',西北及東北與中山、深圳、香港隔海相望,南面水域與珠海市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和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相連,為珠江四大出海口之咽喉。保護區面積5000公頃,紅樹林面積500公頃,呈半月形展示。保護區擁有維管植物近700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真紅樹林有15種,半紅樹植物9種。生長在海灘上的紅樹林既是防風固沙、防波保堤的海上森林,也是鳥類和海洋生物棲息、繁衍的良好場所,更是中國三大候鳥遷徙路徑之一,秋冬季棲息著數以萬計,90多個種類遷飛的候鳥。
擔桿島自然保護區位於珠江口南部的伶仃洋與南中國海交界處,東經114°07'----114°19',北緯21°58'----22°04',總面積2270公頃,島上動植物資源豐富,有維管束植物438種,野生動物85種。其中珍稀動植物12種,有國家三級保護植物3種,一級保護動物1種,二級保護動物9種。島上盆景植物因長年受海風吹擊,自然成型,千姿百態尤以羅漢松為最。區內泉水叮咚,鳥語花香,猴鳴雀躍,獼猴數量也逐年增加,常與人逗樂,十分有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