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

《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

《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作者李浩白,於2011年4月1日,在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重慶出版社;第1版(2011年4月1日)
平裝:258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229036645,722903664X
條形碼:9787229036645
商品尺寸:23.1x16.5x2.3cm
商品重量:422g
品牌:重慶出版社
ASIN:B004QEZS0I

內容簡介

《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簡介: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戰爭,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這是決定東亞三百年格局的關鍵一戰,也是中國人贏得最漂亮的抗日戰爭。
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日本實際統治者太閤豐臣秀吉,挾統一日本之威,悍然發動針對朝鮮和明朝的侵略戰爭。應朝鮮國王李昖的請求,大明萬曆皇帝朱翊鈞克服種種困難,毅然派名將李如松出師東征,抗日援朝。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血戰,在朝鮮半島拉開了帷幕……
本書再現的正是這一段塵封已久而影響深遠的歷史。日本一代梟雄豐臣秀吉歷經艱辛奠定的基業,在這場戰爭中分崩離析,最終落入德川家康之手,書中寫出了兩位梟雄的明爭暗鬥、權術陰謀。中國明朝則在這一場戰爭中耗費過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帝國的滅亡,書中深入刻畫了官僚集團的腐敗與內耗,指出了明朝滅亡不可挽回的結局。抗日援朝,終成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
打開這段塵封的歷史,令人可歌,可泣,可思,可嘆!

編輯推薦

《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萬曆年間的抗日援朝,是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戰爭。這一戰,決定了東亞三百年的格局。直到三百年後的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才打敗中國,奪得東亞霸權。日本一代梟雄豐臣秀吉輸掉了這場戰爭,也輸掉了他所有的一切,德川家康乘勢崛起,建立了統治日本三百年的江戶幕府。抗日援朝,也是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戰後大明王朝日益衰落,終於在五十年後轟然倒塌。
《大明帝國最後的絕唱:抗日援朝1592(下)》是第一部藝術再現萬曆韓戰的史詩巨著,布局宏大,情節抓人,精彩絕倫。以大明抗日援朝為主線,旁及明朝內部戰和兩派、日本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的鬥爭,深入展示了權力爭奪的複雜與殘酷,藝術再現了這段不能遺忘的歷史。

專業書評

《抗日援朝1592》有虛構,但不戲說,以大明出師援朝平倭為主線,旁及明朝內部戰和兩派、日本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之間的鬥爭,展示了權力爭奪的複雜與殘酷,再現了這段意義非凡的歷史。李浩白作為歷史小說作家中的後起之秀,假以時日,當成大器,勉之!
——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張居正》作者熊召政
《抗日援朝1592》雖不是唯一反映萬曆韓戰的作品,卻是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一部。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場藝術盛宴,也是一桌歷史大餐,可以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享受中,去了解萬曆援朝平倭戰爭這一段塵封已久而彌足珍貴的歷史。
——著名學者王立群
李浩白此書,藝術性值得稱道。構思精巧,情節抓人,文筆更是曉暢明快,極具張力,寥寥幾句即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因而,雖然全書出場的人物眾多,如朱翊鈞、李如松、申時行、沈惟敬、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卻個個形象豐滿,立體可感。
——歷史小說作家史傑鵬
日本“大陸政策”由來已久,萬曆援朝平倭、甲午戰爭、八年抗戰皆因此而爆發。比起後兩場戰爭,今天的人們對萬曆援朝平倭知之甚少,而這一場戰爭卻是中國人贏得最漂亮的一次。李浩白將這段歷史藝術再現,大快人心。《抗日援朝1592》初稿我便讀過,很喜歡。
——《今古傳奇•人物》主編楊如風

媒體推薦

歷史是一種力量
作者:王遠健
小說《德川家康》的走紅,掀起了國人對日本歷史的熱情;而電子遊戲的宣傳,更是在很多年輕人心中樹立起了如黑田官兵衛、直江兼續等人的“高大”形象。然而,這些日本歷史上最耀眼的明星們,卻敗在了一群鮮為人知的中國將領手中。加藤清正、福島正則、小西行長、石田三成、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島津義弘……這些名字,一些人如數家珍;李如松、吳惟忠、查大受、祖承訓、鄧子龍……這些名字,卻又有多少人知道?聽說,如果你出版一本研究日本歷史文化的書,會有日本企業主動給你贊助。當日本在大肆宣揚他們的歷史文化的時候,我們又在做什麼呢?
歷史,是一種力量。
《抗日援朝1592》,能讓我們感受到這樣一種力量——“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一百年前,中國人在日本眼中是東亞病夫;四百年前,中國人卻是讓他們膽戰心寒的戰神。在朝鮮那片陌生的土地上,李如松們用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勇猛,擊碎了日本戰國武將的野心。今人大肆歌頌的所謂日本名將的榮耀和光環,在歷史的瞬間灰飛煙滅。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不是遊戲的歷史。
《抗日援朝1592》,真實地再現了這段漸漸讓人遺忘,卻又絕對不應該遺忘的歷史。對於歷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受和評判。作為一本以正史為藍本的小說,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作者李浩白的想像無疑是生動的。一個個性格鮮明的形象,躍然紙上;一幕幕慘烈的戰爭場景,縈繞眼前。明朝、朝鮮、日本、女真,四方勢力在謀略和武力上較量,使得本書情節緊張,一拿起就放不下。作者更是採用了《左傳》的手法,使謀定於成敗之前,以人帶事,濃墨重彩地展現了戰前各方勢力的謀略和將領們的機智。
在開篇幾章中,我們看到了豐臣秀吉的貪婪——“圖朝鮮,窺視中華,此乃臣之夙志”。不斷膨脹的野心,不僅鼓勵了他本人的瘋狂,也鼓勵了日本好戰分子的瘋狂,從1592年到1894年,再到1931年、1937年,遺禍三百多年。書中描寫,“這個禿髮老者已年近六旬,卻顯得精神矍鑠,眼神凌厲得讓人不敢對視……剝去那股戾氣的掩飾,他其實額角狹窄、顴骨高聳,活脫脫一直瘦猴的樣子”。這正是歷史畫像中豐臣秀吉的真實模樣,更是後文表現豐臣秀吉高傲、狡黠、殘暴、好色性格的絕好鋪墊。
在書中,我們也能看到萬曆皇帝的英明果敢,德川家康的隱忍沉著,朝鮮國王李昖的腐朽無能,努爾哈赤的遠大抱負,甚至還有鄭貴妃的聰慧體貼。上到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小兵,每個人物的形象都是那么鮮明,每個人物的內涵卻又那么豐富。各種力量的博弈,各方人物的交鋒,各色性格的碰撞,讓這本書的內容異常精彩。作者的文筆行雲流水,場景描寫能大能小,絕不拖泥帶水。閱讀書中的文字,仿佛能親眼看見李如松、小西行長等人在朝鮮戰場上的一舉一動。平壤之戰,在駱尚志、祖承訓的帶領下,明軍勇猛攻城,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李如松“只要倭寇賊心不死,來犯一次,打他一次;來犯十次,打他十次;來犯百次,打他百次!今日,有我等東征平倭;二十年後,有我等子輩平倭;五十年後,又有我等孫輩平倭!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有何憂哉!”的言語,更是振聾發聵,久久迴旋在讀者的心間。
1592年的朝鮮之戰,明軍完勝三倍於己方兵力的日軍。是役之後,日本大肆宣揚戰功,豐臣秀吉大封“有功之臣”。其中六人(包括後藤基次、直江兼續)被列入日本使槍的第一高手(日本槍柱七本)。而明朝方面的反應卻是截然相反,李如松等將領並沒有得到應有的賞識,連史書對這段歷史都記載不詳。
這是兩個王朝的巨大反差,也是中日民族性格的巨大反差。
不久,德川家康建立了統治長達300年的德川幕府,而明朝卻迅速滅亡於女真族的鐵騎。這其中的奧秘,相信看過《抗日援朝1592》的讀者,都能瞭然於心。
(發表於西安晚報)

作者簡介

李浩白,1978年生,重慶市作協會員。在《今古傳奇》、《章回小說》等大型文學刊物發表中長篇小說《大明神斷》、《寶光血影》、《仰天長嘯》、《魏宮謀嗣》、《明朝的那個人兒》等七十餘部,出版有《天才權謀家司馬懿》等作品。行文充溢浩然正氣,論史秉持劍膽琴心。積數年之功,精心創作出《抗日援朝1592》。

目錄

下冊目錄:
◎第六章 雄師援朝
李如松出師平倭/258
朱翊鈞廣濟寺進香/262
招撫使沈惟敬/266
大明雄師入朝鮮/270
真假和談/279
三件見面禮/284
有文事者必有武備/293
◎第七章 喋血平壤
緩兵之計/300
兵臨城下/306
倭軍夜襲/311
李如松遣將布兵/315
戚家軍勇奪牡丹峰/321
圍攻平壤/330
倭寇的絕望/339
光復重鎮/343
開城慶功宴/349
捷報入京城/354
◎第八章 大戰碧蹄
豐臣秀吉的悲與喜/360
倭寇增兵/369
李如松揮師南下/376
狹路相逢/380
名將之花立花宗茂/388
李如松輕師馳援/393
查大受浴血奮戰/398
兩軍增援碧蹄館/408
亂戰與激戰/414
增兵與撤退/420
◎第九章 進擊漢城
李如松進逼漢城/428
目標:龍山糧倉/432
龍山大火/437
議和之謀/443
梟雄對弈/448
豐臣秀吉的議和書/457
許儀殉難/464
◎第十章 大明班師
申時行告病還鄉/472
趙志皋深夜訪石星/477
倭寇求和/482
沈惟敬的陰謀/488
石星的抉擇/493
朱翊鈞坐困紫禁城/497
努爾哈赤的誓言/502
下詔班師/506
◎尾聲 跳梁者,雖強必戮

序言

王立群推薦序:
打開塵封的歷史
“明之亡,實亡於萬曆”,這是史學界長期以來的定論。但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一書中,通過大歷史的新穎視角,從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入手,分析出明朝體制上不可根治的痼疾,指出了明朝必然滅亡的命運。也就是說,萬曆皇帝朱翊鈞,只是明朝滅亡的那一隻無奈的替罪羊。
這告訴我們,歷史的真相,與以往的認識,也許相去甚遠。
對於萬曆一朝歷史的認識,正是這樣。萬曆皇帝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提起他在位的四十八年間,人們往往只記得張居正變法、清算張居正、奪嫡之爭、黨爭興起、努爾哈赤崛起遼東等大事件,其中有一件大事卻被人們遺忘在故紙堆里。
這件事,就是萬曆三大征之一的援朝平倭戰爭。
1592年,日本實際統治者豐臣秀吉發兵侵略朝鮮。在朝鮮國王的請求下,萬曆皇帝派遣李如松率數萬明軍入朝作戰,經過幾番奮戰,最終漂漂亮亮地打敗了日本侵略者。這場戰爭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弱濟困、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正所謂“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是一段振奮人心、可歌可泣的輝煌歷史。
同時,萬曆援朝平倭戰爭對中、日、朝三國的影響又極為深遠。朝鮮,作為最大的戰爭受害者,在日本侵略軍的蹂躪下,人民流離失所,百業蕭條,戰後經過很多年才恢復元氣。日本,作為戰爭的發動者,也受到了慘痛的教訓,豐臣秀吉歷經艱辛奠定的基業,在這場戰爭中分崩離析,政權最終落到了德川家康的手中。中國明朝,則在這一場長達七年的戰爭中耗費過多,加速了本就走下坡路的大明帝國的滅亡。
但就是這樣一段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歷史,四百年來卻在我們國內被人遺忘,許多研究者甚至不得不去日本和朝鮮尋找資料。先不去分析被遺忘的原因究竟是明朝的迅速滅亡還是清朝的刻意封鎖,相信有很多人都想了解這段歷史,想讓這段塵封的歷史重見天日。
值得欣慰的是,就在翹首以盼的時刻,我看到了青年作家李浩白創作的這一部洋洋五十萬字的《抗日援朝1592》。
這部作品以小說的形式,為我們藝術再現了這一段塵封已久的歷史。這雖不是唯一反映萬曆韓戰的作品,卻是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一部。
二月河小說的筆法,讓這部作品具有了很高的藝術性。全書結構嚴密,故事緊湊,既分頭講述中、日、朝三方的動態,布局宏大,又統一於援朝平倭的主線,主幹鮮明。同時,作者構思精巧,情節抓人,常常在貌似波瀾不驚之時宕開神來之筆,帶給讀者愉悅的閱讀享受。作者刻畫人物眾多,且形象豐滿、真實可信,如書中的萬曆皇帝朱翊鈞,就是一個雖然只有中人之資卻敢於擔當的青年,不同於以往臉譜化的“昏君”定位。此外,中方的李如松、申時行、石星、沈惟敬,日方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石田三成、小西行長,朝鮮國王李昖、大臣柳成龍等人,也個個栩栩如生,立體可感。
藝術性之外,這部作品的歷史性也值得肯定。從文學作品的歷史性這一點來說,我認為《抗日援朝1592》的追求從學於熊召政的《張居正》一書:有虛構但不戲說,以歷史進程為主線,以人物命運與事件衝突為經緯,虛實相生,以虛補實,以實現藝術性與歷史性的高度統一。比如書中描寫豐臣秀吉與德川家康這兩位日本梟雄之間的鬥爭,步步玄機,處處機關,豐臣秀吉的霸氣與陰險,德川家康的隱忍與智慧,躍然紙上,比起日本國內司馬遼太郎等歷史小說大家的手法,亦大有可觀,且符合這些人物的歷史形象。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不同於以往常見的一些抗日題材作品,對日方人物肆意醜化、矮化,而是尊重歷史的本來面目,不偏不倚。另外,書中不但再現了萬曆韓戰的來龍去脈,而且點出了明朝、日本、朝鮮、努爾哈赤女真幾方的歷史走勢及未來命運。
作者還秉承“文以載道”的理念,揭示導致明朝衰亡的原因與弊端,為後世提供前車之鑑。書中借申時行之口寫道“我恐大明之憂,不在倭寇,而在朝廷之內”,這一句話讓我印象頗深,表達出中國人只要自己不折騰自己、外族永遠不可能打敗我們的深切含義,在國際競爭領域越來越廣、手段越來越高的今天,這一點非常值得讀者感悟和反思。
正因為具有以上優點,本書帶給我們的是一場藝術盛宴,也是一桌歷史大餐,可以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享受中,去了解萬曆援朝平倭戰爭這一段塵封已久而彌足珍貴的歷史。
打開本書,就打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而我,希望更多的讀者去打開這段歷史。
王立群

後記

尾聲:跳梁者,雖強必戮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四月十八日,迫於中朝聯軍的威勢,侵朝日軍被迫撤出朝鮮王京漢城,並陸續分批撤回日本本土。
至此,李如松統率的大明東征大軍用了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在朝鮮軍民的配合下,一舉光復了朝鮮國土。朝鮮國王李昖時隔一年返回王京主政,萬曆援朝平倭戰爭告一段落。
此後,明朝兵部尚書石星等人極力主和,李如松統率東征大軍於年底十二月勝利班師,只留劉綎、駱尚志率軍留駐朝鮮。
李如松歸國後,萬曆皇帝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賞賜頗豐。萬曆二十五年(1597)冬,遼東總兵一職空缺,萬曆皇帝起用李如松赴任。次年四月,李如松率軍追擊敵軍,孤軍深入,陷入重圍,力戰而死,實現了他“馬革裹屍”的豪情壯志。萬曆皇帝對此痛悼不已,下令歸葬李如松,贈少保、寧遠伯,為他建立忠烈祠,以供後人瞻仰。
宋應昌回國後升任右都御史,原兵部侍郎的職務,由顧養謙接替。但宋應昌已經厭倦了朝廷的明爭暗鬥,以至心灰意冷,不久即請旨回到故鄉杭州,隱居孤山。
豐臣秀吉在日軍大部分撤回本土之後,也終於得到了淀姬所生的幼子豐臣秀賴。他為了讓豐臣秀賴成為豐臣家嗣子,日後順利接掌政權,逐步疏遠了養子豐臣秀次,並在兩年之後派石田三成逼令豐臣秀次自殺,並將其全家屠滅淨盡。
萬曆二十五年正月,豐臣秀吉再度野心勃發,發兵十六萬侵入朝鮮。
萬曆皇帝深感除惡未盡之弊,立即罷免怯戰誤國的兵部尚書石星,處死一心瞞上講和的沈惟敬,陸續調派八萬大軍救援朝鮮,很快便取得戰場優勢,將日軍壓制到朝鮮南端。
這一戰局一直持續到萬曆二十六年八月十八日,以致豐臣秀吉在內外交困中暴病身亡。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人擁立豐臣秀賴接任關白。隨後,以石田三成為首的五奉行知會以德川家康為首的五大老,下令給侵略朝鮮的日軍將士,命其火速撤回日本。
中朝聯軍抓住戰機,水路並進,全面出擊,力爭除惡務盡、全殲日軍。在露梁海戰中,明軍水師副將鄧子龍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重創日軍,但鄧子龍與李舜臣也在這一戰中雙雙陣亡。最終,十六萬日軍經過拚命死戰,只剩一半殘兵敗將逃回了日本。
大明萬曆二十七年四月,明軍班師回國,萬曆皇帝在紫禁城午門受俘。次月,頒《平倭詔》詔告天下,其中有兩句話恰如其分地概括了這場戰爭:
“我國家仁恩浩蕩,恭順者,無困不援;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日本在豐臣秀吉死後,再度陷入內亂。1600年,石田三成聯合小西行長等忠於豐臣氏的大名,與德川家康聯軍展開關原之戰。德川家康獲得勝利,隨後處死了石田三成、小西行長等人,從此逐步掌握了日本的最高權力。1603年,德川家康任征夷大將軍,開創了統治日本二百多年的江戶幕府時代。1615年,大坂之戰爆發,德川家康徹底殲滅豐臣家,將豐臣家男丁不分老幼全部處死。
德川家康臨終時留下遺命,嚴令自己的子孫繼位掌權之後,永遠不得妄自挑釁大海彼岸的中國,只須固守本島以自保,以免重蹈當年一代狂梟豐臣秀吉夜郎自大跳梁猖獗挑戰大明,而致損兵折將、身死族滅的覆轍。

文摘

李如松喋血碧蹄館
殘月如血,銳風如刀,而漫漫黑夜卻仿佛永無盡頭。
碧蹄館高坡上明軍陣前,地上像密密的亂草一樣到處插滿了倭虜射落下來的箭矢!每一波箭矢、槍彈從坡下面像疾雨般射將過來,明軍陣中隨即便會響起一片悶哼之聲,還夾雜著一絲絲的呻吟。
查大受和祖承訓在壕溝里抬起頭來,望了望四周,弟兄們有不少都已掛彩,都在苦撐著。
敵人已經連續用箭矢、槍彈輪番射擊了一個時辰了!在那一輪輪鋪天蓋地而來的箭雨、彈雨的襲擊下,明軍縱有數千鐵騎,也只得躲在掩體後面,一個個自救不暇!他們被這樣密集而猛烈的攻勢壓得幾乎喘不過氣來,更談不上乘隙還擊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漫長而難熬的箭矢、槍彈襲擊終於停止了。坡上坡下,突然變得死一般沉寂起來。
一刻鐘過去了,倭軍還未重新發射槍彈、箭矢進行新一輪的攻擊!
然而,從山坡下的地面上,卻緩緩傳來了一片滾雷似的馬蹄之聲!
聽到這沉悶有力的馬蹄聲響,查大受和祖承訓急忙從壕溝里探出身來,往外一看,頓時大吃一驚:一排排背後插著長條幡幟、臉上繪著獸形圖紋的倭軍騎兵,咆哮著、狂奔著、衝刺著,像無數頭從十八層地獄裡掙逃出來的妖魔鬼怪一樣,直向己方陣地疾撲而來!
放銃!放箭!”查大受手中寶刀朝天一舉,大聲喝道。
“砰砰啪啪”一陣陣清脆的爆響在明軍陣地上破空而起,無數火彈、利箭猶如暴雨一般迎著倭軍騎兵猛射過去!
頓時,那一個個衝刺而來的倭軍騎兵紛紛跌落馬下,或死或傷,滾得滿地都是。
然而,在小野成幸的指揮和催促之下,倭軍的騎兵們毫不退縮,紅著眼咬著牙瘋狂向前沖,哪怕自己坐騎的鐵蹄把那些跌落馬下來不及閃避的戰友們踩踏得血肉模糊,仍然不顧一切地撲上坡去!
應該說小野成幸指揮騎兵攻擊的手法是相當高明的。為了避免遭遇明軍箭矢、銃彈的打擊,他讓倭軍騎兵列成四個長隊,每一橫排僅有四騎並轡前沖,就像四柄銳利異常的尖刀,筆直地插向明軍的陣地!
他這一招“集中優勢兵力、實施重點突破”的直線式猝擊戰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隨著這四條巨蟒般的倭軍騎兵長隊直衝而至,明軍的前沿陣地一時難以堅守,竟在猝然之間被撕開了四道裂口……而且,隨著倭軍騎兵源源不斷前仆後繼地蜂擁上來,明軍陣地上這四道裂口變得越來越寬、越來越大……
“大家快上馬和他們拼了!”一聲令下,查大受和祖承訓急忙率領埋伏在壕溝後邊的那一半大明鐵騎,衝到前線和那些撲進明軍陣地的倭軍騎兵混戰起來!
先前伏壕溝里阻擊的明軍且戰且退,在大隊騎兵的掩護之下,退到坡頂,紛紛躍上坐騎,齊齊高呼著沖了下來,加入了戰團之中!
這一下,明倭雙方是騎兵對騎兵,硬碰硬地交上了手!小野成幸殺紅了眼,揮舞著倭刀一個勁兒地號叫著:“殺!殺!殺!要為十時連久君和戰死在平壤城中的同胞們報仇雪恨哪!要為我們立花家武士的榮譽而戰!”
然而,儘管他叫得起勁,他手下的倭騎卻被大明騎兵殺得節節敗退——原來,倭軍騎兵中除了一些將領之外,其餘大多數人都沒有鐵制鎧甲防身。他們那些竹片製成的護甲,在明軍鐵騎尖刀利矛的攻擊之下簡直有如摧枯拉朽,“噗噗噗”金刃入肉之音和倭寇的痛呼慘叫之聲頓時交雜成一片!
見到這般情形,小野成幸急得兩眼冒火,卻又無計可施。原來,日本國在織田信長時期就在軍中大量配置了火繩槍,各地武士普遍認為鐵甲不能有效防禦鐵彈,再加上日本國內鐵礦資源貧乏,也鍛造不出足夠的鎧甲,便“濫竽充數”地改用竹甲來替代。然而,和銅盔鐵甲、裝備精良的明軍騎兵交戰,這些身著竹甲的倭騎豈能抵擋?他們縱是一個個如亡命之徒般拚死廝殺,還是被層層推進的明軍鐵騎壓下了山坡!
立花宗茂在碧蹄館坡地借著月光用千里鏡遠遠望見己方的騎兵漸呈頹敗之勢,頓時變了臉色,他放下千里鏡,右掌猛地一下捏緊了腰間“吉光寶刀”的刀柄,自言自語道:“安東幸貞和安東常久怎的這般遲鈍?小野君的騎兵既然頂不住了,他們那兩千步卒中的‘鐵鉤長槍隊’難道還不趕快上去鉤倒大明國騎兵的戰馬嗎?”
他正自言自語之際,卻聽站在身旁也用千里鏡望著坡上戰況的心腹愛將小野鎮幸驚喜若狂地大叫起來:“嘿!安東幸貞真是足智多謀的奇才啊!他將‘鐵鉤長槍隊’埋伏在山坡兩側,待得成幸的騎兵退下來、明軍的騎兵追下來之時,才猝然攔腰殺出,一下便鉤倒了四五十匹明軍戰馬哪!……這一下,大明國的騎兵被切成了兩半,坡下的那一半被我們團團包圍了,坡上的那一半大明騎兵為了自保,又退回去了……”
“是嗎?”立花宗茂“騰”地一下舉起千里鏡往上一看,頓時滿面喜色,“真是太好了!太好了!安東幸貞這一手幹得太精彩了!明軍騎兵再也占不了多大的優勢了!他們跌下地來和我們日本武士近身肉搏,再怎么掙扎也是難逃厄運!”
說到這裡,立花宗茂笑吟吟地放下了千里鏡,滿臉得意地向小野鎮幸說道:“小野君!交戰了這么久,我腹中倒是有些餓了哪!你幫我找幾個香噴噴的蟹肉飯團來……我相信,我們英勇無敵的日本武士,必將會在我精心享用這幾個飯糰的時間裡迅速殺盡明兵、勝利凱旋而歸!”
在碧蹄館山坡的半山腰上,本來明軍騎兵憑藉著甲堅刀利,一路衝殺下來,已是打得倭軍騎兵連連後退。然而,誰也不曾料到山坡兩側猝然殺出兩支手執鐵鉤長槍的倭兵來!
這兩支“鐵鉤長槍隊”隊員顯然是經過精心挑選的,一個個生得異乎尋常地彪悍敦實、力大如熊,七八個人為一組,齊齊掄起鋒刃犀利的鐵鉤長槍,專鉤明軍騎兵所乘戰馬的馬腿!混戰之際,明軍騎兵所乘戰馬已有七八十匹被他們鉤倒在地,落馬明兵已被摔得滿身是傷!
而且,埋伏在暗處的近兩千倭軍步卒在安東幸貞的指揮下,紛紛跳了出來,拚命死戰,硬生生將沖在半山腰的明軍騎兵隊伍截成了兩半!
查大受率領的八九百名騎兵被截在了山腰下面,而祖承訓和高彥伯所率的一千多名騎兵被截在了山腰上面!
“查將軍!”祖承訓和高彥伯率領騎兵從坡上拚死衝下,想把查大受他們救上來,卻始終無法突破倭軍“鐵鉤長槍隊”和近兩千步卒武士的攔截!
“嚓”的一聲,查大受一刀劈落了一名衝過來的倭軍騎兵,被那人身上的鮮血濺得臉上滿是血斑。他轉過頭來,向祖承訓他們用盡力氣遙遙喊道:“不要管我們!快快退回坡頂堅守!一定要等到李大帥他們的支援!就讓我們去和倭虜拼了!”
說著,他轉過身來,看著自己手下那八九百名騎兵,又望了一眼山坡下那黑沉沉一片烏雲般包圍上來的倭寇,大呼道:“弟兄們!衝下坡去!和他們拼了!”話音未落,查大受一馬當先,直向連連退卻的小野成幸和他的倭軍騎兵衝殺過去!
小野成幸看到這員明將如瘋虎般猛撲過來,亦是嚇得心驚膽戰,然而當著諸位手下騎士的面,他又怎敢露怯?!只得硬著頭皮,掄起長長的倭刀,迎戰上去!
“噹噹噹噹”一串鐘鳴般震耳的聲響過後,小野成幸和查大受已是硬碰硬對砍了八九招!這幾招下來,小野成幸被查大受的大刀震得雙臂酸麻,幾乎把握不住手中倭刀的刀柄,只想脫手丟下。他氣喘吁吁,忍著酸痛盯著查大受卻毫不示弱。
而查大受右手虎口亦是隱隱作痛,看見小野成幸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心中暗驚:這倭賊看似乾瘦如猴,手勁倒是蠻大!一念及此,他繃緊了心弦,一提丹田勁氣,盡行貫注於手中寶刀刀身之中,蓄勢伺機再發。
碧蹄館山坡下,在倭軍陣地前沿觀戰的小野鎮幸從千里鏡中將這一切看得分明,他頓時臉色大變,失聲驚道:“不好!成幸弟危矣!這明將刀法過人……我得趕去救他!”
正在慢慢咀嚼蟹肉飯糰而故作鎮靜的立花宗茂聽到小野鎮幸這幾句驚呼,拿著飯糰的手不禁微微一顫,他面無表情,只是平靜地說道:“行!無論怎樣,你都要記住一點:千萬不可丟我立花家族武士的臉面!”
“是!”小野鎮幸一提馬韁繩,抓起鞍後平放著的那柄長矛,舞在手上,急速向山坡上飛馳而去。
那邊,卻見查大受大喝一聲,右手寶刀破空掄出一個半圓,發出一片隱隱的風雷之聲,挾著雄渾非凡的剛勁之力,以大開大闔的路數,向小野成幸攔腰斬來!
小野成幸雙手握刀,憋足了聲氣,暴吼一聲,拼盡全身力道去攔查大受的刀!
“嚓”的一聲,雙刀相撞,火星迸現。在那電光石火的一瞬間,小野成幸只覺手上陡然一輕,自己那柄直豎著向外擋擊的倭刀便似一段朽木般被查大受的寶刀橫削而斷,查大受的寶刀卻是余勁猶猛,宛若寒星之芒,在他腰間一掠而過!
時間一下如冰凍般靜止了——小野成幸坐在戰馬上,臉色僵硬,大口大口地喘著粗氣,只是木然不動。
查大受收回了寶刀,冷冷地看著他,如同看著一個死人般神色漠然。
過了片刻,小野成幸驀然呼吸一緊,腰間一股鮮血隨即向前激噴而出,濺落在雪地之上,綻開了朵朵殷紅——從他自己眼中看去,便如日本家鄉立花山城的櫻花一般艷麗。可惜,自己再也看不到那真正的美麗櫻花了!他心底這個念頭剛剛一冒,眼前猝然一黑,筆直地從戰馬上跌了下去,再也沒有立起身來。
“弟弟!弟弟!”衝到山坡腳下的小野鎮幸遠遠望見這一幕情形,便如受了傷的瘋獸般哀號起來,狠狠地抽打著自己胯下的坐騎,沒命地往上追殺過來!
見到己方騎兵主將小野成幸竟在十招之內便被明將斬落馬下,倭軍們從心底里驟然升起了一股森森寒意。他們手中的長矛、倭刀擋著明軍的去路,而實際上雙腿都已似抽筋了一般暗暗打著哆嗦!
同時,在山坡下督戰的立花宗茂也在千里鏡中望到了小野成幸被查大受一刀斬殺的情形,目光頓時變得陰冷無比。他雙眸緊緊地盯著千里鏡鏡框中顯得氣定神閒、從容鎮靜的查大受的面孔,自言自語一般喃喃說道:“你的刀法的確不同凡響……可是,你也不要得意!用不了多久,宗茂我就會讓你用鮮血和痛苦親身體驗一下我立花家祖傳的‘隱月流’刀法的厲害……”
然而,說完了這段話之後,立花宗茂馬上就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我立花宗茂是一位堂堂大將,豈能再似浪子武士一般與人以刀法論勝負?只要能將敵軍徹底消滅,任何手段都應該採用!必須用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贏得這場戰鬥!
想到這裡,他在心頭按捺住了那股想衝出去和查大受較量一番的衝動,冷冷地喚來傳令兵吩咐道:“馬上傳令下去,讓大軍儘量避免與明兵近身肉搏,集中‘火槍隊’的火力,將他們統統擊斃!”
“還我弟弟命來!”小野鎮幸衝到查大受面前,口裡嘶聲號叫著,“忽”地一響,手中長矛挾著烈烈勁風直向他當臉刺將過去!
查大受也聽不懂這倭將在嘰里呱啦地叫什麼,見他這一矛來得甚是剛猛,卻不願浪費勁力硬碰硬接,急忙拉住馬韁,往後一退!那矛尖在他臉前半尺之處一划而過,帶起的勁風颳得他臉上肌膚微微生痛!
小野鎮幸兩眼通紅,逼向前來,揮舞手中長矛,大有欲與查大受決一死戰、同歸於盡之勢!
查大受剛才在與小野成幸那一戰中已是消耗了體內大半勁氣,此刻並無把握與這小野鎮幸硬斗下去。他只得且戰且退,暗暗調息,以圖恢復元氣之後再大戰一場。
在躲避小野鎮幸追擊之時,他抽了個空隙向山坡下望去,卻見一隊接一隊手執火繩槍的倭兵飛快地奔上坡來,漸漸逼近了己方的騎兵隊伍。他一見此狀,不禁心中暗暗一震,一片濃濃的愁雲立時湧上了眉梢:原來,他手下這些明軍騎兵的火銃彈藥大半都已打完,眼下卻將遭到這么多倭兵“火槍隊”的四面射擊,自己手下的弟兄們到那時候豈不是一個個都成了倭寇的“活靶子”?
他心念一轉,高聲喊道:“弟兄們!快快和敵軍的騎兵纏鬥在一起,這樣就可以避開他們的火彈襲擊了!”
他一邊喊著,一邊帶領手下騎兵沖向正下山的倭軍騎兵!
小野鎮幸聽得這一聲喊,一下清醒過來,急忙扯住了馬韁,不再去追查大受,而是撥轉馬頭往山坡頂上衝去,去支援安東幸貞攻打祖承訓所率的明軍了!
望著雙方的騎兵混戰在一起難分難解,已經衝到山坡下列成一字長蛇陣陣形的倭兵“火槍隊”隊員們端著火繩槍,東瞄西瞄,卻又深怕誤傷了己方的騎兵,不敢輕易放槍。
他們正在猶豫之際,又聽得傳令兵飛馬過來高聲宣道:“立花大人有令,諸位火槍手立刻全體射擊,勿存投鼠忌器之念,務求全殲敵軍!”
聽到立花宗茂下達了這么殘酷的命令,他們無可奈何地再次端起了火繩槍,一咬牙關,點燃藥捻,“乒桌球乓”地射擊了起來!
當倭軍的火繩槍如同炒豆般不斷響起時,正在碧蹄館山坡上激烈交鋒的明倭雙方騎兵的動作都應聲滯了一滯。
查大受驚疑未定之際,看到沖自己撲來的那名倭軍騎兵右肋乍然爆開了一團血花,然後便圓瞪著雙眼側身跌下了戰馬——他竟是被山坡下倭虜的“火槍隊”開槍擊斃的!
查大受一見之下,頓時心頭大震:原來倭虜竟是這等的殘忍狠毒,居然不顧自己戰友的性命,使出了“玉石俱焚、敵我皆滅”的瘋狂打法!他深深嘆了口氣,打了一聲長長的呼哨,招呼著明軍騎兵且戰且退,向半山腰避去!
然而,倭軍騎兵們雖接二連三地被己方“火槍隊”打下馬去,卻表現出了一種莫名的偏執狂般的紀律性,就似瘋了一般,既不撥馬逃跑也不反戈嘩亂,仍然像惡狗一般死死咬著明軍騎兵,緊追上來廝殺不已!
望著這一幕可悲而又可恨的情形,查大受和明軍騎兵們只得迎著倭虜騎兵和火槍隊員的雙重猛擊而拚死力戰!
可是,只要倭兵槍隊在山坡下一直持續不斷地射擊下去,無論是倭軍一方的騎兵,還是大明遼東鐵騎,終會被他們擊斃淨盡啊!查大受蹙緊了眉頭,心中憂悶不已。同時,令他倍感煩惱的是,倭軍騎兵們一個個也都像瘋狗一樣無休無止地糾纏著——也許,他們還抱著最後一絲僥倖:只要咬緊牙關拚命將眼前的明軍騎兵全部殺死,那么山坡下“火槍隊”的射擊就會停止,而他們就會保全性命了!否則不是被明軍騎兵殺死,就是被自己的“火槍隊”戰友殺死!正是在這樣瘋狂、偏執的念頭驅動下,他們才會廝殺得如此起勁吧?
查大受抬頭望了望已是黎明時分卻依舊陰沉的天空,目光中儘是無奈,心中暗道:莫非我查大受一世英雄,竟真的要葬身於這異國他鄉的山坡之上?
在死亡沒有來臨之前,許多人本能地畏懼死亡;但在死亡來臨的時刻,一些人反而感到一身輕鬆,無可牽掛。
此時的查大受,已經抱著必死的信念,高聲喊道:“弟兄們!我等今日身陷重圍,不戰必死無疑,唯有拚死一戰,才有一線生機!只要我們衝到倭賊火槍隊陣中,他們的火槍就使不上了!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弟兄們跟我沖啊!”
話音未落,他已當先縱馬衝下山坡。明軍騎兵們也都抱著拚死一搏的決心,紛紛跟隨前進,一個個猶如猛虎下山一般,沖開倭軍騎兵的攔阻和纏鬥,沖向倭兵“火槍隊”。
眼看大明鐵騎衝殺過來,倭兵大驚失色,連忙開槍射擊。
縱馬狂沖的查大受,只聽得槍聲砰砰作響,有些槍彈竟從耳邊呼嘯而過,身旁不斷有將士中槍落馬,心頭不由得怒火中燒。這完全是一場自殺式的攻擊,等大明鐵騎衝到倭兵火槍隊陣中,必然要折損三分之一以上的將士。但此時此刻,除此之外,已經別無他法!
在大批將士中彈落馬後,剩下的大明鐵騎終於向倭兵“火槍隊”陣中直撲過去!
那些倭兵的反應亦是十分敏捷,一見火繩槍在如此短的距離內,已經來不及裝彈射擊,便紛紛將火繩槍挎到了背上,換成長刀、尖矛持在手上,仗著人多勢眾,要將查大受和他所率的數百名騎兵圍攻格殺!
就在這時,倭軍軍陣後方轟然一陣亂潮般的騷動,緊接著一片喊殺之聲響起,倭兵聞聲不禁紛紛扭頭向後面詫然望去:只見先前一直高高豎立在軍陣後邊的那面杏葉紋戰旗已然“嘩啦啦”滑落下來,跌入塵埃之中!這戰旗可是鼓舞倭兵信心的一件聖器啊!它的驟然墜落,令無數倭兵心頭頓時泛起了一股莫名的驚懼之情!
原來,就在此時,李如松率領著一千五百名援兵終於抵達了倭軍的軍陣側後!他在半途之中就接到了殺出重圍的查大受手下騎兵傳訊來報,得知查大受、祖承訓他們被困在了碧蹄館,於是當機立斷:留下楊元率領一千騎兵駐紮在惠陰嶺道口暫時休整一下,並引導張世爵大軍隨後一同前來助戰,而他則和李如柏、李如梅、李有聲、李寧、李純“死士隊”、建州女真“神弩營”等將士先行趕往碧蹄館馳援!
遠遠望見碧蹄館山坡上殺聲震耳,李如松知是軍情緊急,絲毫不敢懈怠,立刻命令由李府家丁和提督親兵組成的一千名騎兵及五百名女真射手投入戰鬥,向敵軍側後發起驚雷一擊!
女真射手首領索力奇借著黎明的光亮,看到倭軍那面杏葉紋戰旗正耀武揚威地凌空招展,心念一動,立刻彎弓搭箭,在馬背上瞄得準確,“嗖”的一聲,一箭射出,該箭去勢如電,凌厲至極,竟把旗桿上繫著那面杏葉紋大旗的小指般粗細的繩索一下射斷!
正在杏葉紋大旗下督戰的立花宗茂聽得頭頂上驟然一陣異響,心知不妙,急忙一拍戰馬,向前衝出!他剛一躍離先前的位置,那面大旗便裹著呼呼風聲落將下來,摔入雪水泥濘之中,頓時一片骯髒狼藉,不堪入目。
最是看重臉面的立花宗茂一見,氣得滿臉鐵青,“刷”地拔出鞘中吉光寶刀,握在手上,轉身看去,這才發現明軍援兵驟然而至!
“去!把他們全部殺死!”他用吉光寶刀向前一指,向手下武士們命令道,“宗茂我要用他們的鮮血洗淨這面戰旗上的污垢!”
眾武士們亦是憤怒至極,齊齊一聲大喊,拍馬上去迎戰!
然而,李如鬆手下的死士豈是等閒之輩?不少日本武士沖近他們身前,還未來得及刀劍相交,便已被他們的飛刀、飛鏢打落馬下、一命嗚呼!
同時,那些女真射手們端起連環弩,一扣扳機,頓時“嗖嗖”連響——數十名倭軍騎士應聲紛紛從馬背上倒栽了下去!
“啊呀!”立花宗茂氣得大叫一聲,揮起吉光寶刀,也朝著明兵殺了上來!他身邊的武士們見一向持重不發的主將這次竟也親自出馬,深受鼓舞,也捨生忘死地追隨著他殺向了明軍!
“李大帥的援兵到了!弟兄們一鼓作氣衝出去殺倭賊啊!”看到大明援軍殺到,片刻之間便殺得倭軍亂成一團,山坡腳下和山坡頂上被困的明軍頓時士氣大振!他們忘情地歡呼著,精神百倍,朝著倭兵衝殺過去!
正在半山腰上指揮倭兵拚命攻向坡頂的安東幸貞和小野鎮幸聽到山坡下己方陣地里傳來的騷動、喧譁之聲,不禁驚愕非常地轉頭循聲望去。一見之下,大吃一驚:長長的一隊明軍騎兵猶如一柄倚天長劍,筆直地劃穿黑潮般涌動的倭軍大陣,迅速地向山坡下查大受那支被困的明軍靠攏並與之會合!
“糟了!明軍的大隊援兵到了!”小野鎮幸一見,頭“嗡”地一響,腦袋猛地大了起來,“主君大人一定很危險!咱們必須停止進攻,立刻下山前去保護他!”
安東幸貞細看了片刻,忽然冷冷地說道:“小野君不要驚慌!這支明軍援兵的數量並不是很多……看起來不過才一兩千人馬吧。主君大人在山坡下布有四五千武士,對付他們是綽綽有餘的。咱們還是先把坡頂的明兵消滅了之後再去援助主君大人吧!”
“不行!不行!”小野鎮幸把頭搖得像撥浪鼓似的,連聲說道,“你看,我們立花大軍的戰旗都被他們砍倒了!這證明主君大人眼下一定十分危險!不管你答不答應,在下都要帶領一半人馬趕下山去增援!”
“你……你……”安東幸貞氣得一時結結巴巴地說不出話來,卻又勸他不住,眼睜睜看著小野鎮幸拉走了一半人馬奔下山去了。
這一下,安東幸貞手頭只剩下了一千多名倭軍步卒,和坡頂祖承訓手下的明兵相比,再也占不了數量優勢了。他望著小野鎮幸和那一半人馬風風火火而去的背影,跳下馬來,不住地跺著腳仰天長嘆:“小野……小野……我若不撥人馬給你,你會懷疑我對主君大人不忠;我現在撥了一半人馬給你,只怕戰不了多久我們就得全軍覆沒了!”
他正自語之際,只聽得坡頂上明軍喊殺之聲響遏行雲!
——祖承訓率軍以泰山壓頂之勢大舉反攻下來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