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山鎮

排山鎮

排山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北丘陵地帶,東鄰社後,南接杉溪,西連永豐,北毗吳村,東北界玉山縣官溪鄉,西南隔豐溪與塘墀為鄰。總面積5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總面積18.36%,林地占49%,水域占7%,道路、村莊和其他占25.64%。排山鎮駐地排山距縣城12公里。排山鎮境內天桂岩,景觀奇特,古人譽為“江南第一洞天”,其岩頂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與關里的東岩、嶺底的白花岩合稱廣豐三岩。天桂岩附屬文物“廣福羅漢院”又名西岩寺,內有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撰聯和宋高宗賜額。排山鎮內油茶、山羊產量較多。石灰石、煤炭、膨潤土、珍珠岩等礦產資源較豐富。

基本信息

排山鎮排山鎮
排山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北丘陵地帶,東鄰社後,南接杉溪,西連永豐,北毗吳村,東北界玉山縣官溪鄉,西南隔豐溪與塘墀為鄰。總面積58.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總面積18.36%,林地占49%,水域占7%,道路、村莊和其他占25.64%。排山鎮駐地排山距縣城12公里。排山鎮境內天桂岩,景觀奇特,古人譽為“江南第一洞天”,其岩頂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與關里的東岩、嶺底的白花岩合稱廣豐三岩。天桂岩附屬文物“廣福羅漢院”又名西岩寺,內有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撰聯和宋高宗賜額。排山鎮內油茶山羊產量較多。石灰石、煤炭、膨潤土珍珠岩等礦產資源較豐富。

區劃沿革

排山鎮排山鎮
明、清時期,屬周安鄉卅六、卅七、卅八、四十三都。民國三十八年(1949)稱天桂鄉,轄13保、153甲。解放初期屬第五區。1950年4月,劃分為排山、雙峰、高陽、馬家鄉,屬天桂區。同年8月,劃分為廟前、建設、雙峰、牌門、排山鄉,仍屬天桂區。1952年2月,劃分為荷塢、戰勝、雙勝、排門、群樂、廟前、排山、建設、雙峰、新劃、雙橋10個小鄉,屬六區。1956年撤區並鄉,合併為雙橋、排山、群樂、雙峰鄉。1957年4月,又合併為雙橋、排山鄉,為縣直屬大鄉。1958年11月兩鄉合併,成立金星人民公社。1959年3月,改稱排山人民公社。1961年9月至1964年5月,曾分設為排山、群樂人民公社。1984年9月撤社設鄉。1993年3月撤鄉設鎮。排山鎮原設排山、過家、卅八都、墩頭、長麻豐、塘上、黃獅、自村、牌門、王坑、荷塢、西山底、下余、余坡溫14個行政村、176個村民小組,共有自然村130個。總戶數7635戶、24900人。2002年10月,長麻豐村併入墩頭村,自村併入王坑村,排山鎮現有12個行政村,總戶數6328戶,總人口25470人。

交通運輸

排山鎮交通網路發達。新建了4條水泥路,即迎賓路,長230米、寬30米;天桂路,長500米、寬36米;望仙路,長385米、寬30米;小康路,長210米,寬14米;排山鎮區改造老街1條,長500米、寬6米,全部澆築了水泥路面;排山鎮共完成通村組公路水泥路面硬化30多公里,村村公路實現了硬質化;有廣豐——東陽——浙江省江山市公路穿過境內,每天有班車往來。新客運站正在規劃建設當中,新客運站建成,將增加5條公交班車線。

基礎設施

排山鎮西岩寺
排山鎮改造老街1條,長500米、寬6米,全部澆築了水泥路面,兩旁新建了兩層以上商住樓房;新建了4條水泥路,即迎賓路,長230米、寬30米;天桂路,長500米、寬36米;望仙路,長385米、寬30米;小康路,長210米,寬14米。設有排山墟,農曆一、四、七為墟期。建有農貿市場,占地面積1萬平方米。設有小豬、苧麻、家禽、豬肉等專業市場。各業商店門類較為齊全,共有各類商店110多家,年營業額158萬元。設有程控電話端局,交換機容量2000門,排山鎮已安裝程控電話1625部。公路交通有廣豐——管村——浙江省江山市公路穿過境內,每天有班車往來。

排山鎮文化衛生設施齊備。設有程控電話端局,交換機容量2000門,排山鎮已安裝程控電話1625部。設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建有地面衛星接收站6個,有線電視終端用戶2498戶。有中學1所,教職工89人,在校學生2326人;國小13所,教職工167人,在校學生3581人;學前班2所,教職工5人,學生120人。有中心醫院1所,醫務人員28人,病床8張;村衛生所12所,個體診所37個,鄉醫43人。現鎮中心文化站、中心國小新校舍正在籌建當中,中心衛生院也開始擴建改造。

自然資源

排山鎮旅遊、礦產、農業資源豐富。境內天桂岩,景觀奇特,古人譽為“江東第一洞天”,其岩頂石刻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與桐畈的東岩、銅鈸山的白花岩合稱廣豐三岩。天桂岩附屬文物“廣福羅漢院”又名西岩寺,內有宋代文學家周敦頤撰聯和宋高宗賜額,系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洗心居也為遊客觀光勝地。境內有石灰石、煤炭、膨潤土、珍珠岩、鋁土硫紋石等多種礦產資源。農作物主要有四季蔥、蔬菜、牛角椒、花卉苗木、油茶、天桂梨、烤菸、吊瓜、中草藥、種豬、家禽等。

經濟發展

排山鎮排山鎮
2000年,排山鎮有耕地面積1073公頃,糧食年總產量9492噸,經濟作物主要是油茶子、苧麻和曬煙油菜面積667公頃,年產菜油50餘噸。山羊飼養量較多,戶平0.7隻。2000年,排山鎮農業總產值1249萬元,工業總產值1000萬元,民營企業總產值1390萬元。排山鎮年財政收入16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0元。2002年,排山鎮有耕地面積998.94公頃,其中水田918.25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10263噸,全年農業總產值1658萬元,財政收入32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95元。工業總產值5674萬元,其中民營企業35個,年產值3890萬元。排山鎮文明開放,行政服務優質高效。堅持以誠招商,以信待商,實行了招商引資重獎制:引進一個千萬元項目進園區,且當年投產的(以縣招商局認定為準),一次性獎勵引資中介人3萬元;引進一個5千萬元項目進園區,且當年投產的,一次性獎勵引資中介人5萬元;新上招商引資項目,且當年實現稅收5萬元以上的,按鎮財政可用財力的10%獎勵。同時,深化機關效能建設,提高辦事效率,全面推行政務公開,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及時有效地幫助企業和客商解決遇到的問題,致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巢好鳳來棲,花香蝶自來”。如今,排山鎮已有民營企業40多家,其中財稅過百萬的企業有2家。
排山鎮排山鎮
排山鎮經濟、社會發展前景廣闊。排山鎮黨委、政府響亮提出了“三年過千萬,城鄉大變樣,五年翻一番,廣豐縣進前三”的發展目標。通過排山鎮上下的共同努力,“城鄉大變樣、廣豐縣進前三”的目標已經實現。2006年,排山鎮生產總值2.42億元,同比增長18.6%;財政收入688萬元,同比增長26.8%;農民人均純收入4366元,同比增加318元。排山鎮經濟各項指標考核在廣豐縣列8位,比2005年12位上升4個位次。2007年,排山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及時提出了實施“11588”工程的經濟發展思路,即:完成財政總收入1000萬;實現國有土地出讓收入100萬、徵收社會撫養費100萬;完成招商引資額5000萬;啟動並完成八個城建建設項目;抓好八個示範點的新農村建設。藍圖已繪就、豪邁踏征程,相信在排山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排山的明天一定將更加美好燦爛。

勞務輸出

該鎮把加大勞務輸出作為增加民眾收入的主要措施,建立了鎮、村二級勞務輸出網路,積極抓好農民就業前的培訓工作,分批次組織農民進城參加培訓,以培訓促就業,以就業促培訓,確保“培訓一批、轉移一批、致富一批”。排山鎮就有8000多名農村人口到外地務工經商。排山鎮既重視輸出勞務,更重視回歸創業,大力整合現有的旅遊、煤礦、農業、林業、養殖業資源,開發了一批前景好的產業及項目。外出打工能人周雲水返鄉創辦的廣雲生態農業養殖有限公司,現已達到了年產種豬、肉豬5000頭的規模,解決農村剩餘勞力近30人。

社會事業

排山鎮排山鎮
為了不斷激活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活力,排山鎮還在為民辦實事上狠下功夫,全面提升幹部為民服務能力。首先,設立和完善鎮村兩級便民服務機構。在鎮一級設立了便民服務中心,包括計生服務、法律諮詢、民政低保、科普推廣、建房審核、維穩信訪農村醫保等崗位,推出了“一口受理、全程代辦、按時辦結”的服務承諾,在各行政村設立為民服務代辦點,有村幹部擔任代辦員,免費為民眾代辦力所能及的各類事項。鎮村兩級便民服務機構的設立極大地方便了民眾,每年為民眾辦理各類事項達2600多件;積極開展結對幫扶活動。通過開展黨員與孤寡老人“手拉手”、與困難民眾“一幫一”結對子、黨員與留守兒童結對子等活動,積極送信息、送服務、送溫暖。鎮班子成員每人都聯繫了1-2戶困難民眾,每年個人幫扶資金1萬餘元。排山鎮兩級黨員幹部與困難民眾結對達110多戶,與留守兒童結對達500多對,每年的幫扶資金達8萬餘元;實實在在為民辦好事。按照“城鄉大變樣”的目標,排山鎮鎮財政投入了250餘萬元,對鎮區進行美化、綠化、亮化改造。還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模式,成立了鎮城管中隊,確保了城鎮管理的制度化和規範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鎮區面貌煥然一新。同時,計畫投入350餘萬元,對排山居新農村建設示範點進行橋樑、河堤、下水道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在城鎮總體建設上,努力做好文化站、衛生院擴建、客運站、自來水廠等十大工程。一座投資100餘萬元的新文化站即將建成。這些工程的建設和投入使用將大大完善鎮區功能,為排山鎮民眾的物質文化生活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高標準編制規劃,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12個新農村建設點共投入資金近300餘萬元,進行了村莊整治、下水道建設、水泥路面硬化、改水改廁等工程,新農村建設點面貌煥然一新,生產生活環境大大改善。鎮投入80多萬元新建了一座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占地7000平方米的敬老院,能夠為82名老人提供集中供養。完成了村道硬化30多公里,實現了行政村水泥路網的全面貫通。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