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菻國

拂菻國,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稱謂。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

簡介

中國中古史籍中對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的稱謂。古代亦稱大秦或海西國。隨歷史時期之不同,此名有時也指苫國(今敘利亞)等地中海東岸地區。宋、元時代又用以稱呼塞爾柱突厥人統治的小亞細亞
此名在《魏書》高宗紀、顯祖紀作"普嵐"。《北史·西域傳》作"伏盧尼(Fūrūmi)"。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波剌斯國條所附西方諸國作"拂懍",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職貢圖》作"拂",或"拂懍",慧超《往五天竺國傳》作"拂臨",杜環《經行記》、《隋書》《舊唐書》等均作"拂菻",各種異譯都是伊蘭語族的Frwm(粟特語作Frōm)、Purum(安息語作Prom)、Hrōm或Hrūm(中古波斯語)等的漢字對音。19世紀末在蒙古高原和碩柴達木地區發現的8世紀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學者們多方考定,以上各種叫法,都出自東羅馬帝國的名稱Rum。
杜環《經行記》和兩唐書西域傳對拂菻國的物產、建築、民俗等情況有詳細記載,但兩唐書中的記載據認為有一部分系從唐代長安情況類推而來。在唐代長安與拂菻之間,西突厥汗廷與拂菻之間都有頻繁的使節和商旅交往,特別是西突厥曾與它聯合對抗薩珊朝波斯,爭奪絲綢轉運貿易的控制權。景教(基督教聶斯脫利派)當自該地傳來。
《元史》卷一三四愛薛傳有"弗林"、"拂林",戴良《九靈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據學者考證,此"拂林"當是Farang一詞的音譯,乃阿拉伯、波斯人對歐洲的稱謂,亦即《明史》佛郎機,非北魏、隋唐時期的拂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