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頭鄉

排頭鄉

排頭鄉位於湖南省湘潭縣境西南,東界錦石鄉,西抵分水鄉,南連花石鎮,北毗烏石鎮。1995年5月根據省、市、縣文明精神,撤區並鄉並鎮,排頭鄉在原花石區所轄的九個鄉鎮中析出,由原黃荊坪鄉、嚴沖鄉、排頭鄉、留田鄉合併而成,鄉名由原小排頭鄉之名冠之,全鄉面積130.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827畝,其中水田50325畝,旱土35002畝,山村9萬畝,水面7500畝。鄉轄4個管區,42個村,663個村民小組,人口63755人。

基本信息

歷史前沿

排頭鄉排頭鄉
排頭鄉是1995年5月12日撤區並鄉後設立的鄉,排頭山丘多系南北走向,一山橫亘於前,人稱“排頭嶺”,排頭鄉因此而得名。排頭鄉域自唐代始屬湘潭縣,至今未變。1949年新中國成立,廢舊鄉公所,鄉屬石潭區,區人民政府設在石潭。1950年1月,劃鄉建鎮,鄉屬第七區,區機關設在石潭。1952年第七區劃小(分為3個區)我鄉地屬十一區。1956年撤區並鄉,鄉轄黃荊坪鄉(現在的紫山村劃在碧泉鄉)、嚴沖鄉、排頭鄉、留田鄉劃在花石鎮。1959年嚴沖鄉、排頭鄉、黃荊鄉、留田鄉合併成曙光人民公社,公社辦公機關設在排頭扶沖——石家大屋。1961年公社建制進行調整,將曙光公社劃小,分別劃為留田公社(辦公機關設在留田學校)、排頭公社(辦公機關設在石家大屋)、嚴沖公社(辦公機關設在古樓灣)、黃荊坪公社(辦公機關駐黃荊老街院內)。1966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花石區機關遭到衝擊,留田、排頭、嚴沖、黃荊坪各自成立革命委員會。1980年撥亂反正,撤銷革命委員會,恢復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劃鄉建政,實行政社分開,留田、排頭、嚴沖、黃荊坪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稱鄉人民政府,隸屬花石區。1995年5月12日,撤區並鄉建鎮,花石區劃分為花石鎮、龍口鄉、排頭鄉。排頭鄉由原來留田鄉、排頭鄉、嚴沖鄉、黃荊坪鄉合併而成。

區域交通

排頭鄉位於湘潭縣境西南,距縣城易俗河鎮45公里,東與錦石鄉接壤,南與花石鎮龍口鄉隔涓江相望,西與汾水鄉湘鄉市梅橋鎮毗鄰,北與彭德懷元帥故里—烏石鎮交界,韶回公路(韶山至回龍橋潭花公路)、花青公路(花石至青山橋)橫跨東西,潭花公路(湘潭至花石)、潭衡西線高速公路(湘潭至衡陽)貫穿南北,其中潭衡西線高速公路中途兩個互通之一設在規劃中的鄉址駐地—回龍橋,與韶回、潭花公路融匯互通,

風景名勝

排頭鄉排頭鄉
排頭鄉是清代名將左宗棠,著名戲曲作家張聲玠毛澤東主席的秘書、湖南省委第一書記周小舟的故里,又是北宋大文學家、理學家周敦頤,南宋大文學家、理學家胡安國隱居及講學的地方,鄉境內的“天下隱山”是湖湘文化的發源地。全鄉面積130.4平方公里,鄉轄留田、排頭、嚴沖、黃荊四個管區,42個行政村,663個村民小組,排頭鄉擁有豐富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尤其是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座落在黃荊管區的“天下隱山”歷為湘潭的四大名山之一,她是集自然風光與人文風情於一身的旅遊勝地,海拔437米的隱山風景秀麗,龍王洞深邃莫測,與山麓下正在建設的景區西禪寺、湖湘文化創始人胡安國及季子胡宏墓,濂溪書堂、濂溪祠、三賢祠、周小舟故居、左宗棠故居、隱山溫泉以及“四池”“八橋”十二景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人文與自然和諧統一的亮麗風景。胡安國親手所栽垂絲柏距今1100餘年,是縣內古柏樹之最,距垂絲柏50米遠的兩棵雌雄銀杏樹,距今900餘年。距隱山山麓的流葉橋旁的重陽木,距今500年,2001年已被縣林業局列為重點保護古木名樹。隱山湖湘文化源與鄰近的寧鄉花明樓劉少奇故居、韶山毛澤東故居、烏石鎮彭德懷故居、白石鄉齊白石故居和南嶽衡山形成了湘中地區一條極具價值和影響力的旅遊黃金線路。同時鄉境內還有佛教名寺雷祖殿、嚴沖水庫鄉村農家樂等旅遊景觀開發潛力巨大。

自然資源

排頭鄉同時也擁有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開採潛力巨大,黃荊、嚴沖管區內蘊藏有大量的錳、鐵、磷、石灰石等礦產資源,排頭、留田管區內蘊藏有充足的石膏、貓形紅石等礦產資源,部分資源正在小批量開採,企業也初具規模。

經濟發展

排頭鄉排頭鄉
糧食和生豬生產是排頭的主導產業,2005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到5.8萬多噸,出欄生豬16.1萬多頭,存欄生豬5.5萬多頭,各類家禽出籠40.1萬羽,其他特種養殖年產值也在2000萬元以上,排頭鄉被省、市、縣確定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在認真搞好糧食和生豬生產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根據排頭的地理環境和鄉情,在產業結構上作了相應的調整,湘蓮進一步普及,新品種“太空蓮”得到推廣,全鄉已逐步形成了以湘蓮高梁玉米龍鬚草菁蒿等為主的特色農產品基地。排頭鄉全心謀求排頭經濟發展,著力打造“三個中心,一條經濟走廊”的經濟框架,三個中心即以隱山開發的文化旅遊中心、以回龍橋集鎮建設的政治經濟中心、以留田的湘蓮種植和深加工中心;一條經濟走廊是回龍橋至黃荊坪的公路進行硬化,兩旁建立生態高科技農業示範走廊,擬建成排頭鄉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其中回龍橋集鎮建設從鄉政府大樓搬遷入手,興建農民一條街、綠色食品加工園和旅遊商貿市場。

基礎設施

排頭鄉排頭鄉
建國以來,排頭鄉修造和改造了12座小I型小II水庫,排頭鄉共有兩座。一座是留田水庫(原名藍田水庫);一座是嚴沖水庫(原名大石塘水庫)。架設了長達4公里長的嚴沖渡槽一座,排頭渡槽2座,留田渡槽2座,黃荊渡槽1座,安全渡槽一座,開鑿了總計長達15公里長的隧道30處,開挖修造了總長達200公里長的渠道。改造了隱水河,勝天河、涓江堤。1995年撤區並鄉後政府為了鞏固農業的基礎地位,投入資金8000萬元,籌勞1億個,分期分批對全鄉範圍內的所有水利設施進行了改造擴建,對所有高潲田冷浸田進行了改造。通過多年的努力,排頭鄉的基礎水利設施河基本農田得到了維修改造,基本做到了旱澇保收。據統計,在2005年的一年時間裡,全鄉完成水利投入230餘萬元,籌工50.2萬個,水利工程257處,完成土石方工程52萬餘方。
排頭鄉境內雖然有縣道潭花、花青公路貫穿全鄉12個村,韶回公路橫貫東西10個村,但鄉道和村道的建設發展速度緩慢。嚴重製約拿了鄉域經濟的發展。自撤區並鄉以來,歷屆黨委、政府花大力氣,致力於鄉村道路的改造和發展,1995年至今,全鄉籌措了資金近5000萬元,基本拉通和改造了鄉村道路。2002年爭取上級投入183.5萬元,鄉自籌22.5萬元,硬化了廟灣至排頭4.5公里長6米寬的通鄉公路。爭取上級投入資金400萬元,村自籌資金300萬元,修造了藕塘村至四印村長達5公里的聯村公路,拉通了指南至霞山的長達3公里的聯村公路。改造了嚴沖至嚴塘長達4公里的通村公路。其他村相繼改擴了部分村道。2005年以來,全縣實施暢通工程,排頭鄉硬化紅衛、松梓、嚴沖、毫光等村主幹道近二十公里,目前楊家嶺、嚴塘、龍潭、雪佳、延化、扶沖等村的村主幹道水泥硬化已立項,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之中。規劃中的湘潭至衡陽西線高速公路途經排頭鄉雪佳、蒼沖、回龍、扶沖、高塘、四印橋、留田、上南、南喬等十二個村,在排頭鄉回龍橋設有互通出口一個,2006年內開工建設,預計2009年正式通車。韶回公路黃荊坪至回龍橋段也將於近年內實現水泥硬化。
排頭鄉排頭鄉
撤區並鄉後,鄉黨委、政府在致力於其他基礎設施的同時,加大了農村電力工作及郵電通訊普及的領導工作。1995年以來,政府投入資金4000餘萬元。用於農電普及、郵政通訊的普及。到2002年末,全鄉村村架設了農網,做到了戶戶通電,郵電通訊快速得到了發展。鄉內開通了固定電話,開通率達到了85%。建設了行動電話傳輸塔6座,行動電話開通率達35%。2002年起,政府改造高壓線路10餘公里,新增變壓器10台,至2005年末,全鄉有28個村完成農網改造,其他16個村也已立項。由於全鄉農網得到了普及和改造,大大促進了鄉域經濟的發展,由於郵電通訊的快速普及和發展為農村廣大人民民眾提供了一個獲得訊息快捷平台,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排頭鄉撤區並鄉後,5個小城鎮投入建設資金達到9000萬元,建設總計面積達1.2平方公里,城鎮人口增加到2600餘人,按照排頭鄉制定的“十一·五”規劃,計畫2005年到2010年,在回龍橋繼續開發占地2.4平方公里,在黃荊坪繼續開發建設占地0.64公頃,在嚴沖繼續開發占地建設1.75公頃,在大扶沖村繼續開發建設占地1.75公頃的小城鎮。目前,天下隱山湖湘文化源旅遊項目正在開發,潭衡高速公路正在建設,排頭工業園建設項目正在招商,鄉人民政府駐地也將於年內搬遷至回龍橋地區的同心村同心組,回龍橋中心小城鎮的開發已正式啟動。

社會事業

排頭鄉排頭鄉
排頭鄉黨委、政府歷來重視教育,1995年以來,全鄉共投入教育資金1800多萬元。至2002年末,全鄉共有中國小校18所,其中中學4所,國小14所,教學點3個,共有在校中小學生6687人,其中中學生3442人,小學生3245人,共有在編在崗教師351人,提前離崗教職工37人,長休4人,共有退休教師134人,離休2人。1995年把留田衛生院改擴建為中心衛生院,該院經上級有關衛生部門驗收,認定為三等甲級醫院。並多次被縣市評為“先進醫療衛生單位”,同時還被認定為“園林式醫院”。1995年撤區並鄉後,排頭鄉社會治安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經濟建設環境和社會治安秩序良好。僅2002年,派出所共受理各類報警案件81起,其中立刑事案件16起,破獲16起,打擊處理違法犯罪嫌疑人54人,立治安案件8起,查處8起,刑事拘留9人。司法所及人民調解委員會受理各類民事糾紛128起,其中立案128起,調解結案127起,其中一起未達成協定,未立案直接調處40起,調解成功率達90%。由於實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全鄉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排頭鄉現在農村五保戶440多戶,2005年排頭鄉將原留田人民公社改建成為排頭鄉中心敬老院,占地21畝,有房間118間,耗資48萬元,目前入院54戶實現集中供養,中心敬老院的建設也逐步完善。鄉民政所每年都要救濟特困對象100餘人次以上,走訪復退軍人30戶以上,解決困難戶建房10戶以上,開展大病醫療補助8戶以上。在進一步做好睏難民眾社會救濟工作同時,排頭鄉於2006年7月全面啟動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機制,僅2006年上半年就對80多戶城鎮居民低保戶共發放低保救助金約5.4萬元,對440多戶農村五保戶共發放生活補助金11萬多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