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映

掩映

掩映,漢語詞語之一,意思有遮蔽、隱蔽,出自於唐代元稹的《賽神》;遮映襯托,出自於南唐的馮延巳的《虞美人》詞;蓋過、壓倒,出自於唐代李​白的《陳情贈友人》詩等。

基本信息

釋義

掩映掩映
相互遮掩而且又映照襯托:萬花掩映|仰視天,則明月斜掛,雲霞掩映。
漢語大詞典
(1) 遮蔽;隱蔽。
採薪持斧者,棄斧縱橫奔。山深多掩映,僅免鯨鯢吞。 唐 元稹《賽神
詩我在此樹邊掩映著,等他出來時,著他死於斧下。 元 鄭光祖《老君堂》第一折
司馬昭﹞豈不知兵法?若見地勢掩映,必不肯近。 《三國演義》第一九回
(2) 謂或遮或露,時隱時現。
掩映橘林千點火,泓澄潭水一盆油。 唐 白居易《夜泛陽塢入明月灣即事寄崔湖州》詩
風颭亂,高低掩映千千萬。 宋 晏殊《漁家傲》詞
時林月漸明,隱隱見橘柚影中一美人掩映,若隔煙霧。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龍井神女祠》
樓台殿閣的縮影喲,掩映在山頭的雲霧之中。 郭小川《茫茫大海中的一個小島》詩
(3) 遮映襯托。
春山拂拂橫秋水,掩映遙相對。 南唐 馮延巳虞美人》詞
宛轉隨溪,羣峰環聳,木石掩映。 明 徐弘祖《徐霞客遊記·游黃山日記》
小立吹裾,常伴春慵,掩映繡牀金縷。 清 納蘭性德《疏影·芭蕉》詞
樹影中湖光掩映,極其明媚。 冰心《寄小讀者》十八
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黃傳惕《故宮博物院》
(4) 蓋過,壓倒。
多君騁逸藻,掩映當時人。 唐 李白《陳情贈友人》詩
‘蕭條夜靜邊風吹,獨倚營門向秋月’,可以齊衡古人,掩映時輩。 唐 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郎士元》
蓋其精神氣力,真足以柱石兩間,掩映千古。 明 高攀龍《<朱子節要>序》
諸子風華掩映千人,多廊廟之器。 清 黃宗羲《留別海昌同學序》

補充資料

雲霞掩映。——清·薛福成《觀巴黎油畫記

明暗之掩映。——蔡元培《圖畫》
依稀掩映。——清·林覺民與妻書

造句

蔥鬱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牆。 

綠樹修竹掩映著碧瓦紅牆,順著汩汩的水聲,卻見一彎碧水蜿蜒而入。

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村屋,坳口上的寨牆,水洞前的一小塊平地都看清了。
看著那些在林木掩映下的白色墓碑,他考慮著自己是否應該跟過去看看。
繁茂的樹掩映著十幾間土屋。
一堆深草掩映著一個深坑,而他的後面還有一個帶著尖樁的樹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