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疔瘡病

(1)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解毒消炎丸,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每次服2湯匙,每日3次;同時,濕敷患部,每日2-3次。

簡介

本病是發生於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疾患。其發病率手部多於足部。相當於現代醫學所稱的瘭疽,即手足部的急性化膿性感染。因其發生的部位、形態及預後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稱。如生於指頭頂端的叫蛇頭疔;生於指甲內的叫沿爪疔;生於指甲旁的叫蛇眼疔;生於手指中節的叫蛀節疔;生於指腹部的叫蛇腹疔;生於五指(趾)丫處的叫手足丫疔;生於手掌中心的叫托盤疔;生於足掌中心的叫足底疔;等等。總之,病名雖異,而其病因、症狀、治療大致相同,故歸併論述,統名為手足部疔瘡。

手足部疔瘡的診斷要點

常有手足部外傷史,本病手部較足部多見。
初起時局部無頭者較多,有頭者較少,或癢或麻,繼則掀熱疼痛,紅腫明顯或不明顯,成膿時腫熱逐漸擴大,紅熱顯著,疼痛劇烈呈搏動性。患在手部可引起肘部或腋部臖核,足部的可引起股縫核。患部中軟應指者是膿已成;潰後一般出膿黃稠,逐漸腫消痛止而愈。
可伴有惡寒發熱,飲食減少,睡眠不安及患部活動障礙
辨別有膿無膿,除可依據一般化膿日期及利用觸診外,還可採用透光驗膿法。如指趾部上面有深黑色陰影者,為膿已成;如清晰鮮紅,則尚未化膿。
辨別死骨:用藥線或探針探查瘡口,如能觸及粗糙的骨質,為有死骨之象。可用X線攝片,以取得正確的診斷。
辨別傷筋:患指趾屈而難伸,伸則劇痛,則為傷筋。
手部疔瘡需與蜣螂蛀相鑑別。蜣螂蛀多生於手指中節,其證初起不紅不熱不痛而漸次堅腫,形如蟬腹,須與手部疔瘡的蛇蝮疔鑑別。然蜣螂蛀發生隱漸,歷數月至數年始腐潰。x線攝片,可明確診斷。

手足部疔瘡的辨證分析

本病總由火毒蘊結,氣血凝滯而成。其誘因常為外傷,如針尖、竹、木、魚骨刺傷,昆蟲咬傷等,從而感染毒氣,阻於皮肉之間,留於經絡之中,引起本病。具有發病較急,紅腫熱痛明顯,化膿後易於損傷筋骨,以致影響患肢功能的特點。
本病初期患部經絡阻滯,邪熱未熾,脈絡不暢,氣血失和,故癢麻隱痛。繼則熱毒漸熾,紅腫疼痛日增。火毒雖郁於內,但因手足皮厚而難發於外,故外症有膿頭者少,無膿頭者多。成膿期火毒壅聚,化腐釀膿,膿成脹急則啄痛;臖核腫痛,或見有紅線走竄,乃毒流經脈所致。潰後膿出則毒泄,正氣漸復,氣血得通,故腫痛減而速愈。若傷筋骨,則毒邪留連,深伏筋骨,纏綿難愈,或雖愈而留遺患。胬肉外翻為內有蓄膿,疔根未脫;筋攣為筋脈灼傷,失於濡養;骨死髓枯為結毒伏骨所致。本病以清熱解毒為治療原則。

手足部疔瘡的辨證論治

【證見】初起時多生於一側甲沿,也可蔓延至對側及甲下,局部紅腫疼痛,一般2~3日成膿。若膿液積於甲下,則甲面可見黃白色膿影,造成指甲潰空或胬肉突出,需剪去部分指甲或拔除指甲方可痊癒

【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等《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金銀花9克,野菊花9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9克,蒲公英30克,當歸尾9克,赤芍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清解片,每次5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解毒消炎丸,每次4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

(1)鮮夏枯草(陳茂林《四川中醫》1983.6)

處方:鮮夏枯草1000克,清水煮爛,過濾去渣,濃縮呈糊狀。每次服2湯匙,每日3次;同時,濕敷患部,每日2-3次。

(2)指疔傷骨內服方(朱仁康《中醫外科學》)

處方:胡頹子根90克,忍冬藤60克,菝葜30克,生何首烏15克,黑豆60克。水煎服,每日1劑。

(3)豬苦膽方(田中勛等驗方)

處方:鮮豬苦膽1枚,蠍尾1條,蜈蚣1條,生乳香l克,生沒藥l克,冰片0.3克。共研為細末,裝入苦膽內,攪勻,套在患指趾上,用線扎口(切勿過緊),l晝夜後取下。若一次不愈,可再套l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