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折郵票

打折郵票

郵票,作為中國的“名片”,從1997年高潮以來許多郵票論為打折一族,其打折幅度之深真的可以拿“殘忍”二字來形容也不為過。如果是某個地方部門印製的郵品打折也就罷了,如果是某個企業為宣傳自己而印製的廣告性質的郵品也就罷了,如果是國家印製的一些缺少權威性質的畫片打折也就罷了,可是現在打折的品種偏偏是這個具有權威性的、國家郵政部門印製的郵票,這個被人們稱謂國家濃縮“名片”的郵票,這個曾經被冠以五大收藏之一,收藏人數之眾的郵票在打折,在深度的打折聲中無奈地呻吟著。

簡介

大家知道,作為中國五大收藏之一的郵票,已經被數以千萬計的投資者認可了,郵票已經作為濃縮的藝術品被人們寵愛有加。可是,在1997年這個市場上號稱3000萬之眾的龐大隊伍卻頃刻消失殆盡,號稱3000萬的集郵大軍到目前恐怕難有300萬了,3000萬和300萬這兩個數字是多么遙遠,是十分之一的距離,所謂的3000萬集郵者(如果國家郵政當局不能正視自身的弊病)也許這個曾經讓郵政當局引以為榮的數字將永遠成為了歷史,也許永遠不能得到翻身,也許3000萬將永遠成為郵市的神話數字了。
為什麼3000萬的集郵大軍就這樣消亡,為什麼3000萬這個曾經引以為榮的數字已經消亡,其實問題的癥結很簡單,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國家郵政當局沒有很好地為集郵者服務,沒有把集郵愛好者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來對待,大量而無節制地發行天量郵品,使市場一時出現了供大於求的局面,造成郵票打折現象的出現,甚至出現深度的打折現象使集郵者的利益損失殆盡。特別最近國家郵政部門的一個領導說出更讓參與郵票收藏者特別傷心的話來,說郵票不能作為投資品種來對待,其實這樣說也罷,但是作為國家權威部門發行的郵票竟一面市就打折這樣的尷尬局面又做何解釋呢?聽聽簡直成為笑談,簡直是無稽之談了。郵票可以說從其發行起,就已經被有識之士作為濃縮藝術品來對待了,就已經被喜愛它的人們作為收藏對象進行收藏了。郵票、錢幣、字畫等藝術品作為收藏本來已經無可厚非,可是在這個國運昌盛的年代竟出現了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言辭,如此之言談可以說是對集郵事業百害而無一利,對集郵者的歸來簡直是又潑了冷水一瓢。
郵票打折為什麼,說白了,作為國家郵政部門應該從自身查找原因,要從集郵者的利益著想,要明白郵票發行部門和集郵者的關係,應該明白如果沒有集郵者的參與郵政部門就不能很好地生存,特別在這個通訊發達的年代,真正用郵票貼信的人也許是微乎其微了。所以,最終郵票淪為收藏品,淪為人們的投資品種也屬於情理之中了。同時,作為國家郵票發行部門應該明白,由國家權威部門發行的郵票面市就打折,這樣的市場當然就不能吸引人氣,當然就沒有人願意玩。記住了,任何一個喜歡收藏的人,任何一個收藏市場或者品種,收藏它的人不僅僅是喜歡它才收藏它,也不是因為它獨特的魅力才收藏,而更多的是收藏者都希望自己收藏的品種要升值、保值,這樣的品種才能足夠吸引人們的興趣,才能吸引資金的參與。誰願意買來的東西就賠錢啊,可是買來許多年以後還是在賠錢,這樣賠錢的買賣已經把投資者的心傷透了,這樣賠錢的買賣把自己掙來的辛苦錢也賠得血本無歸了。

郵票保值

要想使集郵者歸來,要想郵市重新回到1997年高潮期,作為國家郵政當局要確保郵票的保值性,進而通過沉澱和消耗確保郵票的增值性,這樣才能吸引人氣,吸引眾多的集郵者參與,每年發行的郵票才會有人去預訂,才會樂於預訂。只有這樣,才能繼續壯大集郵愛好者隊伍,我們的郵市才能重現1991年、1997年的火爆行情,讓市場真正走到健康繁榮的軌道上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