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設計

排版設計

排版設計亦稱版面編排。所謂編排,即在有限的版面空間裡,將版面構成要素--文字字型、圖片圖形、線條線框和顏色色塊諸因素,根據特定內容的需要進行組合排列,並運用造型要素及形式原理,把構思與計畫以視覺形式表達出來。也就是尋求藝術手段來正確地表現版面信息,是一種直覺性、創造性的活動。編排,是製造和建立有序版面的理想方式。排版設計是平面設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大分枝,它不僅在二維的一面上發揮其功用,而且在三維的立體和四維的空間中也能感覺到它的效果,如包裝設計中的各個特定的平面,展示空間的各種識別標識之組合,以及都市商業區中懸掛的標語、霓虹燈等等。

基本信息

簡析

排版設計是平面設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切視覺傳達藝術施展的大舞台。排版設計是伴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的飛速發展而興起的,並體現著文化傳統、審美觀念和時代精神風貌等方面,被廣泛地套用於報紙廣告、招貼、書刊包裝裝潢、直郵廣告(DM)、企業形象(CI)和網頁等所有平面、影像的領域。為人們營造新的思想和文化觀念提供了廣闊天地,排版設計藝術已成為人們理解時代和認同社會的重要界面。

歷史發展

排版設計排版設計作品
平面廣告的發展離不開設計藝術的發展,而設計水平的提高,總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類理性的成長的。19世紀下半葉,英國興起了“工藝美術運動”(TheArts&CraftsMovement),標誌著現代設計時代的到來。

工藝美術運動的領袖人物是英國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他提倡合理地服從於材料性質和生產工藝、生產技術和設計藝術的區分,認為“美就是價值,就是功能”。莫里斯有句名言:“不要在你家裡放一件雖然你認為有用,但你認為並不美的東西。”其含義自然是指功能與美的統一。

這個運動產生伊始,出現了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即1888年在倫敦成立的工藝美術展覽協會(TheArts&CraftsExhibitionSociety).這個協會成立以來,連續不斷地舉行了一系列設計展覽,在英國提供了一個了解優良設計和高雅設計品的機會,從而促進了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

19世紀中葉,英國設計師、色彩專家歐文·瓊斯(OwenJones,1809-1847)寫成《裝飾法則》一書,通過大量有關美的設計原理、方法和實例而成為19世紀美術設計師的一本“聖經”。

1850年,哈珀印刷公司開創了畫報時代,其代表性範例有《哈珀畫報》、《哈珀青年》等,這些雜誌專門配有美術編輯,從而促進了編輯設計的發展。

在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感召下,歐洲大陸又掀起了一個規模更為宏大、影響更為廣泛、程度更為深刻的“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新藝術運動(ArtNouveau)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和美國產生和發展的一次影響面相當大的裝飾藝術運動,涉及到上數個國家,從建築、家具、產品、首飾、服裝、平面設計、書籍插圖,一直到雕塑和繪畫藝術都受到影響,延續時間長達十餘年,是設計上一次非常重要、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形式主義運動。英國和美國的“工藝術美術運動”比較重視中世紀的哥德風格,把哥德風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與借鑑來源,而“新藝術運動”則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裝飾風格,完全走向自然風格,強調自然中不存在直線,強調自然中沒有完全的平面,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有機形態,而裝飾的動機基本來源於自然形態。

平面廣告在“新藝術運動“中得到較快的發展。由於廣告的首要目的是通過視覺來傳遞信息,所以廣告設計就不能不設法給予人們的視覺以美感,從而引起人們的注重,使人產生愛好。

排版設計排版設計
20世紀初,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在世界範圍內蓬勃興起。這是一場真正的設計上的革命,通過這個運動,設計才第一次成為為大眾服務的,為大工業化、批量化的生產服務的活動。現代主義設計興起於歐洲大陸,20年代達到高潮,在整個歐洲發展得如火如荼。在德國,通過現代設計運動的先驅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Gropius)、米斯·凡德洛(MiesVanderRohe)等人的努力,通過他們所創立的世界上第一所設計學院——“包浩斯”的探索,使現代設計達到了驚人的高度,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思維上、方法上和形式上對其後的設計產生了積極深刻的影響,基本改變了過去設計的內涵和本質。由於二戰的影響,現代主義設計及其代表人物移師美國,在那裡得到了健康而迅速的發展,並逐漸形成了空前的國際主義風格浪潮。

這期間,在荷蘭產生的“風格派”也異常活躍,其代表人物是發起者杜斯博格(TheoVanDoesburg,1883-1944),他們於1917年創刊的《風格》雜誌充分表達了他們的觀念。如同德國的包浩斯一樣,“風格派”確立一個藝術創作和設計的明確目的,強調藝術家、設計師的合作,強調聯合基礎上的個人發展,強調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平衡。對蒙德里安來說,形體不是表示非凡的狀況和特徵,而是還原於自然所具有的、自然的永恆的要素。蒙德里安的作品充分表達了他的藝術思想。

包浩斯的奠基人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Gropius,1883-1969)是20世紀最重要的現代設計師、設計理論家和設計教育奠基人。他的設計思想具有鮮明的民主色彩和社會主義特徵。他一直希望他的設計能夠為廣大的勞動人民服務而不僅僅是為少數權貴服務。

格羅佩斯成立包浩斯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他認為藝術與手工藝不是對立的,而是一個活動的兩個不同方面而已。因此,他希望能夠通過教育改革,使它們得到良好的、和諧的結合。由於格羅佩斯的虔誠和不懈的努力,使包浩斯成了現代設計運動的發源地。

美國,促進設計活動發展的唯一動力是經濟的活力,美國的設計水平因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所推動,一度十分發達。在物質極為匱乏的戰後年代,西方人最感愛好的不是設計的典型和華貴,而是美國式的大眾物質文化。因為可口可樂一馬當先打入世界市場,被人們稱為“可口可樂殖民主義”。西方各國在50年代後半期開始學習和模擬美國大眾文化和文化觀念,連同美國設計的核心,即強調“有計畫的廢止制”的式樣,設計方式也兼收並蓄、全盤吸收。

排版設計排版設計
假如用一個詞來概括形容60年代的設計風格,那么最恰當的就應該是“波普”。“波普”設計運動是一個反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即反對自1920年以來,以德國包浩斯為中心發展起來的現代主義設計傳統。這個運動思想的根源,其實還是從美國的大眾文化中來的。換言之,美國的大眾文化和消費文化,已經成為英國和歐洲“波普”設計運動的參考依據和靈感來源。美國設計基本沿著兩個不同的路徑發展。一個是國際主義的大企業行為,它代表資本主義的、主流的發展方向。另一個發展方向是獨立的設計事務所的迅速增加,並且開始進入新的設計領域:企業形象設計。

日本是世界已開發國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國家,它的工業革命比西方國家遲到有100年以上,它從1953年前後開始發展自己的現代設計,到80年代已經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設計強國之一。

日本設計有兩種完全不同的風格特徵,一種是比較民族化的、溫煦的、歷史的傳統設計;另一種則是國際的、超前的、發展的現代設計,這種傳統與現代雙軌並行的體制所獲得的成功,為那些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國家提供了非常有意義的樣板。

理論家約·薩卡拉(JohnThackara)指出,設計是以物質方式來表現人類文明進步的最主要方法。從人們四周的設計存在來看,的確,現代主義和國際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物質世界,同時也從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方法、文化特點,甚至行為特徵。正因為設計牽涉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包括精神生活、物質生活和行為方式),所以,人們對於設計也就越來越具有敏銳的意識和要求,人們對於設計師也就有了更高的期望和企盼。

外延

排版設計雜誌排版設計
當今社會已是以信息為基礎加上高科技發展的設計的時代,信息革命正如上個世紀工業革命那樣,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影響著整個人類社會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地球在縮小,節奏在加快。人們的視覺不可能同時接受紛繁複雜、即將“爆炸”的信息,往往只能對那些具有較強視覺衝擊力和那些引人入勝並能提起愛好的信息予以吸收。因而,作為視覺信息傳達的平面廣告設計,要想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就必須按照藝術的形式特點和人們的視覺感受規律來設計。

隨著印刷術和照相排版機的產生與廣泛套用,排版設計成為更具有豐富創造力的領域。尤其是文字編排的任意放大或縮小、加寬或變長、傾斜與扭曲,使設計師能自由靈活地張開想像的翅膀,並從以往的鉛字排版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對稱、平衡、直線的構圖,直接影響到版面設計領域。

排版設計肩負著雙重使命:一是作為信息發布的重要媒體,同時它又要讓讀者通過版面的閱讀產生美的遐想與共鳴,讓設計師的觀點與涵養能進入讀者的心靈。

過去,一講到排版設計,人們自然把它局限於書籍、刊物之中。還有人認為排版設計只是技術工作,不屬於藝術範疇,所以不重視它的藝術價值。更有的認為排版設計只要規定一種格式即可,放上字型而不需要什麼設計。長期忽視整體考慮,僅在圖片和圖形上下功夫。這種保守的、傳統的設計風格和熟悉上的誤區,嚴重阻礙著版面藝術的發展。

實際上,版面不再是單純的技術編排,排版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高度統一體。而信息傳達之道靠的就是設計的藝術。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生活節奏的加快和人們的視覺習慣的改變,要求設計師們要更新觀念,重視版面設計,吸收國外現代思潮,改變以往的設計思路。

設計師不僅要把美的感覺和設計觀點傳播給觀眾,更重要的是廣泛調動觀眾的激情與感受。讀者在接受版面信息的同時,並獲得娛樂、消遣和藝術性感染。

設計構想

排版設計排版設計欣賞
思想性與單一性、藝術性與裝飾性、趣味性與獨創性、整體性與協調性,是版面構成的四大原則。

一、思想性與單一性

排版設計本身並不是目的,設計是為了更好地傳播客戶信息的手段。設計師以往中意自我陶醉於個人風格以及與主題不相符的字型和圖形中,這往往是造成設計平庸失敗的主要原因。一個成功的版面構成,首先必須明確客戶的目的,並深入去了解、觀察、研究與設計有關的方方面面。簡要的諮詢則是設計良好的開端。版面離不開內容,更要體現內容的主題思想,用以增強讀者的注目力與理解力。只有做到主題鮮明突出,一目了然,才能達到版面構成的最終目標。主題鮮明突出,是設計思想的最佳體現。

平面藝術只能在有限的篇幅內與讀者接觸,這就要求版面表現必須單純、簡潔。對過去的那種填鴨式的、含意複雜的版面形式,人位早已不屑一顧了。實際上強調單純、簡潔,並不是單調、簡單,而是信息的濃縮處理,內容的精煉表達,這是建立於新穎獨特的藝術構思上。因此,版面的單純化,既包括訴求內容的規劃與提煉,又涉及到版面形式的構成技巧。

二、藝術性與裝飾性

為了使版面構成更好地為版面內容服務,尋求合乎情理的版面視覺語言則顯得非常重要,也是達到最佳訴求的體現。構思立意是設計的第一步,也是設計作品中所進行的思維活動。主題明確後,版面色圖布局和表現形式等則成為版面設計藝術的核心,也是一個艱辛的創作過程。怎樣才能達到意新、形美、變化而又統一,並具有審美情趣,這就要取決於設計者文化的涵養。所以說,版面構成是對設計者的思想境界、藝術修養、技術知識的全面檢驗。

版面的裝飾因素是文字、圖形色彩等通過點、線、面的組合與排列構成的,並採用誇張、比喻、象徵的手法來體現視覺效果,既美化了版面,又提高了傳達信息的功能。裝飾是運用審美特徵構造出來的。不同類型的版面信息,具有不同方式的裝飾形式,它不僅起著排除其他,突出版面信息的作用,而且又能使讀者從中獲得美的享受。

三、趣味性與獨創性

版面構成中的趣味性,主要是指形式美的情境。這是一種活潑性的版面視覺語言。如果版面本無多少精彩的內容,就要靠製造趣味取勝,這也是在構思中調動了藝術手段所起的作用。版面充滿趣味性,使傳媒信息如虎添翼,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傳神功力,從而更吸引人、打動人。趣味性可採用寓言幽默和抒情等表現手法來獲得。

獨性性原則實質上是突出個性化特徵的原則。鮮明的個性,是版面構成的創意靈魂。試想,一個版面多是單一化與概念化的大同小異,人云亦云,可想而知,它的記憶度有多少?更談不上出奇制勝。因此,要敢于思考,敢於別出心裁,敢於獨樹一幟,在版面構成中多一點個性而少一些共性,多一點獨創性而少一點一般性,才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這種獨特的版面訴求,能給讀者以視覺的驚喜。

四、整體性與協調性

版面構成是傳播信息的橋樑,所追求的完美形式必須符合主題的思想內容,這是版面構成的根基。只講表現形式而忽略內容,或只求內容而缺乏藝術表現,版面都是不成功的。只有把形式與內容合理地統一,強化整體布局,才能取得版面構成中獨特的社會和藝術價值,才能解決設計應說什麼,對誰說和怎么說的問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