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吻海蛇

截吻海蛇

卵生,於7月至8月間產卵於深穴或石縫內,每次產卵10(6-15)個左右,卵殼柔韌,污白色,卵每項約28-45*15-25毫米。

基本信息

簡介

截吻海蛇截吻海蛇體形較纖細,呈灰白色,具不連貫的淺藍色斑紋。下頜的下方有一很大的鏟狀鱗,頭部皮膚鬆弛,可以使口張的很大。截吻海蛇的毒液屬於最強的動物毒。鉤嘴海蛇毒液相當於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液的成分是類似眼鏡蛇毒的神經毒,然而奇怪的是,它的毒液對人體損害的部位主要是隨意肌,而不是神經系統。海蛇咬人無疼痛感,其毒性發作又有一段潛伏期,被海蛇咬傷後30分鐘甚至3小時內都沒有明顯中毒症狀,然而這很危險,容易使人麻痹大意。實際上海蛇毒被人體吸收非常快,中毒後最先感到的是肌肉無力、酸痛,眼瞼下垂,頜部強直,有點像破傷風的症狀,同時心臟和腎臟也會受到嚴重損傷。

形象特徵

(圖)截吻海蛇截吻海蛇

截吻海蛇頭略呈橢圓形,體尾較細長,全長1米左右。吻鱗略呈五邊形,寬大於高,從背面可見其上緣:間鱗成對,寬大於長,其和工只及前額鱗的一半;前額鱗一對近方形;額鱗單枚成盾形,瓣緣略寬於後緣,長度於其與吻端的距離;頂鱗一對,較額鱗要長。鼻孔大,呈賀形,開口於大小几相等的前後鼻鱗間;頰鱗1枚,長大於高;眶前鱗2枚,少數為1或3枚,不與額鱗相切;眶上鱗1枚;眶後鱗2枚;顳鱗2=3(或4)枚。上唇鱗8(3-2-3)枚,第7枚最大;下唇鱗10-11對,第一對在頦鱗後方相切,前5對切前頦片。背鱗在多為25行,少數23行;中段25行,少數23,個別27行;肛前段19行,個別17行;整個背鱗有9行具弱棱。腹鱗性173-193枚,雌性177-189枚;尾下鱗性63-69對,雄性54-60對。肛鱗對分。背面蒼灰、灰棕或棕黃色。

生活習性

截吻海蛇生活於平原、丘陵或山區、草原,棲于田野、草坡、林區、河邊,也常見於菜園、農家的雞窩、畜圈附近。晴天白天和傍晚都出來活動。中國北方廣布的無毒蛇。生活力強,耐饑渴。性情比較溫順,行動較遲緩。北方地區十月上旬開始進入冬眠,次年四月下旬出蜇。

分布

截吻海蛇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熱帶海域中,大西洋至今未發現過截吻海蛇。東太平洋有長吻海蛇分布,劍尾海蛇則大多分布於暗礁當中。中國有海蛇19種,廣泛分布於廣東廣西福建台灣浙江山東遼寧等省的沿岸近海。常見的有青環海蛇、環紋海蛇、小頭海蛇、海蝰、平頦海蛇和長吻海蛇等。

毒性

截吻海蛇與眼鏡蛇科同屬前溝牙類毒蛇。具有較短的前溝牙的毒蛇,目前發現的所有海蛇都有劇毒。海蛇毒液為無色或淡黃色粘稠液體,與陸地蛇毒性質相似,但毒性遠遠強於一般陸地蛇毒,屬於最強的動物毒。有的種類的毒性強度是響尾蛇的十倍以上,鉤嘴海蛇毒液則是眼鏡蛇毒液毒性的兩倍,是氰化鈉毒性的80倍。海蛇毒性為神經毒,目前尚無血清可以解毒。

繁殖方式

卵生,於7月至8月間產卵於深穴或石縫內,每次產卵10(6-15)個左右,卵殼柔韌,污白色,卵每項約28-45*15-25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