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援朝1592

抗日援朝1592

《抗日援朝1592》是2011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浩白。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抗日援朝1592抗日援朝1592

這是決定東亞三百年格局的關鍵一戰,也是中國人贏得最漂亮的抗日戰爭。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日本實際統治者太閤豐臣秀吉,挾統一日本之威,悍然發動針對朝鮮和明朝的侵略戰爭。應朝鮮國王李蚣的請求,大明萬曆皇帝朱翊鈞克服種種困難;毅然派名將李如松出師東征,抗日援朝。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血戰,在朝鮮半島拉開了帷幕……

本書再現的正是這一段塵封已久而影響深遠的歷史。日本叫弋梟雄豐臣秀吉歷經艱辛奠定的基業,在這場戰爭中分崩離析,最終落入德川家康之手,書中寫出了兩位梟雄的明爭暗鬥、權術陰謀。中國明朝則在這一場戰爭中耗費過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帝國的滅亡,書中深入刻畫了官僚集團的腐敗與內耗,指出了明朝滅亡不可挽回的結局。抗日援朝,終成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打開這段塵封的歷史,令人可歌,可泣,可思,可嘆!

作者簡介

李浩白,1978年生,重慶市作協會員。在《今古傳奇》、《章回小說》等大型文學刊物發表中長篇小說《大明神斷》、《寶光血影》、《仰天長嘯》、《魏宮謀嗣》、《明朝的那個人兒》等七十餘部,出版有《天才權謀家司馬懿》等作品。行文充溢浩然正氣,論史秉持劍膽琴心。積數年之功.精心創作出《抗日援朝1592》。

目錄

第一章 風起日本國

第二章 倭寇侵朝鮮

第三章 大明定策

第四章會戰朝鮮

第五章 運籌帷幄

媒體評論

《抗日援朝1592》有虛構,但不戲說,以大明出師援朝平倭為主線,旁及明朝內部戰和兩派、日本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的鬥爭,展示了權力爭奪的複雜與殘酷,再現了這段意義非凡的歷史。李浩白作為歷史小說作家中的後起之秀,假以時日,當成大器,勉之!——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作者熊召政《抗日援朝1592》雖不是唯一反映萬曆韓戰的作品,卻是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一部。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場藝術盛宴,也是一桌歷史大餐,可以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享受中,去了解萬曆援朝平倭戰爭這一段塵封已久而彌足珍貴的歷史。——央視《百家講壇》名家、著名學者王立群,李浩白此書,藝術性值得稱道。構思精巧,情節抓人,文筆更是曉暢明快,極具張力,寥寥幾句即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因而,雖然全書出場的人物眾多,如朱翊鈞、李如松、申時行、沈惟敬、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卻個個形象豐滿,立體可感。——歷史小說作家史傑鵬,日本“大陸政策”由來已久,萬曆援朝平倭、甲午戰爭、八年抗戰皆因此而爆發。比起後兩場戰爭,今天的人們對萬曆援朝平倭知之甚少,而這一場戰爭卻是中國人贏得最漂亮的一次。李浩白將這段歷史藝術再現,大快人心。《抗日援朝1592》初稿我便讀過,很喜歡。——《今古傳奇•人物》主編楊如風

試讀章節

抗日援朝1592抗日援朝1592

第一章 風起日本國

豐臣秀吉的野心凜冽的寒風揚起層層海濤,在一望無際的沙灘上粉碎開來,濺起漫天飛沫,人們的視野一派迷濛。

順著那一片片浪花直望過去,在很遠很遠的海天相接處,幾個黑點若隱若現。許多日本人都知道,那些黑點便是對岸朝鮮國的島嶼了。但他們也僅僅是從別人的傳言中知道這一點而已——對於這個一海相隔的鄰國,他們從來都不曾親身踏上它的國土,對那裡的風土人情自是陌生得很。

距離海灘三四里外的荒野上,“叮叮噹噹”的響聲此起彼伏,一隊隊穿著緊身裝束、戴著尖頂小笠的13本士卒正拿著鑽頭、手錘,揮汗如雨地埋頭打磨著一塊塊黑亮如漆的花崗石。

“我說,龜田小二,這關白大人為何要在這兒修建一座號稱‘最堅固、最壯觀、最華麗,的‘名護屋’?”一個胖胖的日本兵抬起頭來,隨手揩了一把臉上橫流的熱汗,有些疑惑地問身旁另一個倭兵,“我先前以為,關白大人會把天皇陛下居住的京都修成‘最堅固、最壯觀、最華麗’的城池呢!”

“東井次郎!你沒事亂嘀咕什麼?”龜田小二頭也沒抬,一邊繼續俯身握著手錘、鋼鑽,專心致志地打磨著自己面前那塊黑色的花崗石,一邊冷冷說道,“關白大人頒布的命令,咱們只能一絲不苟地執行,誰也不能多問什麼!你還是專心把你手頭的這十塊城磚打磨好吧!”說到這裡,他忽地仰臉看了東井次郎一眼,加重了語氣說道:“你別怪我沒提醒你——關白大人說了:‘一定要把這座名護屋的每一塊城磚都打磨得堅不可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