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良

戴良

戴良是曹雪芹小說《紅樓夢》中的人物——榮府管庫頭目。

基本信息

東漢隱士——戴良

後漢書》卷八十三:
原文
戴良字叔鸞,汝南慎陽人也。曾祖父遵,字子高,平帝時,為侍御史。王莽篡位,稱病歸鄉里。家富,好給施,尚俠氣,食客常三四百人。時人為之語曰:“關東大豪戴子高。”良少誕節,母憙驢鳴,良常學之,以娛樂焉。及母卒,兄伯鸞居廬啜粥,非禮不行,良獨食肉飲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毀容。或問良曰:“子之居喪,禮乎?”良曰:“然。禮所以制情佚也。情苟不佚,何禮之論!夫食旨不甘,故致毀容之實。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論者不能奪之。良才既高達,而論議尚奇,多駭流俗。同郡謝季孝問曰:“子自視天下孰可為比?”良曰:“我若仲尼長東魯,大禹出西羌,獨步天下,誰與為偶?”舉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彌年不到,州郡迫之,乃遁辭詣府,悉將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夏山中。優遊不仕,以壽終。初,良五女並賢,每有求姻,輒便許嫁,疏裳布被、竹笥木屐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訓,皆有隱者之風焉。
譯文
戴良字叔鸞,汝南慎陽人。戴良的曾祖父戴遵,字子高,平帝時擔任侍御史。王莽篡位,戴遵推託生病回到家鄉。戴遵家中富裕,他喜歡周濟他人,崇尚俠義氣節,家中的食客經常有三四百人。當時的人說他:“關東富豪戴子高。”
戴良自小行為縱放不拘,母親喜歡聽驢叫,戴良就經常學驢叫讓母親高興。母親去世時,兄伯鸞住帳篷喝粥,不合禮的行為不去做,而戴良惟獨吃肉喝酒,悲哀時才哭,但兩人都面容憔悴。有人問戴良說:“您這樣守喪,合乎禮嗎?”戴良說:“合乎禮。禮是用來控制感情放縱的,感情如果不放縱,需要談什麼禮呢!吃美味而感覺不到甜美,所以造成面容憔悴的結果。如果口中吃不出美味,那么吃這些是可以的。”和他談論的人沒法壓倒他。
戴良既才高曠達,且見解崇高新奇,所以大多驚世駭俗。同郡的謝季孝問他:“您自己看天下人誰可以與您相比?”戴良說:“我好比生長在東魯的孔子、出生於西羌的大禹,獨步天下,誰能夠與我相比!”
他被舉薦為孝廉,不去。又被司空府召用,滿一年他還沒去,州郡強迫他去。戴良於是故意用話搪塞,並去公府。他把妻子孩子全帶上,走到半路,藉機逃到江夏的山裡。戴良悠閒自得,不去做官,最後長壽而死。
起初,戴良的五個女兒都有才能。每次有人求婚,戴良總是同意出嫁,用粗布衣服被子、竹箱木鞋嫁女。五個女兒能夠遵守父親的訓誡,都有隱者的風範。

元代詩人——戴良

戴良(1317—1383):
元·戴良
《四庫全書》:(元)戴良
九靈山房集
元代著名詩人。字叔能,號九靈山人。浦江建溪(今浙江諸暨馬劍)人。曾任淮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儒學提舉。後至吳中,依張士誠。又復泛海至登萊,擬歸元軍。元亡,隱居四明山。洪武十五年,明太祖召至京師,欲與之官,託病固辭。致因忤逆太祖意入獄。待罪之日,作書告別親舊,仍以忠孝大節為語。次年,卒於獄中。或說系自裁而逝。詩文多為悲涼感慨、頌揚與懷念故元之作,寓磊落抑塞之音。曾學醫於朱震亨,學經史古文於柳貫黃溍吳萊,學詩於余闕,博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詩文並負盛名,其詩尤勝。《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其詩神姿疏秀,亦高出一時”。著有《春秋經傳考》、《和陶詩》、《九靈山房集》等。《明史》有傳。

《紅樓夢》人物——戴良

曹雪芹《紅樓夢》中的一個角色,榮府管庫頭目。脂硯齋在他的名字旁批曰:“妙!蓋雲大量也。”(甲戌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