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疔病

編輯

疔瘡疾患之一。多生於手足,臂[月需]等部,因容易腐爛,病勢急驟,故名。發病前常有局部創傷與泥土等污物接觸感染,加以濕熱火毒內蘊,毒聚肌膚而成。初起患部脹痛,周圍膚色暗紅,迅速蔓延成片,並可起大水庖,流出腐臭膿液或滲出液,疔毒周圍紫黑色,全身症狀常有寒戰高熱,神昏譫語等。如身熱退,流出稠膿,疔毒界限清楚,可望腐肉新生,收口漸愈。如發熱不退,腫勢散漫,神識昏迷者,即屬「疔瘡走黃」。
爛疔
病名。本病是一種發生於皮肉間容易腐爛之急性感染性疾患。十三丁之一。出《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該疔多發於足部,由皮膚破損染毒或濕熱火毒蘊蒸肌膚而發。初起患處脹痛,且成暗紅色,迅速漫延成片,繼則出現“脹裂樣”疼痛,患肢可見水腫,有暗紅色分泌液的小水泡出現,潰後出現淡棕色漿水,皮肉腐爛,周圍轉為紫黑色,瘡面略呈凹形。重證可伴高熱頭痛,神昏譫語。治宜清熱解毒利濕,可用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三妙丸合方加減。初起皮色見暗者,以玉露散外敷;如皮色呈紫黑者,可用蟾酥合劑或蟾酥餅塗敷患處。如腐去可以生肌散或生肌玉紅膏蓋貼收口。若身熱不退,神昏,或見患處腐爛繼續漫延者,屬逆證,為毒邪走竄內攻。證治參見疔瘡走黃條。治宜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本病類似氣壞性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