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神

賽神,也是神祗崇拜的一種活動方式,清朝張心泰《粵游小識》卷三引佚名《潮城竹枝詞》云:“四月初旬猶賽神,五更三點有遊人。居然長夜不春地,幾度風光過跟新。”並云:“潮城元宵後方賽神,或至四月末已。”


介紹

賽神活動方式很多,有賽大豬、賽大鵝等,各家各戶的豬鵝宰殺後,擺在一塊集中設祭,讓神明評比,看哪——家的大。澄海縣冠山鄉一帶鄉民,每年的賽大豬活動十分隆重,各家各戶各養一口大豬,等到賽神的日子一到,便宰殺祭祀神明。大豬宰殺之後,—字兒擺開,以便神明評比,其實是給觀看的人評比。特殊的是,每口大豬口裡都放一個大柑。這個柑誰都可以去拿,誰拿了就意味著能夠得到好運氣。
正月十九日潮州府城祭祀“玄天上帝”。這時,鄉里擺設各個祭壇,各家各戶將自家飼養的大鵝擺上進行評比,謂之“賽大鵝”。
四、祈 雨
在舊時,每逢久旱無雨的時候,潮汕鄉民總會舉行一些祈雨的形式。在北方,農民求雨,多向老龍王祈告。而潮汕地區的農民,卻是向一個毛頭小孩祈告。這“雨仙爺”叫“風雨聖者”,原是揭東縣登崗人,父母早喪,跟著兄嫂度日。嫂子對他不好,每日裡讓他乾挑水、打柴、掃地。一日,嫂嫂以無乾柴為藉口要斷他的炊。然而這風雨聖者卻若無其事地將腳伸進灶里當柴燒,飯熟而兩腳安然無恙。有一天,他到潮州城裡,忽見一群官員跪在烈日之下求雨,便罵道:“你們這些狗官求什麼雨。瞧我的!”說罷竹笠一搖,忽然間烏雲滿天,降下傾盆大雨。官員大喜,正想褒獎他,他卻以為要責打他出言冒犯之罪,拔腿便跑。眾人趕到一個小山腳下,他奮身穿入一樟樹幹里,不知去向。因此,大家為了紀念他,只好用樹幹雕出他的肖像,當作神仙崇拜。
求雨的儀式有個人與團體的分別:個人的是自己帶些禮物,到廟裡許願禱告,預祝將來成功。團體是逢大旱的時候才舉行,多由各地的鄉紳組織大鑼鼓隊,率領民眾到斗門雨仙爺的廟裡請願。如通過擲杯茭得到神的許可,便將神像抬到開元寺里來。寺里設寬大的篷棚一座,中設雨仙爺的神位,四周張燈結彩,正面擺香案。日間演戲或打醮,夜裡燃煙火或祭孤魂。日夜不斷地做神戲以娛神。
求雨有幾種方式:先是祈禱懇求,由村民推選一個較有名望的人作代表,這個人在神面前要說盡好話。如果過期而無雨,就改用賄賂方法:獻以紙錢、銀錠、許以修橋鋪路,祭祀孤魂野鬼,普度眾生。如果仍不靈驗,那非用強迫的方法不可了。一種是抬他到日光下曝曬,讓他也嘗嘗烈日滋味;一種是採用三步一打方法,拖它到韓江北堤上去受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